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补气血
6995800000007

第7章 肝

(二)肝

对于肝的认识,中医和西医之间存在较大的分歧。稍微具备一点现代医学常识的人都知道,肝脏在人体的右侧,而中医认为肝在人体的左侧。中医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认识呢?因为当人们发怒的时候,最先感觉到的是左侧胁下胀痛,继而发展为两胁胀痛。如果肝在人体右侧的话,这个生理现象就难以解释得通了。中医根据人体的许多生理现象,总结出肝的功能和作用。

中医认为,肝有储藏血液的作用,它可以储存一定量的血,用来供应机体各部分活动时使用。它还可以调节人体各部分血量的分配。在正常生理情况下,人体各部分的血量是相对恒定的,但是当机体进行剧烈活动,或者情绪激动时,对于血的需求量增大,肝就把自己平时贮存的血液向机体的外周分配,以满足机体需要;当人体处于安静休息状态,情绪稳定的时候,外周的血液需要量减少,这时,相对多余的血液就归藏于肝。肝在这里起到调节阀的作用。

当然,肝对于血量的调节是有前提的,那就是肝有足够的血量储备。只有具备了足够的血量储备,才能进行有效的调节。就像电视剧里面的票号(也就是现在的银行),必须有足够的银两作为储备,才能应对随时可能发生的挤兑现象。如果东家经营不善,导致票号里无银可兑,那么势必无法维持正常的经营秩序。人体也是如此,有些人血虚,也就是血液总量不足,去医院化验,血红蛋白很可能处在正常值范围的下限,甚至已经是贫血了。这样的人,平时运动量稍微大一些,或者情绪一激动,马上就会出现心慌、气短、心悸的症状。有的女性反应更明显,低头、蹲下一段时间,猛然抬头或者起身,就会感到眼前发黑。这也是血虚的表现,很可能由月经过多造成。肝的储血量不足,无法有效分配血液,人体会相继出现一系列不适反应。

当这种调节功能失常的时候,人体还会出现异常的出血现象。比如吐血、鼻子出血、咯血、女性月经过多等。所以中医有“男子看肝,女子看血”的说法。这“血”指的就是女性的月经,同样也是间接地反应肝的功能状态。如果女性月经正常,每月如期而至,并且月经量适中,一般身体没有什么大问题;相反,即便饮食和睡眠都正常,但是月经不规律了,或者时间间隔发生了明显变化,或者月经量发生了明显变化,都预示着身体的正常规律受到干扰,各脏腑之间的平衡被打破,失去了平衡,这可能是疾病的预警信号。提醒女性,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多关注一下自己的生理期,月经持续不规律就要及早调理。

我认识一个人,三十多岁患上风湿病,四十多岁又患上甲亢。据她说从二十几岁开始月经就不正常,总是这个月有,下个月没有。当时年轻,也不当回事,还觉得少来几次还避免了不少麻烦,后来体质状况每况愈下……大家都知道“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给人的错觉好像疾病是一个随机发生的事情,谁碰上了只能认倒霉。其实还有一句至理名言,就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看似来势汹汹的疾病,都是长期隐患堆积的结果。既然提到了月经问题,我再多说几句,月经失调、痛经、乳房胀痛,这些问题的根源大多是肝的功能失调。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学习紧张、工作压力大导致情绪长期处于抑郁、烦躁、焦虑的状态,这些情绪引起肝的功能失调,肝的疏泄功能出现问题,则引发女性的上述不适症状。

肝还负责保持全身气机的通畅。西医没有关于“气”的理论,“气”是中医独有的思想。我们平时都有这样的体会,当遇到愤愤不平的事情时,总感觉有一股气往上撞,想发泄出来。这实际上就牵扯到肝的疏泄功能了。如果这种功能正常,人体的气和血通畅无阻,经络通畅,各个器官的活动也正常有序。

