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七分做人三分做事大全集
8030200000016

第16章 如果进言会引起愤怒,不妨先来一句“虽然明知会挨骂!”

小明正上高一,有些调皮,常常会犯点错误,让父母操心。

一天,在学校吃午饭时,因为与同学争座位,小明动了手,把同学的鼻子给打流血了,老师说要请家长去学校。

小明回到家,心里忐忑不安,一副魂不守舍的样子。

“怎么了,又被老师批评了?”妈妈问。

“没有。”小明有气无力地回应了一句。

“脸色好像不对劲喔!有事吧?”妈妈追问道。

“我不敢说,说了您会骂我的。”小明迟疑了半天,支支吾吾地答道。

“为什么要骂你?你又犯错误了?”

“您会骂我的。”

“我干吗要骂你?我今天不骂你。你说!”

“虽然明知您会骂我,可我还是得说。”小明鼓足勇气说出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令他惊讶的是,妈妈听着自己的话,脸上白一阵,红一阵,但最终忍住了怒火,没有像以前那样臭骂自己。只是愣了一会儿,便叫他先打电话给同学道歉,写份检查给老师。

为什么小明的妈妈明明很生气却没有发火?难道她觉得小明这次与人动手情有可原吗?

当然不是。我们再来看看小明对妈妈说了什么:

“我不敢说,说了您会骂我的。”

“虽然明知您会骂我,可我还是得说。”

儿子说的这几句话,会让妈妈有什么样的感觉?产生怎样的心理?

做妈妈的会想,这小子还真猜透了我的心思!我今天偏偏不生气、不骂你,就做给你看。

于是,等儿子说完事情的来龙去脉,即便心里怒火中烧、恨得牙痒痒,也只能装着没事似的。

其实,小明妈妈的这种心理,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有。

任何一个人,当他感到自己的心思被人猜透时,都会有“我才不呢”的想法,于是,即便你激怒了他,他也不好发作。

比如,你去买东西,店主叫了一个高价,你打算狠狠地压价,估计店主听了你还的价会损你,便先说:“我说了你会生气的”或者“明知道你会生气”之类,店主原本生气,想骂你,可听你说的话,他反倒不好骂你了。

其实,这是人的自尊心在作怪。

人人都会有这样的自尊心,不希望自己的心思被别人看破。一旦被别人猜透了心思,就会出于一种防卫的本能,向着“我怎么可能像你说的那样”这一方向去调整自己的心态。心里还会想:“如果果真像对方所说的那样,我就会显得气量太小!”

于是,他原本是想摆脱别人的控制,却反倒受了别人支配。因为不管谈话的内容是多么地令其不快,他也不能当面爆发出来。这就等于给自己的手脚加了道枷锁。

人们的这一心理可以为我所用,用来消减他人的怒气,令其以冷静的态度倾听你的声音,接受你的想法,让许多不可能办成的事情办成。

比如,你打算说服某人达成某项交易,你向对方提出对他非常不利的条件,你知道会刺激对方的神经,但却别无他选。

在这种情况下,在进入主题前,你必须有效地避免对方发怒,说一些诸如“这肯定会让您生气,真是对不起”、“我知道这会让您产生不愉快的想法”这样的话做铺垫。

这些话容易让对方陷入束手无策的状态,即使到后面,对方有怒气,恐怕也不好发作了。更重要的是,这些话能让对方冷静地思考那些原本会让他产生不快甚至激怒他的条件。到最后,他可能就答应了你的要求。

在职场也是如此。

如果有一天,你把一项重要的工作做砸了,不要一声不吭,不要等着领导把你叫到办公室去训一顿,你一定要做好思想准备,先想好补救措施,主动到领导那请求谅解。

以诚恳的语气对领导说:“虽然明知道会挨骂,我还得告诉您……”或“虽然明知道您会很生气,我还得说……”。

领导一听这话,多半不会发火。即便事情糟糕得令人生气,他真想发火,也忍住不发了。要知道,领导在下属面前,更需要维护自己的自尊。

只要领导压住了怒火,你就有机会作出详尽的解释,说明问题的起因、你的补救措施,等领导静静地听完你的陈述,他便容易客观地看待这件事,问题也就容易解决了。

人关系心理学

人人都不希望自己的心思别人看破。一旦被别人透了心思,就会出于一种卫的本能向“我怎么可能像你说的那样”这一方向去调整自己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