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七分做人三分做事大全集
8030200000094

第94章 制造一个共同的假想敌,唤醒对方的协作意识

春秋时,吴国和越国经常交战。一天,在吴越交界处河面的一艘渡船上,乘坐着十几个吴人和越人,双方谁也不搭理谁,气氛显得十分沉闷。

船离北岸后,一直向南岸驶去。刚到江心,突然天色骤变,刮起狂风。刹时间满天乌云,暴雨倾盆而下,汹涌的巨浪一个接着一个向渡船扑来。

两个吴国孩子吓得哇哇大哭起来,越国有个老太太一个踉跄,跌倒在船舱里。掌舵的老稍公一面竭力把住船舵,一面高声招呼大家快进船舱。另外两个年轻的船工,迅速奔向桅杆解绳索,想把篷帆解下来。但是由于船身在风浪中剧烈颠簸,他们一时解不开。这时不赶快解开绳索,把帆降下来,船就有翻掉的可能,情势非常危急。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年轻的乘客不管是吴人还是越人,都争先恐后地冲向桅杆,顶着狂风恶浪,一起去解绳索。他们配合得很好,就像左手与右手一样。不一会,渡船上的篷帆终于降了下来,颠簸着的船也随之稳定下来。

老艘公望着风雨同舟、共度危难的吴人与越人,感慨地说:“吴越两国如果能永远和睦相处,该有多好啊!”

吴国与越国经常交战,吴人与越人原本是水火不容、世代为仇,上船时互不交谈、气氛紧张,为什么后来却前嫌尽释,像一个人的左手和右手那样相互协作呢?

因为他们遇到了共同的敌人——狂风暴雨。

大风来临,船身在风浪中剧烈颠簸时,双方心里都明白,如果不互相救援,齐心协力,把绳索解开,把帆降下来,船就会翻掉,大家都会没命。在这种情况下,谁还会去计较以前的仇怨呢?

这揭示了人们一种怎样的心理?

人与人之间,哪怕原本对立,一旦出现了强大的共同敌人时,就很有可能解除对立者之间的警戒状态,成为合作伙伴,互帮互助。

上个世纪的国共合作、中美联合,不正是“吴越同舟”的典型吗?

心理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以三个人为一组,让他们做简单的“撞球游戏”,比赛得分,淘汰到最后只剩下一个人获胜。如此一来,这三个人就分别构成了敌对的关系。可是,随着比赛的继续进行,这三个人的关系便发生了变化:如果有一个人遥遥领先,那么其他的两个人就会联合起来,阻碍领先的这个人得分。

实验结果显示:大部分的弱者都会把强者视为共同的敌人,联合起来抵抗强者。

换一种思维方式,对立的双方,如果能找到一个共同的敌人,哪怕这个敌人是假想的,也能消除彼此的敌意,唤起彼此的协作意识,从对立关系变为协作关系。

一家工厂的产品销量不错,销售经理请求增加产量,但该厂的生产主管,脾气不好,还顽固不化,死活不愿增加产量。

于是,销售经理对生产主管说:“如果既定的生产指标不能如期完成,我们部门不好开展工作,我们大家都得面对总部的责难。”

结果,生产主管一寻思,还真是这么回事,便改变了态度,积极配合销售部门,按照他们的要求增加了生产。

在现实生活中,为了消除对方的敌意、唤醒对方的协作意识,你完全可以制造一个共同的假想敌。

如果你在商业步行街有一个店铺,要与另一家出售同类产品、实力相差不大的店铺竞争激烈。为了销售额,两家今天你打八折,明天我就打七五折,你买二送一,我买一送一。结果,越战越狠,水火不容,两败俱伤。

这时,你怎么办?继续战斗下去,直到其中的一个倒下、退出?

如果你真这样想,就傻了、完了!两虎相斗,必有一伤。即使倒下的不是你,你也会受伤。你不妨为两家制造一个共同的假想敌,告诉对方“如果我们继续这样敌对的话,只会让××渔翁得利”。

这个假想敌可能是街边新开的一家店铺,也可能是消费者,甚至可能是商业街的管理人员,总之,只要让对方意识到,你们有共同的敌人需要对付,对方就会消除对你的敌意,放弃敌对的做法。

如果你是公司的职员,与某位同事有过摩擦,如今你俩必须共同完成某项工作,你担心对方不合作,不妨对他(她)说:“如果这次的任务完成得不好,我们肯定都会挨批的。”

对方一听,一想,对啊,我们现在是一条绳上的蚂蚱,得齐心协力,共同来解决这个问题。于是,以前的那些小摩擦、小矛盾也就不值得计较了。

在不同的情况下,“共同的假想敌”可能强大,也可能不明显,你在说服别人时,要懂得将小的“共同敌人”扩大,让对方感受到大大的的威胁,使其产生同仇敌忾的感觉。

当然,制造“共同的假想敌”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最好考虑周全,让你的说法有理有据,同时,也要善于表演,否则有可能引起对方的反感。

人关系心理学

对立的双方,如果能找到一个共同的敌人,哪怕这个敌人是假想的,也能消除彼此的敌意,唤起彼此的协作意识,从对立关系变为协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