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剧依据《聊斋志异·宦娘》改编,川剧传统戏名《琴筝缘》。赵循伯先生改编的《宦娘》故事为:长安秀才温如春游学归家,途中得一隐士指点,琴艺精进。一日遇雨,借宿一老妪舍下,闻其女宦娘弹琴技高并惊其貌美,遂生爱慕之情,毛遂自荐向老妪提亲,被婉拒。温不知宦娘为鬼魂,夜深,温弹一曲《凤求凰》表达心8,宦娘感其情真并慕其琴艺,但自知阴阳阻隔难求和谐,8随其学习琴艺,不言婚嫁之事。告老还乡的葛部郎有女良工,爱慕温如春之琴艺人品,心久属之,葛部郎嫌其家贫未允,欲嫁女刘府。宦娘闻知,决意成全二人姻5,于是暗中相助。先是使刘公子出乖露丑,又仿良工笔迹写下花笺艳词,葛部郎惧人言可畏,只好勉为其难将良工嫁与温如春。洞房之夜,宦娘突然降临,向新娘新郎言明真相,并表达习艺之8望。二人深感宦娘之诚意,友情愈笃。
传统戏《琴筝5》中宦娘为神而非鬼,剧中宦娘遗失“惜余春”艳词,刘公子遗失女人汗巾等情节均为暗场交代,线索不甚清晰。赵循伯改编本在聊斋故事情节基础上进行了“密针线”的补充,增加了《疑笺》《辨笺》两出戏,使宦娘在促成温如春与葛良工的婚姻上,作用较原着有所增强。该剧虽然恢复宦娘的女鬼身份,但并没有重复聊斋故事中常见的人鬼之恋的俗套,而是塑造了一个舍己为人、精艺好学的女鬼形象。宦娘听温如春抚琴后,深慕其技,更爱其人,自知阴阳阻隔,难以如8,为实现向温如春学习琴技之8望,暗中随之回归故里,并设巧计促成温与葛良工的婚事,以作向温学琴之回报。在她身上,体现了中国妇女的传统美德,闪烁着崇高的奉献精神,是一个令人尊敬、引人同情的美丽、纯真、善良、聪慧、巧于机变、敢做敢当的可爱女性。该剧结构严谨,构思巧妙,回环起伏,丝丝入扣,《冥宿》《赏菊》两场极富诗情画意,《疑笺》《辨笺》则充满疑窦与机趣,《允亲》《传筝》终于解扣,水到渠成。该剧之立意和艺术表现较之原着均有较大提高。
赵循伯先生曾根据袁玉堃先生口述,整理改编了《拨尸认妻》一剧。此剧原名《勾栏院》,故事来4较复杂。清传奇小说《肉蒲团》,写柳子春常年在外寻花问柳,不料自己妻子高玉香被骗入妓院,柳慕名前来嫖院,玉香羞愤自缢。《聊斋志异》有《韦公子》一篇,其故事为:韦公子居家时与婢女淫乱,后外出做官又行为不检点,竟与自己私生女(婢女所生)乱伦,因此丢了官位。家中六房妻妾均无子嗣,韦常后悔自责,中年暴病而亡。川剧《勾栏院》吸收了这两篇小说的部分情节,将剧中主人公改名未央生,增加了未央生《打令牌》一场戏,主要叙述因未央生淫乱无度而遭到的报应,劝告世人不可重蹈覆辙。这折戏可算作一篇生动形象的劝世文,有劝戒警世之功效,常作单折子演出,在蜀中可谓家喻户晓。
19远2年赵循伯整理改编此剧时在剧本前写有这样的说明:
“原剧结构、表演、艺术性颇强,惜其中颇多庸俗、消极的词句。现均作了初步的整理,删改因果报应及出家修行的宿命观点,加强未央生自悔自恨及自我暴露内容,使它变成一折反面教材。”③由此可以看到,赵循伯改编此剧的目的是看重其艺术性。
从戏剧的文学艺术性来衡量,该剧结构完整,语言流畅,尤其是最后《打令牌》一折,以高腔[课课子]曲牌为主,半讲半唱,类似吟诵,被川剧艺人称为“讲纲戏”,没有一定“讲口”功力的演1无法胜任此戏,自有其存在的价值。经过整理的《拨尸认妻》,较原剧更为紧凑,在“推陈”方面卓有成效,但在“出新”方面力度不够。
三、何序与吴伯祺创作的童话剧
《聊斋志异》中有不少关于花妖精怪的故事,传统川剧聊斋戏中以此为题材的并不罕见,如《狼中义》《双兔缘》《龟中缘》《蜂蝴配》等都是以动物为主人公的剧目。但以童话剧的形式来改编聊斋故事,则是在20世纪50年代才出现。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何序先生根据传统戏《狼中义》改编的《一只鞋》和吴伯祺先生据传统戏《双兔5》改编的《耐冬花》。
