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聊斋志异与川剧聊斋志异
7710100000038

第38章 当代剧作家与聊斋戏创作的现代演进(3)

毕业于成都协进高中。黄埔军校军官队三期学1,在川军邓锡侯部做文职官1,1949年在彭县随邓锡侯部队起义,进入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军大学习,毕业后先后在雅安川剧团、成都星光川剧团、群众川剧团、群生川剧团任专职编剧,20世纪50年代曾在四川省剧目鉴定委1会办公室从事传统剧目的整理改编工作,20世纪80年代又被聘至四川省川剧艺术研究院《川剧艺术》杂志担任编辑。退休后参加了《中国戏曲志·四川卷》《川剧剧目辞典》等着述的撰稿工作,并写了大量的回忆录及诗文作品。

他一生编写、整理改编的川剧剧本近三百出,成绩卓着,其代表作有《萝卜0》《浣花夫人》《斩彭越》《打红台》等。严树培出生于川南,其父为老同盟会1、宜宾的袍哥总舵把子,与川剧艺人交厚,所以他自幼出入戏0,熟悉川剧。川南泸州、宜宾两地是聊斋戏盛行之地,他从小就看过不少聊斋戏,加之具有深厚的文学功底,对《聊斋志异》有较深的研究,因而对改编聊斋戏情有独钟,是从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坚持不懈改编聊斋戏的一位重要作家。

严树培改编过的聊斋戏剧本主要有《打红台》《青梅配》《画皮》(与刘玉国合作)、《窦玉姐》《夕阳楼》《阴阳界》等,这些剧本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曾全部推上舞台,在成都等地有广泛的影响。1988年、1989年他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再次对传统戏《窦玉姐》《夕阳楼》《阴阳界》进行改编,深受观众欢迎。严树培先生对改编传统剧目有自己的见解,他认为传统戏表现的是古代人的生活,从人物的思维方式到生活方式、举止言行都应该具有过去时代的特征,不能在古人身上随意增加“现代意识”。而且,川剧传统艺术尤其是在川剧音乐和表演艺术方面有许多独特的创造,应当倍加珍惜,不能轻易抛弃。但传统剧目毕竟是旧时代的产物,大多结构松散,内容冗杂,一些思想观念严重落后于时代,不注重刻画人物性格,而且演出时间较长,不适合今天的演出市场,这必然导致观众尤其是青年观众对川剧的冷落。因此,他把传统剧目的整理改编看作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对那些过去曾经受到观众欢迎的传统剧目不断进行加工改编,重新推上舞台,他的创作改编实践,对川剧聊斋戏的普及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严树培先生改编的聊斋戏有以下特点:

1.适应观众需求,变悲剧为喜剧

由于他长期生活在基层川剧团,这些剧团没有国营大剧院那样优厚的经济条件,必须依靠不间断的演出来维持日常收入,这就要求编剧能为剧团提供大量适合观众口味的剧本,因此,“为观众写戏”是严树培先生编写剧本的首要标准。在数十年的艺术实践中,他深知川剧观众对喜剧有特殊爱好,于是有意识地将一些传统正剧或悲剧改编为喜剧,或在悲剧中增加喜剧场次,取得了良好的剧场效果。

《三返魂》是严树培根据《聊斋志异·连城》与传统戏《绣卷图》改编的一个喜剧,20世纪50年代即推上舞台,80年代再度加工,较原着和传统戏都有较大的发展。这个戏是川剧的一个常演剧目,新中国成立后有若干种改编本,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是保留《连城》故事中连城与宾娘共嫁乔大年的2满结局;二是删去宾娘一角,以符合现代社会一夫一妻的新型婚姻关系。后者的不足之处在于,删除宾娘一角后,《阴阳界》一场戏就显得比较单薄,喜剧成分减弱。同时,乔大年、连城返魂之后,王化成再次逼婚得逞,导致连城上吊,王化成害怕惹出人命官司,终于同意退婚,虽然二人终成眷属,但悲剧气氛一直笼罩全剧,坏人没有得到应有的惩罚,观众似觉有不满足的遗憾。

