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在中国做咨询
7052600000009

第9章 不“替”客户解决管理问题 (2)

管理不仅是科学,也是艺术,说得就是要用艺术的方式去管理人,管理融合了自然科学与人文环境两个层面。作为科学的管理涵盖了许多决策的工具与制度,从目标、决策到组织、运行,都有诸多的模式和具体的方法。作为艺术的管理包括决策的智慧,个体经验,人格魅力,“急中生智”,熟悉人情,非线性决策等。

管理作为一种文化、一种精神、一种风格,在科学管理的基础上还须打上各民族的文化烙印。如美国的管理,重理性分析,重严格管理,具有见物不见人的倾向,具有西方人的人文特征;日本的管理,重情感,重人际关系的微妙性,有浓厚的家族色彩,体现了日本民族的价值观;我国则有自己的民族传统,有自己的价值观,有自己的道德观,有自己的价值理想,有自己几十年的实践经验,因此,我国企业运营的规律就是带有我国文化特征的规律。

2.管理需要在保持本我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企业是人、流程和技术的组合,企业的运营就是企业中的人运用资产、采用技术、遵循流程的过程。企业的运营管理包括“硬件”与“软件”两部分,对于管理的“硬件”部分,我国企业是可以直接采用的,且能给企业带来管理水平与效率的提高,诸如会计电算化、商务电子化及企业信息化等。但涉及到软件,与人有关的因素,企业管理就不是简单的“拿来主义”了,就需要对管理辩证去分析了。

对此,日本的企业家有比较清醒的认识,日本是属于“儒家文化圈”的国家。对于儒家治国之道的应用,是由来已久的。明治维新以后,为适应日本工业化的需要,借用儒家的文化与西方的管理理论,被称为“日本近代企业之父”的涩泽荣一倡导了“经济道德合一说”。日本经济高速发展得益于一是对儒家管理思想的研究,二是对选择性吸收西方管理理论,着眼于适应现实的需要,各取所需,为我所用,实用性强。

对于日本热衷于把儒家伦理思想成功地应用到现代企业经营管理,这不得不引起我们和深思!作为炎黄子孙,我们应如何吸取祖国传统文化之精华----即博大精深的儒家伦理思想,去搞好我们的企业经营管理呢?对我国企业的管理者而言,如何在我国这片“土壤”上移植西方管理思想,是比“西方管理”本身更重要的问题。柳传志就曾表示,我国最需要的是既懂得西方先进管理思想又了解我国实际企业经营环境的管理者。目前,在具体的管理实践中,西方的管理经验与管理模式仍然占主导地位,这带来了严重的水土不服。例如一度盛行的所谓“空降兵”有几个不是以失败告终的!我国市场的独特环境对西方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其在应用于我国企业的管理实践时需要加以改装。所以说,没有西方管理理论和经验指导的纯我国式管理不能造就国际一流企业,西方管理理论和方法如果不同我国的国情相结合同样不可能行之有效,中国企业需要在学习西方先进管理理论和结合中国文化的基础上创造中国式的管理。

二、中西方文化差异引致管理行为的不同

国内很多大企业请国外大咨询公司提供的方案,很多都束之高阁,无法利用。为何西方管理理论在我国“水土不服”?实际上,西方已经实践检验的管理理论本身没有错,错的只是使用环境与以往不同,导致西方的理论不能完全直接移植于我国的土壤之上。

在中国的企业中存在一个普遍的现象,就是在大量的表单中,有一栏叫做“其他”,就拿职位说明书的主要职责这一栏来说,我们会发现我国的本土公司最后都要加上这么一条“上级领导交办的其他任务”,在西方及西方的公司是不存在这一职责的,每一项职责都规定的清清楚楚,没有“其他”,这是由于西方的文化是个人主义盛行,各人管各人,他们则要求是非十分明确,表达也要清楚,任何事物非A即B,非B即A,对就是对,错就是错,一切遵照规定,大家依法行事,权利与义务划分清楚,一切事先说明白。

而这一文化思想却在我国行不通,于是我们做咨询的人则在其方法论的基础上融入了我国的传统文化,因我国是交互主义,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包容,这就导致项目、要素不可能都写得非常具体与清楚,于是在我国却独创了这一项目“其他”,这样就包含了其他所没有涉及到的与欠考虑的事项。虽“五四运动”在思想、文化领域对儒家进行了全面的攻击,儒家独占一尊、一统天下的局面一去不复返了,但儒家的伦理精神年深日久,积淀于人们的行为模式、思想方法、立身处事之中,却凝集成积久难化的国民性格,直接影响着国人的价值观和行为取向,且在企业的日常运营中自觉不自学将其运用其中,要想真正做好咨询并让客户用起来驾轻就熟,就得先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1.天人合一与天人对立