何序,生卒年月不详,先后供职于四川省文化事业管理局戏曲工作室和四川省川剧院研究室,20世纪50年代中期参加过川剧剧目鉴定工作,参与整理改编了较多的传统剧目,其中最着名的有《乔老爷奇遇》《一只鞋》《画皮》等。
《一只鞋》以传统戏《狼中义》为蓝本,参照《聊斋志异》之《毛大福》《二班》两篇改编而成,全剧共七场。乡村郎中毛大福老夫妇以行医为生。一日毛大娘出门接生归来,途中被一雄虎拦住,她胆战心惊随老虎来到一个山洞,见一只雌虎难产。毛大娘为雌虎接生治病,临行雄虎衔来一柄系有玉坠的折扇相赠。
不料,由此惹来一场官司。原来,凶犯崇兴在山岗杀人抢劫被老虎看见,老虎路见不平,将崇兴撵下山岗,拾得被害人丢下的折扇和凶犯逃跑时丢掉的一只鞋。毛大爷不明内情,到街上出卖扇坠被捉至县衙,县官据此判毛大福谋财害命。老夫妇说明扇坠来4,二差役奉命到山岗上“请”老虎,老虎衔着一只鞋来到公堂,这只鞋是凶手作案时留下的罪证。至此案情真相大白,毛大福夫妇冤情得以澄清,老虎护送毛大爷离开公堂。
此剧表现的是发生在人与虎之间的传奇故事,剧中主角是毛大爷、毛大娘与两只老虎。这两只老虎明辨是非、善解人意,对毛老夫妇知恩图报,对杀人凶犯绝不留情,对糊涂昏聩的县官毫不示弱,以老虎独有的行为方式主持了人间正义。较之传统剧本和原着,《一只鞋》有三点较明显的改动:其一,在保留“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思想的同时,根据当时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需要,融入了反对官僚主义和主观主义的内涵;其二,易狼为虎,并以儿童心理去演绎人虎之间的故事,将传奇剧改编为童话剧;其三,从毛老夫妇、雌雄二虎和糊涂县官的性格冲突中开掘喜剧因素,赋予其具有哲理性的生活内涵,将正剧改为喜剧。两只可爱的老虎给观众带来了极大的欢乐。比如,毛大娘回家途中,酒兴发作,昏睡山岗。雄虎前来请她去为雌虎接生,见她酣睡未醒,便在一旁卧伏等待。毛大娘睁开眼睛看见身边有一只威猛的老虎,吓得魂飞魄散,老虎为了表示并无恶意,不断闻毛大娘的手、脚,又拉她的衣服,用爪拍自己的肚子,大娘终于明白了老虎有事相求,战战兢兢地随老虎向山洞走去。又如毛大爷、差役将雄虎带到公堂,县官开始吓得半死,见老虎并不伤人又威风起来,像审讯人犯一样审讯老虎,简单的问题老虎还可以点头示意,问到玉扇坠从何而来时,老虎难以表达,咆哮起来。县官骂道:“你敢咆哮公堂,像是滚大案的!给我打!”差役不敢动手,说:“老虎屁股打不得!”县官刚举起板子要打,正好雌虎和毛大娘进了大门,雌虎见状猛扑上堂,县官吓得丢了刑杖,顾头不顾腚地躲藏起来。众人拍手称快,观众禁不住开怀大笑。
1957年北京美术电影制片厂将此剧拍摄为彩色木偶片,成为那成都市川剧院演出《晚霞》剧照,龚朝昆(中)饰阿端。
一时期最受儿童喜爱的艺术片之一。
吴伯祺(19251995),成都市川剧院着名编剧。新中国成立前当过小学教1,曾在川军从事京剧编演及器乐演奏,后因不满国民党部队的腐败、无能和相互倾轧而主动脱离。20世纪50年代初,解放军进入四川,吴伯祺有感于解放军与川军的天渊之别,报名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七军警卫旅京剧团,随部队进军大西北,在着名的“七月剧社”从事京剧活动。他既能写剧本、拉胡琴,又能粉墨登场,尤擅长花脸,有很高的艺术造诣。
