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七分做人三分做事大全集
8030200000093

第93章 适当地吐露自己的隐私,令对方产生亲切感

“你哭过吗?”

一次,一位记者在大庭广众之下采访世界垒球王史蒂夫·加夫,突然提出这个问题。

这真是个令人棘手的问题。

人们总说,男儿有泪不轻弹,何况是一个迷住千百万观众的体育明星呢!这个记者在众目睽睽之下提出这个问题,看来,是想暴露垒球王的隐私,借此揭其“非男子汉”之短。

“哭过”,垒球王回答道:“我觉得在某种场合掉眼泪更象个男子汉,因为这表现了你是个实实在在的人。”

结果,球王非但没有在观众面前丢分,反而赢得了更多人的喜爱。

为什么会这样呢?

也许,不论是公众人物还是普遍的人都有过这样的担心:自我暴露自我的缺点、弱点,会使旁人减少对自己的喜欢程度。

但球王的故事恰恰表明:偶尔吐露一点隐私让人感觉亲近,让人喜欢。换句话说,对公众人物而言,保持一定的神秘感很有必要。不过,适当的自我暴露也很有必要。

美国的一个心理学家曾就此进行过一个有趣的试验。

他在纽约市的广播节目中对三个“候选人”的情况进行介绍后,要求听众投票选择其中的一位。

关于第一个候选人的说明是:具有作为政治家的专业资质和学历,具有作为政治家的人际关系;对第二位重点介绍了其迄今为止的政治履历以及其业绩;而对第三位候选人的介绍主要围绕其私生活:溺爱子女,喜欢每天早晨叼着烟斗牵着狗散步等等。

投票结果显示,第三位候选人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

究其原因,是第三位候选人让“选举人”感受到了亲近与温存,从而对其产生了喜爱之情。

实验的结果证明:自我暴露会增加喜欢。关于这一点,现实生活中的许多变化也予以了证实。

以往,作为偶像的影视明星,为了维持影迷们对自己的崇拜,总是努力保持个人神秘感,避免让公众知道自己过多的隐私,有许多影星甚至不敢公开自己已婚。

不过,如今,某些影星会故意向公众透露一些自己的小秘密,比如自己的特别的嗜好,种种不为人知的辛酸经历。他们这样做,似乎并没有让公众感觉缺少神秘感而不再喜欢他(她),反而获得了更多的痴迷。

因为,一旦人们觉得某位公众人物也是平常人,与自己生活在同一个世界,有辛酸,有无奈,反而会认为他(她)更真实,感觉他(她)更亲切。

在一般的人际交往中,“适当地吐露自己的隐私”也是一种缩短彼此距离的处世技巧。

乐于和别人推心置腹、襟怀坦白的人,有一种潜在的人际吸引力。一个人,如果乐于对别人敞开心扉,待人以诚,别人也会邀请他进入自己那个神秘的内心世界,并在必要时伸出援手。

同事间的交往也是如此。一般人认为,办公室为是非之地,与同事交往,要有“距离”意识。能不说的尽量不说,能少说尽量少说。其实,这并非上上策。在小小的办公室,同事之间,身体与心灵的距离太近了不好,太远了也不好。在工作之余,与同事聊聊天,偶尔说点自己的“隐私”,可以加深彼此的感情。

你主动跟别人说些私事,别人也会向你说。如果你什么都不想让人知道,什么都保密,谁还会走近你、信任你呢?

当然,无论是对公众人物还是对普通人而言,向外人吐露隐私的自我暴露都是有前提的,那就是适当。

那些自我暴露过早或涉及到太深,来得“太强烈”、“太快”的人,往往不会令人喜欢,反而会让人感到讨厌,恐避之不及。

因为,一方的自我暴露比对方暴露自己时更显得亲密和详细,对方就会害怕过早地进入亲密关系的领域,于是,便会考虑刹车。

因此,在人际交往中,吐露自己的隐私要适当,所谈私事的私密程度要依对象、时间和场所来定。

人关系心理学

心理实验证明:自我暴露会增加喜欢。在一般的人际交往中,偶尔吐露一点隐私让人感觉亲近,缩短彼此之间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