我国的管理哲学产生于宇宙天体,强调的是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的和谐,因此其经营管理行为比较看重于顺应自然,如我们讲究“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而我国的文化强调的是中庸之道,所谓“中庸”,就是“执两用中”,即把握着“两端”,寻求它们的“中”。两端即矛盾的对立面,极端,中是对立面的统一、联结、协调、平衡等等。因此其经营管理行为比较看重于顺应自然,避免剧烈、突然和极端。这些特征投射到企业中人的行为上,则体现为:含蓄、间接、礼貌、婉转、看重面子、暗示等。从社会观方面来看,我国传统思想中强调“重义轻利”,虽然随着我国市场取向的改革不断扩大、深化,人们的思想有了变化,但“义”仍然是号召中国人的一面大旗,

西方的管理哲学产生于宗教,是西方人“天人对立”世界观的直接体现,这些世界观包括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等。因此在他们的管理行为上反映出征服自然的思想。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文化,盛行个人主义,崇尚英雄;是非明确,表达直接;彼此公平竞争,接受优胜劣汰;注重个人权益,并尽力加以维护;一切遵照规定,大家依法行事;权利与义务划分清楚,一切事先说明白;西方管理擅长于“术”,其基础是数学与力学,从现有的西方管理理论与实践来看,西方管理历来重视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的量化技术,包括运用数据库,构造各种各样的模型以解决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西方管理思想擅长于“术”,其精髓惟在其数学与力学,但西方人并不了解这两种学问的终极原理。用儒家的话来讲即:易无体而神无方。易是易数,是所说的数学终极。神是感应,相互作用,是所说的力学终极。从现有的西方管理理论与实践来看,西方管理历来重视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的量化技术,包括运用数据库,构造各种各样的模型以解决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由此展开的管理科学不难发现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条理分明,结构化强,权利义务相当明确,相对地简单与专业,导致有利于学习与掌握,可时间一久,易形成固化的模式,缺乏创新与应变力,最终形成契约式关系。

2.“情、理、法”,与“法、理、情”

我国传统观念强调“情、理、法”,并视之为管理的最高原则。在传统思想里,最重视“情”的,整个社会讲情、理、法。在处理事情上,首先是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实在不行才上法庭。

在我们身边经常会听到“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这样一句话,这就表明在我国的组织管理中,企业的经营者看重的是过程,结果不是很重要,最重要的是要看的动机,以及过程中是否用心良苦,因此在考核中,有功之人自然得到应有的奖赏,但无功有苦之人也会得到相应的报酬,否则在企业未来将无人做苦差事。同样在决策方面,因国人比较重视权威,注重伦理,因此在做计划过程中,自然比较尊重上级,一切计划作业,皆是由上至下。

而西方人强调法、理、情,讲究理性、法律与公平,但对人的情感、感性、悟性不重视。把“法”放到首位,再小的事也由法律处理。而企业管理思想就是由这些文化、法律等不同的思想元素来支配的。

西方的价值观讲究优胜劣汰,人定胜天,对计划作业比较实际,在计划过程里,重实质而不重表面,导致管理则特别重视结果,如目标管理,绩效考核等,都要制定一个明确的目标,计划也是由下至上,再由上至下,体现了团队的作业方式。

3、阴阳消长与阳阳相彰

我国的传统文化讲求阴阳搭配,阴阳消长,此种文化在我国则随处可见,仅就我国的企业组织形式来看,我国强调的是阴阳组织架构及人才的搭配;而西方强调的是阳阳的组织架构,这缘于我国则崇尚交互主义,而西方人崇尚个人英雄主义。

从组织的职位设计来看,我国强调的是“人重于事”,因此各个企业往往是因人而调整组织,于是诞生因人设岗;而西方强调的是“事重于人”,因此当今我们各个企业包括咨询公司都在借用西方的管理理念,对每一职位都要进行分析并进行必要的工作说明,明确各自的职责,因此是因事设岗。

从组织团体来看,我国强调“五缘关系”,即血缘、乡缘、学缘、商缘和神缘,因此非正式的团体就受到非常的重视,家族观念重在强调关系的维持,非正式团体存在于企业里的普遍情形为血缘的关系,所谓“同宗、同乡、同学、战友”四者最为主要,以至很多企业组织都存在裙带关系。而西方人则强调“能力主义”,也存在非正式团体,但属于其他利益群体,如俱乐部之类。

从领导的方式来看,我国企业比较倾向“独裁式”的以老板为中心的领导方式,则导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而西方则倾向“权变理论”趋向于民主参与的方式。

从用人来看,我国比较重视“忠诚”,基本要求是团体的和谐,要使每一个成员在组织里和谐相处,“忠诚”成为用人的首要考虑因素;而西方更多考虑的是你的能力,做事效率,其次才考虑你的忠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