1989年,严树培先生对这个剧本作了大的改动,改悲剧为喜剧,共12场:《题绣卷》《送亡友》《错受聘》《求药引》《割膺肉》《赖庚书》《哭灵堂》《阴阳界》《三返魂》《头公堂》《巧定计》《二公堂》。其结局为:乔与史连城、宾娘同返阳世后,王化成再次逼婚。宾娘本为长沙太守之女,诉之其父,长沙太守书信一封交予断下糊涂案的县令,县令立即按上司旨意(即宾娘计谋)行事:王化成到孝廉府迎亲,宾娘假扮新娘被抬至王府,王揭开盖头大吃一惊!宾娘大叫王化成抢亲!县令重判王抢亲之罪,退还连城庚帖,罚银千两。乔大年与史氏姐妹终成美眷。

严先生有一个精辟的戏剧见解,他常说“戯字半边虚”,喜剧更需要想像和夸张,不可拘泥于一定之规。一夫二妻是封建社会官宦之家家庭结构的真实反映,对此不必回避,现代观众是可以理解的,保留宾娘一角,可以丰富戏剧情节,有利于促进剧情向喜剧方向转化。这一结局,满足了观众惩恶扬善的心理期待,得到了20世纪80年代观众的认同。

2.刻画人物性格,提炼戏剧情节

川剧是流行于民间的艺术,善于描写四川社会各色人等特点。严树培先生改编的聊斋戏剧本也具有这方面的优长。《打红台》一剧因彭海清先生的独特表演而成名,但新中国成立前该剧仅有一个演出路子,并没有完整的剧本。严树培特殊的身世使其对四川袍哥有切身体会和深刻认识,并熟悉袍哥的礼仪与行话,因此他根据自己对肖方这个角色的理解,对彭海清演出的《杀船》《奔途》以及《上坟》等场次进行整理加工,重新编写了台词和唱词,使这个人物成为集狡诈、凶残于一身的典型的袍哥形象。更具有典型性。如《杀船》一场,传统演出做多讲少,没有固定台词,严改写的台词为:

肖方:江中风浪甚大,后舱备有熟宴一桌与贤弟压惊,(叹)只是无人陪伴。

翠娘:我来嘛!

肖方:(眉眼)你好吃!

翠娘:不好吃咋个嫁给你?(肖方沉思)桡子手甲:大哥有心事。

乙:是不是想这个(拇指摸脸,指代庚娘)?

丙:月亮坝头耍大刀,给他明砍。

丁:别个不干呢?

甲:耍刀!

乙:杀人要填命。

丙、丁:你我兄弟杀人都要填命?只怕填不倒那样多!

肖方:(飞褶子、抽刀、拍桌)金大用,你给老子不得活!(冲下)

这些台词极其符合人物的身份个性,完全来自于生活,而且富有动作性,有利于舞台表演,绝非一般文人笔力所能及。

又如传统戏《窦玉姐》出场角色繁多,其中《鬼家湾》一段戏内容尤其庞杂,包括了《脱鬼皮》《路遇干妈》《大摆场伙》等折戏的内容,使戏剧主线难以突现。严在改编时并不过多展示鬼蜮诸态,大刀阔斧地砍掉游离于戏剧主干之外的情节,把笔墨集中到何赖毛这个地狱中的小人物身上,戏剧结构由此变得非常紧凑。何的出场十分别致:

何:在生不会操,死后变老幺。(白)何赖毛,只说到鬼家湾去傍(音责佶灶)场伙,我又怕鬼。

内:(众声)你就是鬼!

何:对的,场伙上都是鬼,走。(2场,见碰死的窦玉姐母子)呀!一边睡个妹儿,一边睡个奶娃(儿),运气来了,捡回家去。莫忙,便宜莫捡,浪荡莫收。(呼醒)喂,咋搞起的?

窦:你是何人?

何:何赖毛,何哥,操亮了的!

窦:我乃落难之人,你要为我伸冤雪恨哪!

何:有何冤恨?

窦:只为南三复那贼呀!(吹打)

何:南三复不落教啊!

何:这口气要出,这笔账要算!走!

何赖毛是袍哥中的老幺,重江湖义气,有“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之信条。后来,何带领众鬼魂计赚南三复,终于为窦玉姐报仇雪恨。何赖毛本来是一个由艺人在演出中随意增加的小角色,并无定型。严树培先生本着提炼情节、塑造人物的原则,把何的形象刻画得十分生动,令人难忘。这也是改编传统戏的一条可资借鉴的经验。

