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七分做人三分做事大全集
8030200000043

第43章 给对方留些纠错的机会,比当面奉承他的学问深更有效

人们通常认为,作为下属,如果犯错,只会遭受上司的批评与白眼,事实上,事情并非如此绝对。

如果下属足够聪明,故意偶尔在上司面前犯点小错,得到的可能是一些看似批评,实则不是批评的“批评”,还有与日俱增的好感!

乾隆年间,最受宠的臣子莫过于和坤。和坤工于心计,头脑机敏,对乾隆的性情、爱憎等了如指掌。往往是乾隆想要什么,不等乾隆开口,他早给预备好了。在处理公务方面,他也非常善于捕捉乾隆的心理。

常言道:伴君如伴虎。在皇帝身边做事,那可不容易,稍不留神,稍一出错,就可能掉脑袋。所以,不论做什么事,都得小心又小心。

然而,和坤有时却故意不小心,故意犯错。

清朝在刊印二十四史的时候,乾隆很重视。可是,和坤在抄写给乾隆看的书稿当中,总有地方会抄错几个字。不知情的人会说,和坤胆大,凭仗皇上恩宠,不怕掉脑袋,事实并非如此。这些错,都是和坤故意犯下的。

原来,乾隆皇帝常常亲自校核,每校出一个差错来,就感觉是做了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内心感到非常的痛快。

为了迎合乾隆的这种心理,和坤以及其他的大臣们,便在很明显的地方抄错字,以便让乾隆校正。这样一来,便显示出乾隆学之深可盖过当朝名士,这比当面奉承他学问深,效果不是更好吗?

人性的一大弱点就是争强好胜。一个人,面对比自己优越的人,总会有种挫折感,在心理上会产生“你比我伟大,所以我讨厌你”的感觉。这是一种无法满足自尊心而引起的心态。因为这种心态,一些优秀的人不仅得不到上司及其周围人的承认与重用,反而受到打击与排挤。

不可否认,任何领导都希望自己的下属能干、得力,但是,没有哪位领导希望找一个处处表现得比自己优越的下属。下属太优秀,那么无形之中是对自己自尊和自信的一种挑战与轻视。

一项关于智商与职位的调查证实了这一观点。调查发现,处于高级职位的人的智商往往不是一流的,而是二流的。因为一流人才要么恃才傲物,锋芒毕露,不招人喜欢,要么自恃聪明而不努力,结果一无所获;而二流的人才,知道自己有所不足,于是谦虚好学,为人谦逊,反而人缘不错,颇受上司青睐,既而获得提拔。

作为下属或同事,如果不善于隐藏自己的锋芒,工作上处处表现得能力超强,只能在无形中惹来嫉妒和猜忌。相反,如果能够在某些方面让领导或同事表现其优越,让他们感受一下比人强的滋味,自己才会有更多强于人的机会。

有这么一个真实的故事。甲、乙两人都是某领导的秘书,二人的才干不相上下,都能写得一手好文章。但是两人为人处事的态度不同。秘书甲很善于领会领导的意思,写出的稿子往往是一锤定音,领导便再也挑不出什么毛病来。而秘书乙则显得似乎有些笨拙低效,每次初稿总是有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不过问题都不严重,只要经领导一点拨,立刻就能改得漂漂亮亮。

几年后,人们发现,秘书甲仍在那个秘书的位置,而秘书乙早已被重用,高升一步了。

有人问秘书乙其中的奥秘,早已不再是秘书的他微笑着说:“如果你的水平能与领导一样高,甚至比领导还高,那要领导干什么?”

秘书乙的聪明之处就在于:主动贬抑自己,以请教来突出领导的高明,从而使领导获得了某种心理上的满足,优越感油然而生。这样,领导非但不责备他的些许“愚笨”,反而对他充满了信任与好感。

不过,以留给对方纠错机会的方式让领导或同事表现其优越性,是有前提的,那就是,这些错误要不伤大雅、无关紧要。

错误细小,领导一旦看出,会沾沾自喜;如果没有看出,也不会造成恶劣的影响。就像清朝刊印的二十四史,皇帝改定的书稿,别人就不能再动了,但乾隆也有改不到的地方,因此到最后,这些差错就传了下来,如今见到的殿版书中常有的讹处,其中有很多就是这样形成的。但这并不形成大碍。

相反,错误严重,如果领导看出,会对你的能力表示怀疑,你可能立马走人;如果看不出错误,则有可能导致严重后果,因而并不可取。

人关系心理学

争强好胜是人性的弱点。面对比自己优越的人,人们会有一种挫折感,会在心理上产生“你比我伟大,所以我讨厌你”的感觉。一个,如果在工作上处表能力超强只能惹来嫉妒和猜忌。如果主动贬抑自己,以请来突出他人的高明,可使他人获得了某种心理的满足,对你心生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