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七分做人三分做事大全集
8030200000090

第90章 讲述相似或相同的经历,让对方有志同道合的感觉

要想得到对方的信任,让自己的的话更有说服力,只要想办法让对方把自己视为“自己人”就行。

有一个孩子名叫二顺,是一个惯偷,年仅15岁。二顺小偷小摸不断,进收容所多次,却屡教不改。他无父无母,是个孤儿,祖父母不要他,他便自暴自弃,把进收容所、劳教所当作家常便饭。从收容所、劳教所出来就露宿街头。

面对这样的孩子,当地的居委会,团组织都多次派人帮助他、教育他,做他的思想工作,鼓励他改掉坏习惯,重新做人,可这些话都让他当做了耳旁风,仍旧恶习不改。

派出所新调一位老所长,听说了这个孩子的情况后,找了一个青年去帮助这个孩子。

这个青年刚见到二顺时,二顺以为他还和以前来过的很多人一样,根本不予理睬,露出一副挑衅的神态。

青年人全都看在眼里,但不予理会。他坐在二顺的对面,说:“我知道你心里怎么想的,你觉得自己已经成了这个样子,即使改好了,人们也会看不起你。其实,我小时候的情况比你还不如。我10岁时母亲去世了,父亲再婚,继母对我非常坏,经常打我,不给我饭吃。我从家里跑出来混街头,偷人东西骗人钱,几次进劳教所,我父亲彻底不要我了,我也觉得自己完了。直到16岁那年,我遇到了现在的派出所所长,他把我领回家里,让我住在他家里,告诉我人应该堂堂正正地活着,他还教我念书识字。在他的感召下,我重新走上了正常的人生之路。现在,我是公交公司的一名司机,半年前妻子刚刚给我生了一个女儿,我们一家人生活得美满幸福。”

青年刚开始说话时,二顺根本不在意,逐渐地,他对青年人的话有了反应,不时表现出激动之情。听完青年人说的这番话,二顺急忙问:“大哥,你说的是真的吗?我这样也能改好吗?”二顺已被青年人说动了心。

此后,青年人经常与二顺谈心,帮助他,最终,二顺改邪归正了。

青年人并非比别人更善于做说服工作,但他却说服成功。为什么?因为他让二顺产生了“自己人心理”。

何为“自己人心理”?

“自己人”的一个含义,是同类人。也就是说,你这样的经历我也有过,你的错误我也犯过,你这样的想法我也有过……等等。

人们常说:要信就信自己人,要帮就帮自己人!一个人,一旦认为对方是“自己人”,则另眼相待,这就是“自己人心理”。

人人都可能有“自己人心理”,在生活中,“自己人效应”很是普遍。

本专业的教师向大学生介绍一种工作和学习的方法,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和掌握。相反,其他专业的教师向他们介绍这些方法,学生就不易接受。

听众对于他喜欢的讲演人所宣传的观点,接受起来既快又容易,而对于他所讨厌的宣传者维护的观点却本能地加以抵制。不难看出,“自己人效应”与社会心理中的“喜欢机制”,是一脉相承的。

喜欢使人们倾向于寻找平衡,这首先意味着人们喜欢那些和他们相似的人。对于影响的相似性来说,两个人必须能发现他们有相同的价值观和态度。我们总是喜欢那些价值观、态度、经历等与自己相似的人。一个人在许多问题上与自己看法相似,我们就喜欢他,意见越一致,就越喜欢。

正如上面这个例子,二顺听青年人讲述自己的经历,他心里一惊:与我多相似啊!于是,先前的排斥心理一下子便消失,信任感油然而生,说服自然有了效果。

“自己人心理”的形成是有一定的基础的,比如有过相同的经历、相同的志向、相同的价值观、相同的信念、面临相同的问题等等。

当然,在很多时候,你会发现,从许多方面来看,对方并非你的“自己人”,不过,即便如此,你也不必发愁,因为你可以适当伪装,或编一些善意的谎言,成为对方的“自己人”。像温森特·凡高那样。

温森特·凡高是19世纪末欧洲最杰出的艺术家之一。他曾在博里纳日做过一段时间的牧师。

博里纳日是个产煤的矿区。在这个地区,几乎所有的男人都下矿井。他们在不断发生事故的危险中干活儿,但工资却低得难以糊口。他们住的是破烂的棚屋,他们的妻子儿女几乎一年到头都在里面忍受着寒冷、热病和饥饿的煎熬。

温森特被临时任命为该地的福音传教士时,他找了峡谷的最下头的一所大房子,并和村民一起拿麻袋去装了很多煤渣,在房子里烧起了炉子,以免房子里太寒冷。

之后,温森特登上讲坛,开始布道。渐渐地,博里纳日人脸上的忧郁神情渐渐消退了,他的布道受到了人们的普遍欢迎。这似乎表明,作为上帝的牧师,他已经得到了这些满脸煤黑的人们的充分认可。

是什么原因让自己这么快就得到了博里纳日人的认可呢?温森特百思不得其解。

最后,他回到自己的住处。正当他准备用从布鲁塞尔带来的肥皂洗脸时,脑海中突然闪过一个念头。他跑到镜子前面端详着自己,看见前额的皱纹里、眼皮上、面颊两边和圆圆的大下巴上,都沾着万千石山上的黑煤灰。

“当然!”他大声说,“这就是他们对我认可的原因所在,我终于成了他们的自己人了!”

他把手在水里涮了涮,连洗都没洗就去睡了。留在博里纳日的日子里,他每天都往脸上涂煤灰,从而使自己看上去更像博里纳日人。

看来,要想成为对方的“自己人”,并非难乎其难,只要你稍稍用心。

人关系心理学

“自己人心理”对与自己有相同经历、相同想法的人另眼相待的心理。“自己人效应”与社会心理中的“喜欢机制”一脉相承。人们喜欢那些和他们相似的人,那些经历、价值观、态度等与自己相似的人。而且越相似,就越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