后随军返川,进入成都市川剧院,从此改行川剧创作。40多年中,他创作、整理、改编川剧100余本,其代表作有《白蛇传》《鸳鸯谱》《拉郎配》《斩文嫣》《射雕记》等,曾当选为四川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1,成都出版社出版有《吴伯祺戏曲选》。
吴伯祺先生改编的聊斋戏剧本有《耐冬花》《促织恨》《菱角配》《晚霞》,其中最着名的是童话剧《耐冬花》。该故事出自《聊斋志异·海公子》,传统川剧名《双兔5》,又名《古迹岛》,故事为:张青上山采耐冬花治病救人,碰上红蛇害兔,张青箭射红蛇,救了双兔。此兔乃可以幻化人形的兔仙,在双兔及其父母的帮助下,张青打败妖怪,终于采得耐冬花,一双兔姐妹也嫁给了张青。
1955年吴伯祺将《双兔5》改编为《古岛奇花》,演出后被认为有神怪色彩,作者为此受到批判;195远年吴先生再次进行深入加工,删除其中关于爱情婚姻的内容,改编为童话剧《耐冬花》。剧情为:人间流行瘟疫,张蓉、张乐兄弟为治病救人四处寻找灵芝草,锦鸡告诉张氏弟兄,海外古迹岛上有耐冬花开放,能医治百病。松树老人为之赐马赠箭。他们克服路途艰险,箭伤红蛇,救了一双小兔。小兔说服父母兔灵和白氏,帮助张氏兄弟渡海采摘耐冬花。双尾蝎差蚂蟥、壁虎阻止张氏兄弟未成,兔灵带领鹿、麂、獐、猴等相助,打败了双尾蝎、红蛇、蜈蚣、壁虎等妖怪,夺得了治病救人的耐冬花。该剧的演出获得很大成功。1957年成都市川剧院到北京等地巡回演出,曾于春节期间为首都少年儿童作专场演出,很受孩子们的欢迎。北京宝文堂书店同年出版了该剧的单行本。
《一只鞋》与《耐冬花》在舞台艺术革新方面进行了成功的探索。前者所有的角色都由丑角扮演,充分展示了川剧丑行艺术的丰富性,加之两只可爱的老虎,令观众耳目一新。后者注重突出童话色彩,从舞台布景到角色造型都考虑到了儿童的观赏习惯,诸多拟人化的动物在形体动作上模仿动物特征,表演风趣,节奏明快,唱、念、做、打兼备。以聊斋故事改编为儿童剧,在其他剧种尚不多见,1957年这两出戏先后在北京等地巡回演出,引起了有关专家的重视。
吴伯祺先生改编的聊斋戏作品中影响较大的还有《促织恨》。此剧改编于195远年,基本上忠实于原着。故事为:皇帝喜欢斗蟋蟀(促织),诏令各地进贡促织珍品。弃学务农的儒生成名为人忠厚,被推举为应付官差的里正。由于久旱无雨,蟋蟀难捕,成名不8累及乡里,自己到郊外古墓中觅得一只上好蟋蟀,携回家中精心喂养,准备进贡。小儿好奇,开笼观看,不料蟋蟀跃出,小儿急抓,竟将蟋蟀按死,自知闯下大祸,畏而自尽。成名见状,不胜悲痛,昏迷不醒,灵魂出窍,附于蟋蟀之体。蟋蟀死而复活,被进献宫廷,争斗异常凶猛,地方官遂得重赏。成名苏醒后,万念俱灰,离家出走。由于这个故事反映了封建社会中民不如虫、官猛于虎的黑暗现实,比较符合20世纪50年代的社会政治观念,故当时四川各地剧团以《促织恨》为名有多种改编本。受当时政治气候的影响,一些改编本甚至增加了一些有悖于人物性格的反抗斗争的内容,反而削弱了原着的深刻内涵。吴伯祺先生以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来结构故事,以娴熟的编剧技巧和浓墨重彩的情感渲染来调动观众的感情,继承了原作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精华,被公认为是同类剧本中最好的改编本。
四、严树培与他改编的聊斋戏严树培,(1920)宜宾人,现为成都市武侯区政协委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