目录(共83章)
↓↓
第1章 小引
第2章 家世与教育背景
第3章 英国留学与任教
第4章 香港教学与研究
第5章 美国立足的经历
第6章 斯坦福大学的辉煌岁月
第7章 与祖国内地学者的交往
第8章 跨语种的批评家
第9章 遗著托付弟子完工
第10章 斯坦福大学保存刘若愚档案
第11章 刘若愚著作的中文翻译
第12章 结语
第13章 小引
第14章 伊丽莎白时代的思想观念及其在戏剧中之体现
第15章 古希腊及罗马文学对伊丽莎白戏剧的影响
第16章 伊丽莎白时代思想与文学观念与中国传统近似
第17章 伊丽莎白时代与元代戏剧中某些惯例的比较
第18章 对西班牙王室藏本《风月锦囊》的考证
第19章 结语
第20章 小引
第21章 第一路向:把握中英语言文字各自的特性
第22章 第二路向:中国文论的系统化
第23章 第三路向:建构诗学观念和评诗方法
第24章 结语
第25章 小引
第26章 刘若愚撰写《中国之侠》的初衷
第27章 《中国之侠》内容概述
第28章 对游侠的理性认识
第29章 游侠与儒、法、墨、道各家的比较
第30章 中国游侠与西方骑士的比较
第31章 结语
第32章 小引
第33章 分:唐代社会背景及李商隐生平
第34章 分:李诗英译
第35章 分:批评理论
第36章 结语
第37章 小引
第38章 词人的分类和依据的诗观
第39章 晏殊、欧阳修的词境——情操和敏感
第40章 柳永和秦观的词境——情感写实与风格创新
第41章 苏轼的词境——理性与机智
第42章 周邦彦的词境——微妙与细致
第43章 北宋词对南宋词的影响
第44章 对《北宋六大词家》的评价
第45章 结语:后续的英文词学专著
第46章 小引
第47章 《中国文学理论》的撰写目的及研究重点
第48章 对《镜与灯》“四要素”分析图式的改造
第49章 “形上理论”的检讨
第50章 “决定理论”的补充
第51章 “表现理论”的比较
第52章 “技巧理论”与“表现理论”的结合
第53章 “审美理论”宜改称“接受理论”
第54章 “实用理论”与其他理论的分野
第55章 “模仿理论”和“客观理论”的增列
第56章 结语
第57章 小引
第58章 评析作品的理论观点
第59章 古典诗歌分析
第60章 古典散文分析
第61章 古典小说分析
第62章 古典戏剧分析
第63章 结语
第64章 小引
第65章 该书的架构和背景
第66章 语际批评家身份的认同
第67章 文学理论的四维循环架构
第68章 作为读者的批评家
第69章 作为翻译者的批评家
第70章 作为阐释者的批评家
第71章 作为品评者的批评家
第72章 一个批评的演示
第73章 结语
第74章 小引
第75章 语言悖论
第76章 诗学元悖论
第77章 悖论诗学
第78章 阐释悖论
第79章 个性与非个性
第80章 学术界的反响
第81章 结语
第82章 刘若愚著作目录
第83章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