3.保留艺术精华,丰富舞台表演

擅长表演是川剧的一个特点。尤其是川剧高腔戏,主要以锣鼓为节奏,这就为演1的发挥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聊斋戏绝大多数都是高腔戏,在表演艺术上有许多出色的创造,也是聊斋戏深受观众欢迎的一个原因。严树培先生对川剧舞台极为熟悉,懂得高腔锣鼓曲牌,谙熟传统表演艺术,因而在改编聊斋戏时,总是尽量保留传统精华,增加舞台的可视成分。他改编的《夕阳楼》便是一例。此剧故事出自《聊斋志异·梅女》,经过川剧的改编兼具传奇性与现实性,人物性格鲜明,其中关于四个代角的运用具有丰富的艺术想像力,常被川剧界人士作为成功表现手法的典型范例予以介绍,因此,从晚清到现代有无数种改编本。1988年,严树培先生对此进行了再度改编:盗贼夜入梅府行窃被捉,县官赵龙与盗贼沆瀣一气,反诬梅女勾引情人。梅女为示清白,自缢于夕阳楼。梅氏夫妇气愤而亡,府中只留下老仆梅方照料门户。江南顾氏父女来晋城投亲,顾女爱卿不幸被抢,卖入娼门,赵龙估买为妾。顾女誓死不从,暂囚小房,得禁婆帮助,逃至梅家宅院避祸。太行秀才封云亭游学来到此地,租借夕阳楼读书。

一夜,梅女鬼魂出现,与封谈诗论文,意趣相投。梅女自知阴阳阻隔,便主动为顾女与封云亭牵引红线,二人结为良伴,并定计救顾女逃走。当夜,窃贼窥见其情,禀报赵龙,梅女暗中使计,让赵龙扑空。梅女送封、顾二人乘舟逃走,赵龙追来,被梅女鬼魂活捉,报仇雪恨。

该剧在保留传统精华、剔除封建糟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传统戏中,顾月娘为赵龙前妻,病而夭亡,在阴曹沦为妓女。梅女与封云亭结为知己,但须还阳后才能结婚,竟然找来顾月娘陪伴封云亭,以此羞辱赵龙。这种夫债妻还的惩罚方式明显带有男尊女卑、女性歧视的封建意识,当然在20世纪80年代不能再得到观众的认可。严新改编的剧本中,剔除了这些落后意识,并对梅女的形象给予了新的提升,赋予其成人之美的善良品质,保持了梅女冰清玉洁、前后如一的舞台形象。在保留原剧精华部分基础上,改编本注重增加舞台表演成分,如封、顾二人驾舟逃离,梅女活捉赵龙,均是演1表演的重头戏,使舞台动感增强,不断给观众以新的视觉冲击。

这个剧本较之传统本具有更深一层的讽刺意味。盗贼本为衙役,因赌博输光了本钱,夜晚到夕阳楼行窃时,打着“光明正大”

的灯笼,毫无遮拦忌讳。盗贼边走边说:“天灵灵,地灵灵,衙门教会做贼人,亮堂堂四个字——正、大、光、明。梅老头,我偷你来了!”盗贼明目张胆地去偷东西,这本是传统戏《蓝衫配》中的一个精彩场面。严树培将此进行合理移植,调动多种艺术手法来增加舞台表现力,用近乎开玩笑的办法来揭示旧社会官匪一家的黑暗本质,显示出作者举重若轻、信手拈来的编剧功力。

又如严树培在20世纪远0年代改编的《青梅配》,也有与众不同之处。传统戏《梅喜5》结构冗长,内容庞杂,新中国成立后的若干个改编本,都去掉了小姐嫁给张介受这一条线索,但由此也丢掉了一些有益有趣的表演。原剧中有三叩门、三让冠的表演:青梅听见张家吵闹不休,前去看望,看见张父病重,一家人吃糠充饥,便以自己唯一的金钗赠之,暗托终身。夜晚,青梅再次来到张家门前,欲当面向张生表示自己的心8,并让张家前去提亲。青梅第一次、第二次举手叩门又止,然后以唱段表达自己的心事,情真意切,委曲婉转,第三次终于鼓起勇气叩响房门。后来张介受考中状元,为青梅请来凤冠。此时,王小姐父母双亡,寄身尼姑庵。张介受、青梅途经尼姑庵将小姐请回家中,小姐甘8为二房,经过三次推让,青梅让出凤冠为妾。仅从戏剧结构和表演的角度来看,这三叩门、三让冠是全剧中很出彩的地方,但由于内容陈旧都被精简掉了。严改编本中,专门保留了三叩门一段戏,并加以充实丰富,增强了舞台的感染力。这也是严本在众多《青梅配》改编本中独具一格的一个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