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七分做人三分做事大全集
8030200000064

第64章 不要让对方没面子,否则你会更没面子

据《左传》记载:一天,郑国大夫子公与子家一起上朝。忽然,子公的食指颤动起来,子公对子家说:“以前我指颤时,预示着有异味可尝,看来今天又有好吃的了。”

入朝后,果见郑灵公煮龟犒劳大臣,二人相视大笑。

郑灵公问他们为何笑,子家把子公的话告诉了郑灵公。

当龟烧熟时,郑灵公故意让子公难堪:龟汤每人一份,偏偏不给子公。

子公气极了,如此大丢面子,他不顾一切地从鼎中捞起一块龟肉,边吃边走出去了。

郑灵公大怒,想杀子公却又忍住了。

但郑灵公没想到,不久,自己却死在子公的手下。

这个历史故事警示世人:不可不慎对他人的面子。

有句老话说:“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学会为别人保住面子,是人际交往中的一条基本原则。可以说,你每给别人一次面子,就可能增加一个朋友;你每驳一次面子,就可能增加一个敌人。

面子是尊严,是人们自尊心的满足,每个人都需要面子。身在职场,不论是交朋结友、跟随上司还是管理下属,都要注意给对方留面子。

对于管理者而言,当下属犯错时,要注意留面子。当下属有成绩时,要舍得给面子。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下属有了过错,特别是非原则性的过错,上司应该宽大为怀,给下属留点面子。

哪怕是在一些小事上给予下属面子,下属也会心有所动、有所回报。

《说苑》中记载这样一个故事:楚庄王夜宴群臣,酒酣耳热之际,请后宫美人出来劝酒,恰巧风吹灯灭,有人趁机拉美人的衣服,美人迅速扯掉了那人的帽缨,告诉楚庄王赶快点灯。

楚庄王却说:“今日大家与我饮酒,不把帽缨去掉不痛快。”

于是,大家都把帽缨拿下来,然后点灯,尽欢而散。

后来,晋国与楚国开战,有一员楚将奋勇杀敌,立了大功,楚庄王问他姓名,他说:“我就是那晚被美人扯掉帽缨的人。”

楚庄王懂得给犯有过失的下属留面子,换回的是下属的拼死相报。

相反,如果楚庄王把那个人当场捉住,除了破坏欢庆气氛、损失一员大将以外,什么作用也没有。

这当然不是提倡不讲原则、好人主义。这里说的留点面子,是指对犯错者本着“治病救人”的动机,点到为止,促其自省,给他以改过的机会。

当下属有成绩时,要舍得给面子。

《三国志》中记载:鲁肃取得亦壁之战胜利后回来,孙权召集群臣,为鲁肃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并亲自下马迎接鲁肃。

孙权问鲁肃:“我这样恭敬地对待你,你很有面子吧?”鲁肃回答:“不!”在大家的惊愕中,鲁肃说:“我希望主公统一天下,然后再拜我当官,这才是给足了我面子呀!”

孙权听后抚掌大笑。看,因为孙权给足了鲁肃面子,鲁肃知恩图报,攒足了劲儿要回赠孙权一个君临天下的大面子。

当下属有了成绩时,上司给下属面子是对下属最好的激励,由此能使下属更加努力工作。

遗憾的是,在现实中,不是每个上司都如此“大方”,有的对下属的成绩视而不见,有的把下属取得的成绩看作理所应当之事,更有的怕下属露了脸,自己没了面子……久而久之,下属也就失去了工作的激情和热情。

高明的上司是舍得给下属面子的,不仅注意维护下属的自尊,对做出成绩的下属,也习惯当众表扬,比如给予物质奖励或荣誉奖励等。这样,在做出成绩的下属有成就感的同时,对其他下属也是一种激励。

另外,如果要否定下属的决定,也要尽量顾全下属的面子,不要不分地点、场合对下属发脾气、给脸色。这样既伤害下属的自尊心,也影响了自己的威信。

假定你与下属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发生了分歧,作为上司,为了劝服下属,采取单独面谈的方式会比较好,这样可以让下属避开公众的压力,免于遭到其他职员的怀疑和非议而下不了台。

你可以这样说:“当然,我完全理解你为什么会这样想,因为你那时候还不了解事情的具体情况。”

或者说:“一开始,我也是这样想的,但后来当我了解到全部情况后,我就知道你我都错了。”

这样说就给下属留了面子,换句话说,是给他台阶下了。这样更有利于下属的认真反省,使他体面地收回先前的立场,并信服你说的话,因为你保全了他的脸面而对你心存感激。

人际关系的心理学

“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学会为别人保住面子,是人际交往中的一条基本原则你每给别人一次面子,就可能增加一个朋友;你每驳一次面子,就可能增加一个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