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七分做人三分做事大全集
8030200000062

第62章 批评对方时,别忘了保全他的面子

如果有人告诉你,某个公司会为了一个犯错误的员工专门成立一家公司,你或许会不相信,不用怀疑,这的确是事实。这个公司就是美国通用电气公司。那个犯错误的员工就是查尔斯·史坦恩梅兹。

史坦恩梅兹在电器方面是个天才。在他担任通用公司电器部门的经理时,将企业治理得井井有条,公司的销售额连年上升。不久,他被升任为通用公司计算机部门的经理。然而,他失败了。

于是,通用高层领导决定成立一个新的部门——通用电器公司顾问部,史坦恩兹担任“顾问总工程师”,并且兼任部门经理。

对于这一调动,敏感而又极其自尊的史坦恩梅兹十分高兴,愉快地接受了调动。

通用为什么要成立一个新的部门?为的是顾全史坦恩梅兹的面子。

有人曾说:“表扬一个人,最好用公文;批评一个人,尽量用电话。”原因在哪?在于自尊心,在于面子。

以发布公文的方式表扬一个人,是给人撑面子,谁都知道他的成绩,满足了他的自尊心,他自会感觉脸上有光。

以打私人电话的方式批评一个人,是给人留面子。谁都不知道他的败绩,维护了他的自尊心,他就不会感觉脸上无光。

俗话说: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面子就是尊严,是人们一种表面上的荣耀感,一种自尊心的满足。人人都是有自尊心和爱面子的。中国人不常说某某“死要面子”吗?“死要面子”就是说宁愿去死,也要面子。

项羽为了面子而死,孔子的高足子路为了不丢面子,不惜护缨而死;更有甚者,即便是死了,也要争回面子。

《东周列国志》中“二桃杀三士”的故事,就是齐之相国晏婴利用“面子”导演的:犒赏三位勇士却只有两个桃子,齐将壮士田开疆自认功大,“反不能食桃,受辱于两国君臣之间,为万代耻笑,何面目立于朝廷之上耶民?言讫,挥剑自刎而死。”其余两位见状亦先后自杀而亡。

“给面子”事小,“失面子”事大。无论是遇到什么事情,都要学会给别人留点面子。

尤其是在做一件可能伤人面子的事。比如批评某个人。

从某个角度来说,批评的目的在于使被批评者觉悟,既而纠正自己的行为。批评人不能把人看死、不能把话说偏,以留有余地,给人自省的机会。

一个领导找下属谈话:

“今天我们就这个问题作一些探讨。”

“我觉得在这一点上你的做法似乎有些不妥。”

“对于这件事情,是不是有更好的办法可想?”诸如此类的谈话,强调需要改进的是某一局部环节,而不是全部。口气中带有商量、劝慰的味道。这样的批评容易使人接受,从而起到促使其正视问题、改正错误的作用。

但如果这样说:

“我看你这辈子是不会好了!”

“你看你做的是些什么事啊!”

“你也就这么点能耐!”

这类谈话,说者可能出于无奈,恨铁不成钢。但对听者来说,无疑是一种宣判,是很难让人从心底里接受的,自然也达不到批评的作用。甚至可能起反作用,打击自信,让一个追求上进的人一蹶不振。

作为管理者、师长、配偶,在生活与工作中免不了要批评人。但怎样批评、什么时候批评、批评时的语气怎样,都应有讲究:

把“刺激的字眼”改为“委婉的词语”;

把“命令式的口吻”改为“建议式的语气”;

把“严历的责问”改为“恳切的指正”;

把“全盘否定”改为“部分否定”。

其实,要做到这些并不难,只要肯多多留意,在某些细节上下功夫,就能达到非同寻常的良好效果。

比如,一位管理者,把“敞着门,大声地骂”改为“关上门,小声地训”。

想想,如果你是那个职员,处在前者的情况,是不是就算上司当着大家只是“小骂”,你心里也会大不痛快,你非背后咒他几句不可。

相反,如果是后者,你就算挨了大骂,可能还会心存感激,心想“老板真不错,他顾念我的面子,特别把我叫进来,还关上门、放小声,可见老板是爱护我的。”

人际关系的心理学

人人都是有自尊心和爱面子的。面子是人们一种表面上的荣耀感,一种自尊心的满足。批评人尤其需要保全被批评者的面子,不能把人看死、把话说偏,以留有余地,给人自省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