如果肝的疏泄功能异常,会出现气行不畅的问题,最明显的表现是胸胁、腹部胀痛,甚至呕吐。我们身边可能有这样的同事,他们脾气挺好,为人总是“温良恭俭让”。实际上,他们不是没有脾气,只是不冲别人发脾气,当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时,他们自己跟自己生气,自己跟自己较劲。电视剧里不是有这样的剧情,别人无端对好好先生一通指责,然后拂袖而去。好好先生独自痛苦,突然感到腹部胀痛,胸胁胀痛,只好用手压住痛处,慢慢地蜷缩着蹲下身,脸上浮现出痛苦的表情……从中医的角度讲,这就是气机运行不畅的表现。

当气机运行不畅逐渐加剧,还会引起血的运行不畅。出现血行不畅时,人会有胸胁刺痛的感觉,就是在这些部位有针刺一般的刺痛感,这是血瘀形成的表现。当然偶尔还会有肿块形成,即由无形的瘀阻转化为有形的病理产物。

肝的疏泄功能还体现在促进体内各种液体正常有序的流动上。有一种病叫“梅核气”,患者感觉像有一个杨梅核卡在嗓子里面,咽也咽不下,咳又咳不出来,梗在喉咙里很不舒服。得这病的人多积极上进,不论是学习还是工作,都希望通过不懈努力取得骄人成绩,可是偏偏事事不遂心愿,不管多么努力,总是实现不了自己的理想,时间长了,情绪上就发生了变化,总是比较抑郁,唉声叹气,平时也是闷闷不乐、少言寡语,好像周围的人都得罪了他一样。这是肝气不畅的典型表现,气行不畅导致体液运行不畅,于是就有“梅核气”产生了。

有一句话叫“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在中医看来,眼睛是肝的窗户,通过眼睛同样可以反应肝的状态。肝的功能好,眼睛就明亮有神。如果肝的功能不好,会引起眼干、眼涩,眼屎很多,眼泪很黏稠,甚至没有眼泪,试想这样的眼睛如何能有“一汪秋水”“含情脉脉”的感觉呢?

如果肝血虚,儿童比较容易近视,老年人容易较早的花眼,视物模糊,眼白浑浊。肝与眼睛一个长在上面,一个长在里面,但是它们又确实存在着联系。这点我深有体会。上高三的时候,有一次无意识地揉眼睛,突然感觉到左眼的上眼皮里面有个软软的小囊泡,直径大约5mm。那时正是复习关键时期,也没有理睬它。可是这小囊泡越来越大,都可以从表面观察到了,只好去医院。我挑选了一家以眼科闻名的西医医院,大夫建议手术。手术很小,也很顺利,一天之后我就正常上课了。这次经历就像小插曲一样,直到上了大学,有一次和宿舍的同学聊天,一个同学偶然间提到她也长过这样的小囊泡。系统学习了中医理论,才领悟到眼睛的问题与肝有着密切的关系。高三的时候,由于升学压力,心情可谓是最低谷,每天睡眠时间少得可怜,面对的都是偏、难、怪的习题和作业。在这种情绪之下,肝的功能会受到影响,体现在眼睑部位的一些腺体分泌失调,形成了囊泡。上了大学,总算松了一口气,心情舒畅了,肝的疏泄功能得以恢复,这个毛病就没再复发。

中医认为,肝与心一同调节人的感情和情绪,肝的功能正常,人就会心情愉快舒畅,反之,人就会唉声叹气、怨天尤人、闷闷不乐、少言寡语,很容易为一点小事情而大发雷霆,甚至暴跳如雷。这些人的情绪非常的亢奋,气势汹汹,就好像决堤的洪水,从撕开的口子喷涌而出。我建议这样的人要滋阴柔肝,多吃绿色的食物。按照五行理论,青色对应着肝,蔬菜和水果是柔肝的。还可以按剂量服用维生素B12,它可以明显地缓解抑郁和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