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爱情片中,我们常常看到男女主人公这样的对白:不要叫我××,叫我阿×吧。
看到这,你就知道,两人的关系发生了变化,至少某一方希望另一方认为两人的关系发生了变化。
在平常生活中,你可能听到这样的话,也可能对别人说这样的话:不用称我老师,叫我名字就行了。听了这话或说了这话,你或他(她)便感觉彼此的关系进了一步。
为什么?因为彼此的称呼与彼此的心理距离有关。也就是说,两个人称呼的改变,通常意味着两个人心理距离的变化。
众所周知,对初次见面的人,一般会以对方的姓加上头衔,如×经理、×大夫、×老师等,而不直接以名字相称。时间长了,相处久了,熟悉了,才会直呼其名。也就是说,以名字相称是建立在两人相对亲密的关系上的。
从心理学角度来讲,当两人心理上的距离愈来愈靠近时,他们的称呼法也从头衔到姓,到名到昵称。
不过,在生活中,我们也常常看到,某个人与另一个人虽然见面不久,关系不算是亲密,但他也以名字或呢称来称呼对方。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他希望尽快拉近与对方的关系。
这也是政治家们将对手“化敌为友”的惯用手法。面对一个从未谋面的人,他们也能够用一种非常自然非常亲切的口吻喊出对方的名字。
比如美国的里根总统和日本的前首相中曾根康。他们初次会面,对中曾根康,里根总统直呼其名,叫他“康弘”。对里根总统,中曾根康也同样直呼其名。其实,日本人并没有直呼其名的习惯,中曾根康之所以违背自己的民族习惯,无非是想强调两国的友好,希望会谈能在亲密友好的气氛中进行。
在生活中,这种手法也能为我们所用。
通过改变对对方的称呼,或请求对方改变对自己的称呼,以改变自己与对方的心理距离。
比如,遇到一个难以接近的朋友,你试图接近他(她),不妨直呼其名或者请他(她)直接叫你的名字。
面对你的同事,你希望与他(她)走得更近,不妨偶尔称呼他(她)的昵称或让他(她)用你的昵称。
当然,你要表现得尽可能地自然,不要让对方感觉你是在装腔作势。如果真能那样,你们的距离就能因此而拉近,事情便很容易解决。
人关系心理学
从心理学角度,当两人心理上的距离愈来愈靠近时,他们的称呼法也从头衔到姓,到名甚至到昵称。这说在一定度上,两个人彼的称呼也可反两人的关系。若想改变与他人的距离,不妨改变对他人的称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