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七分做人三分做事大全集
8030200000086

第86章 想要轻松说服对方,只需无所顾忌地靠近对方

警匪片中常有这样的画面:“说,你都干了什么?”隔着一张桌子,两警察在审问坐对面的嫌疑犯。

“什么也没干。”嫌疑犯理直气壮地回答。

“什么也没干?”一名警察站起身,走到嫌疑犯身旁,扶着椅背,低下头。

“我真的没干。”嫌疑犯抬头一看,开始有些不安。

“真的什么都没干?”警察俯下身,将头部贴近嫌疑犯。

“我……”嫌疑犯更不安了,他低下头,试图避开警察的逼问。

“说,不说我宰了你!”这时,警察发火了,一把抓住嫌疑犯的衣领,与他面对面,眼睛对眼睛。

“我说,我说……”,对视了几秒钟,嫌疑犯支撑不住,招供了。

有经验的警官知道,审讯犯人时,最适合的座位就是紧靠着犯人身边的位置。与犯人之间最好不要隔着桌子,而且在审讯过程中,逐渐逼近犯人直到两人之间再无间隙时往往会取得最好的效果。

你知道其中的缘由吗?警察的步步逼近是为了让犯人感到了一种强大的威慑力,令其不安而不敢继续说谎。法庭上检察官或律师绕过桌子走到证人面前,几乎将头部贴近证人进行提问,也是出于同样的目的,也能取得同样的效果。要知道,人际交往中,空间距离也是一种交际语言。改变与对方的空间距离就能改变对方的感觉与态度。

一般而言,人们的个体空间需求大体分为四种:亲密距离、个人距离、社交距离、公共距离。

亲密距离是指两人的身体很容易接触到的一种距离,一般间隔在15~45厘米之间,甚至可以紧挨在一起,亲密无间。这一距离适用于情人间谈情说爱,也适用于父母与子女之间或是很要好的朋友之间谈话。

个人距离比亲密距离稍远一点,一般在45厘米至1米之间。其特点是伸手可以握到对方的手,但不容易接触到对方的身体。通常熟人朋友间的交谈多采用这种距离。

社交距离的范围比较灵活,近可1米左右,远可3米以上。这种距离通常用于与个人关系不大的人际交往。

公共距离是指人们在公共场合的空间需求,除了公共汽车、电梯等特定场合外,一般都在3米以外,如演讲者与听众、教师讲课与学生之间的距离等等。

空间距离的改变通常意味着某种暗示。正常的情况下,人与人交往,彼此会保持恰当的空间距离。出于某种特殊的目的,人们可能故意改变彼此的空间距离,比如缩短或扩大。

通常,关系一般的人交往,一方故意缩短空间距离,表明他希望能消除彼此的生疏感;一方故意拉大空间距离,表明他不想理睬对方,从心里疏远对方。

当然,在改变距离时,动作的不同还暗含着意思的不同。比如,同样是缩短空间距离。如果你毫无顾忌地逼近对方,可能会给对方一个处于绝对的优势的暗示。反之,你面带微笑、小心翼翼地靠近对方,就会给对方一个试图亲近的暗示。

第一种改变,可能给对方造成威慑,快速摧毁对方的心理防线,令对方妥协;第二种改变,可能让对方感觉你的靠近是友好的,也容易对你产生好感、亲近感。

与人交往时,如果我们想在心理上占有优势,不妨在空间距离上有意地做出一些假象。

比如,为了说服对方,故意毫无顾忌地靠近对方。

曾经有这么一个调查。调查的对象是那些在大街上散发调查表的人员。调查的问题是“有求于陌生人时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更有效?”。结果显示,在较近的距离(40m左右)内恳切请求比保持稍远的距离(1m左右)更有效,能够得到更多的响应。而在1米以外无论怎样恳切地请求都不会有什么效果。

这个调查进一步证实:有意地缩短与对方的距离是轻松说服对方的一种方法。

这一方法,可用于工作中的方方面面。比如说服顽固的下属,说服强硬的谈判对手。

在公司,有的下属很顽固,你说东,他偏往西。作为管理者,对于这种下属,不要远远地吩咐他,把他叫到你的办公室,让他走近你,盯着他的眼睛,一字一句地告诉他你的要求。以这种方式提要求,对方通常不敢违抗。

面对谈判对手,你也可以如法炮制。谈判时,当你觉得应该加强说服力时,绕过桌子靠近对方或突然从座位上站起身来并加重语气。虽然这都只是一些很简单的动作,但却会产生很强的说服力。

人关系心理学

人际交往中,空间距离也是一种交际语言。改变与对方的空间距离就能改变对方的感觉与态度。与人交往时,如果我们想在心理上占有优势,不妨在空间距离上有意地做出一些假象。比如,毫无顾忌地靠近对方以说服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