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七分做人三分做事大全集
8030200000089

第89章 对于初次见面的人,多谈谈彼此都熟悉的人或物

如果两人初次见面便发现彼此有共同熟悉的人或物,就很容易一见如故,进而相携相帮。

毕业在即,一名大四的学生去一所中学求职,刚报出自己的专业,人事主任就皱了皱眉头,告诉他希望不大,因为学校不缺这个专业的老师。

这名学生不甘心就此放弃,还是很恭敬地呈上了自己的简历。

人事主任拿过简历,突然眼睛一亮,问道:“你老家是××县?”

毕业生人很机灵,一看,一听,马上反应:这位主任与自己的家乡有渊源!因为求职的城市位于北方,自己的家乡深处南方,很偏远,一般人都不知道有这么一个小县城。

于是,他追问道:“您去过那?您有亲戚在那?”

“我外婆家就在小县城住。我五年前还去过那。”

毕业生一听,心中狂喜,他想,太巧了,机会来了。

“您外婆家住哪?说不定离我家很近呢?”

“××小学,你知道吗?小学旁边的居民区。”

“知道,我们家就住在小学里。小学和居民区之间有一棵大树,很大很大,要三个大人才能合抱。”

“对,对,我上次暑假去,还在树底下坐了好一阵呢。”

就这样,毕业生与这位人事主任聊了起来,聊小县城近年来的变化,聊春节家家户户放鞭炮的热闹,甚至聊到了县城里最有特色的小吃。

结果,毕业生参加了试讲,并很快接到了受聘通知。后来,他才知道,自己专业的名额只有一个,他试讲的分数位居第二,但最后学校要了他。

是谁帮了他?可以说,是那位主任,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讲,是他自己。

因为,无意中,他抓住了双方的共同点,唤醒了对方的“共同意识”。

也许你也有过这样的体验,新到一个单位,遇到一位同事,知道是校友,便感觉很亲近;新到一座城市,人生地不熟,遇到一位老乡,便感觉特别亲热。

这其中,起作用的就是“共同意识”。对与自己有共同点的人另眼相待,这是人们普遍的心理。

校友之所以让你感到亲近,是因为你们有彼此都熟悉的老师或同学;老乡之所以让你亲切,是因为你们有彼此都熟悉的街道和乡音。

一般说来,对于初次见面的人,人们通常会抱有警戒心,不过,一旦发现对方自己有某些共同点,警戒心就很容易地随之消失,信任感随之增强。

从这个角度来讲,“共同意识”恰似人际关系的润滑油。

与人初次谋面,如能找到彼此的共同点,比如共同的经历、共同的爱好、共同的熟人、共同熟悉的事,然后谈论它。这样,彼此的感情很快变得融洽起来,话就好说,事儿就好办了。

那么,如何找到自己与对方的共同点呢?很简单,了解与观察。

如果你是有准备地与人见面,不妨在见面之前,了解一下对方的背景,是否是你的老乡、校友?是否与你同年龄、同出身、同职业?是否与你有共同的兴趣与爱好?

如果你没有准备地见到一个人,见面时,就要留心观察。通常,一个人的心理状态、兴趣爱好、身份地位等等,在他们的服饰、谈吐、举止、工作环境等方面都或多或少地有所表现。通过观察,你可以得知对方是否与自己有同样的爱好、同样的追求,同样的困惑等等。

比如,一位供销员到某厂联系业务。一进厂长办公室,只见墙上挂了几幅装裱精致的书法长幅,仔细一看,是篆书,便同厂长谈起来:“厂长,看来您对书法一定很有研究。唔,这幅篆书写得好!称得上‘送脚,如游鱼得水;舞笔,如景山兴云’。妙!看这里悬针垂露之法的用笔,就具有多样的变化美。好,好极了!”

厂长一听,此人谈吐不俗,还懂汉代曹全的悬针垂露之法,一定是书法同好,连忙热情地招呼说:“请坐,请坐下细谈。”

等后来谈论业务时,自然就“好说”多了。

人关系心理学

“共同意识”,对与自己有共同点的人另眼相待,这是人们普遍的心理。

与人初次谋面,如能找到彼此的共同点,比如共同的经历、共同的爱好、共同的熟人、共同熟悉的事,然后谈论它。这样,彼此就能产生“共同意识”,从而距离缩短、融洽感情,让话好说、事好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