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争留术:用心留才必读的10个经卷
8892700000038

第38章 多层次培养人才

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者都能够意识到对人才进行培训的重要性,但是又常常陷入到培训人才的误区中。一般的企业都是将大量员工放在一起培训,由于每个员工的学习能力、接受能力、思维转换速度都不一样。所以,一次培训出现参差不齐的现象很常见,但作为企业管理者,都希望每个员工都取得优越的成绩。这样一来,就产生了一种新的矛盾。

这个矛盾令很多管理者感到烦恼,其实管理者只要采取多层次培养人才的方式,就能够有效解决这个矛盾。虽然不能让每个参训员工的水平都保持一致,但能够取得“物尽其用,人尽其才”的效果。

毫不夸张的说,只要提到迪士尼,每个人的嘴角都是挂着微笑的,这三个字给所有的人带来一种童话般的梦境。如今的迪士尼,已经从动画电影的行业发展到社会上的各个行业了。比如说,迪士尼饰品、迪士尼手表、迪士尼箱包、迪士尼少女装、迪士尼家居用品、迪士尼毛绒玩具、迪士尼电子产品等等。很多人从小看迪士尼的动画片长大,对迪士尼有着近乎依恋的情节,因此其涉及的各大产业都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一致好评,商业价值不菲。

2008年,迪士尼在《商业周刊》世界100强排名中居于第9位。迪士尼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与其对员工进行培训,灌输信仰、严密契合和精英主义等是分不开的。在迪士尼,不管员工伸出什么职位,都必须参加迪士尼大学的新人训练。迪士尼大学是企业内的社会化训练组织,做出这个举措是迪士尼公司为了向团队的新人介绍迪士尼的传统、哲学、组织和做生意的方式。

即使是对进入迪士尼乐园的按时计酬的员工,迪士尼都会经过严格的考核。即便是一个清洁工,都要经过至少两次面试官的口试筛选。所有新进入迪士尼的新员工都要接受很多天的培训,迅速学习其特有的语言:员工是“演员表上的演员”、顾客是“贵宾”、群众是“观众”、值班是“表演”、职务是“角色”、职务说明是“剧本”、制服是“戏装”、人事部门是“分派角色部门”、当班是“在舞台上”、下班是“在后台”。

用这种方法,迪士尼强化了员工的心态。培训讲师会告诉所有的员工,每个人都知道麦当劳是在做汉堡,而迪士尼,做的是让所有的人都快乐。因此,迪士尼要求员工做到不论大家是来自什么地方,说的是什么语言,从事什么行业或者是有什么样的肤色,都要让这些顾客感到快乐。

因此,新人们都被安排在特别设计的培训室里进行培训。培训室的墙上贴了很多照片,全是沃特·迪士尼和他创作的著名角色,比如米老鼠、白雪公主等。每个员工都要学会微笑,发自内心真诚的微笑。经过一段时间培训后,每个新员工都要一个有经验的同事搭配起来工作,这样有利于他们了解工作的精细之处。

迪士尼用这种多层次培养员工的方法,让他们给每位顾客带来快乐。这种快乐,一直延伸到顾客的心里。曾经有位顾客在零售店里看到了一个略为褪色的迪士尼角色玩偶时说:“要是迪士尼叔叔看到了,一定会觉得羞愧。”

因为迪士尼一直坚持多层次的培养员工,使得迪士尼公司一直在成长,即使在沃特·迪士尼死后,迪士尼公司也没有失去自己的核心理念,而传递核心理念的就是这些受过公司培训的员工。

对员工进行多层次的培训能够取得很理想的效果,但是管理者们一定要避免走入以下几个培训误区。

——误选、忽视培训人员

有的管理者认为负责培训的人一定要是公司的最高领导人,只有这样才能够显示出公司对培训的重视。其实不然,最高领导人直接给员工培训可能会使员工感到紧张,延长培训时间。其次,很多管理者认为培训就是所谓的窍门、妙计锦囊等,这样会使员工对培训以及培训方案的看法出现偏差。同时,管理者不要将目光全部放在被培训的员工身上,也应该关注培训者。虽然很多企业给了培训工作人员高薪水,但由于这些人往往具有高水平、活动能力强,他们对“尊重”更加重视,因此,只有管理者尊重他们,满足了他们的心理需要,才能激发他们的热情。

——灌输太多内容

俗话说:“一口吃不下一个大胖子。”因此,在对员工进行培训时,不要急于求成。一次给员工灌输太多,否则会影响员工对培训内容的吸收效果。按照正常程序,一步一个脚印才能让员工的接受和理解能力保持一致。

——将培训等同于讲课

将培训等同于讲课是培训中的大忌讳,传统的培训是以讲课为主,但是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企业对员工的培训需求,而应该以“练”为主,这样才更活泼、更全面。一旦培训系统化以后,员工也容易掌握。从长远来看,这样做更节省开支。

——使员工紧张

对待员工培训应该有耐心,不能给员工造成紧张感。员工紧张很容易造成内心慌乱,妨碍员工用清醒的头脑去思考问题。这种做法从本质上讲是在延缓、终止学习进程。很多时候,员工在没有被施加压力的情况下已经很紧张。一旦管理者再向其强调一些复杂的内容,就更容易让他们的头脑混乱。因此,管理者应该让员工放松下来,再接受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