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明明白白降“三高”
6993300000006

第6章 临床表现及检查 (1)

第四章 临床表现及检查 (1)

(一)高血压

1.临床表现

(1)头晕:头晕为高血压最多见的症状。有些是一过性的,常在突然下蹲或起立时出现,有些是持续性的。头晕是患者的主要痛苦所在,其头部有持续性的沉闷不适感,严重地妨碍思考,影响工作,对周围事物失去兴趣,当出现高血压危象或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时,可出现与内耳眩晕症相类似的症状。

(2)头痛:头痛亦是高血压常见症状,多为持续性钝痛或搏动性胀痛,甚至有炸裂样剧痛。常在早晨睡醒时发生,起床活动及饭后逐渐减轻。疼痛部位多在额部两旁的太阳穴和后脑勺。

(3)烦躁、心悸、失眠:高血压患者性情多较急躁,遇事敏感,易激动。心悸、失眠较常见,失眠多为入睡困难或早醒、睡眠不实、噩梦纷纭、易惊醒。这与大脑皮质功能紊乱及自主神经功能失调有关。

(4)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早期多不明显,但随着病情发展而逐渐加重,因此颇令人苦恼,常成为促使患者就诊的原因之一。表现为注意力容易分散,近期记忆力减退,常很难记住近期的事情。

(5)肢体麻木:常见手指、足趾麻木,或皮肤如蚁行感,或项背肌肉紧张、酸痛。部分患者手指不灵活。一般经过适当治疗后可以好转,但若肢体麻木较顽固,持续时间长,而且固定出现于某一肢体,并伴有肢体乏力、抽筋、跳痛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预防脑卒中的发生。

(6)出血:较少见。由于高血压可致脑动脉硬化,使血管弹性减退,脆性增加,故容易破裂出血。其中以鼻出血多见,其次是结膜出血、眼底出血、脑出血等。据统计,在大量鼻出血的患者中,约80%患高血压。

(7)高血压的急、危重症:高血压的急、危重症包括恶性高血压、高血压危象和高血压脑病。在上述急症中,危及生命的主要是左心衰竭、冠心病、脑出血、脑梗死及肾衰竭等心、脑、肾并发症。因此,需要迅速又谨慎地进行降压治疗,一般需紧急降压,在症状出现后1d(天)内控制血压。如果无并发症如脑病、左心衰竭或肾功能不全的症状,一般可将血压在24h内降至160/110mmHg。不一定需要注射用药,可以口服治疗。

①恶性高血压:恶性高血压又称为“急进型高血压”,是指高血压病情一开始就急剧进展,或是在数年的缓慢进展之后突然迅速发展。在未经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病人中,约1%可发展成急进型高血压,发病可较急骤,也可发病前有病程不一的缓进型高血压病史。表现为血压显著升高,通常在200/130mmHg以上。病情发展迅速,常在1~2年甚至数月内出现严重的心、脑、肾并发症,容易出现心力衰竭、脑出血、眼底出血、失明以及肾衰竭等。病情凶险,如不及时治疗则预后不良。由于肾损害最为显著,常有持续蛋白尿(24h尿蛋白可达3g)、血尿和管型尿,患者多因尿毒症而死亡,也可死于脑血管意外或心力衰竭。

②高血压危象:高血压危象是指高血压患者在强烈的精神刺激、情绪激动或过度劳累等因素下全身小动脉暂时性强烈痉挛,外周血管阻力增加,以至于血压急剧升高而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时称为高血压危象。血压改变以收缩压突然明显升高为主,舒张压也可升高,心率加快,可有头痛、头晕、心悸、呕吐,严重者,尤其在伴有靶器官病变时,可出现心绞痛、肺水肿、肾功能不全、高血压脑病等。发作一般历时短暂,血压控制后,病情可迅速好转,但易复发。在有效降压药普遍应用的人群,此危象已很少发生。

③高血压脑病:高血压脑病是指在高血压进程中,患者脑部小动脉强烈而持久地痉挛,血压急剧升高,过高的血压超出了脑血管的自身调节能力,使脑部血管发生被动性扩张,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导致脑血管灌注过多,而造成脑水肿和颅内压升高,可引起剧烈头痛、头晕、喷射性呕吐、意识模糊等,严重者可出现全身抽搐或昏迷。一旦发生此病应立即送医院进行急救处理。高血压危象多发生在病情进展迅速的急进型高血压患者,这种患者往往具有不能忍受的头痛,视力丧失,皮肤苍白,身体很快消瘦、衰弱,可在几个月或1~2年内出现严重的心、肾、脑并发症。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肾小球肾炎、肾血管性高血压和嗜铬细胞瘤的患者,也可能发生高血压脑病这一危急病症。

2.常用检查

高血压病是导致卒中、高血压性心脏病和肾功能不全等多种严重并发症的“祸首”。高血压病患者,在控制饮食、适度运动和口服药物降压等综合治疗过程中,需要定期进行血液、尿液、肾功能、心功能及眼底等有关项目的检查,以便随时观察和掌握病情变化,及早采取相应的有效防治措施。

(1)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有利于判断高血压患者是否伴有高血压所致的心肌肥厚、心律失常或心肌缺血。这一项检查对于平素感觉有胸闷、气短等心脏不适感的高血压患者尤为重要。

(2)眼底检查:眼底检查可以反映高血压动脉硬化程度,对及时调整患者的治疗方案及采取防治措施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通常对早期患者做眼底检查可以发现小动脉痉挛性收缩,病情较重者可见到血管反光增强,管径不规则,且有动静脉交叉压迫现象,血管硬化可呈银丝状。一些患者血压急剧升高,眼底小血管还可呈现出血、渗出,甚至见到视盘水肿,严重者可出现视神经萎缩及视力下降等病变。

(3)尿常规检查:了解有无早期肾损害,高血压是否由肾疾病引起以及是否伴有糖尿病等。若尿中有大量尿蛋白、红细胞、白细胞、管型细胞,则应考虑慢性肾炎或肾盂肾炎所致的继发性高血压;若仅有少量尿蛋白、少量红细胞,提示可能是原发性高血压所致的肾功能损害;若发现尿糖偏高,则需进一步查血糖,以判断是否患糖尿病。留取尿液标本时应使用清洁容器,取清晨第1次尿液并及时送检;女性患者应避开月经期并留中段尿做尿液检查。

(4)血液生化检查:包括尿素氮、肌酐、电解质、血脂、血糖、血尿酸、血黏度等,帮助明确高血压是否由肾疾病引起,判断高血压对肾的影响程度,是否存在某些危险因素及合并症,如血脂异常、糖尿病、高尿酸血症等。

(5)X线及其他检查(如果有条件,可以行血管造影、CT定位诊断),以判断有无主动脉扩张、延长或缩窄。

(6)血糖检查:这项检查很重要,但常易被忽视。首先,患有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糖水平和血浆胰岛素水平常比正常人高。这是因为,机体有自我调节的功能,它为了维持一个较正常的血糖水平,会使其胰岛B细胞的分泌比正常机体多几倍甚至十几倍的胰岛素来降低血糖,这便造成了高胰岛素血症。久而久之,血糖、三酰甘油、凝血因子Ⅰ及血尿酸升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最后胰岛素的效能下降,从而又出现了糖尿病。所以,患高血压病的患者,定期检查血糖水平很重要。

(7)其他检查:肾及肾上腺B超检查、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及血管多普勒超声(颈动脉、肾动脉及脑动脉等)检查。24h动态血压测定能记录昼夜正常生活状态的血压,了解昼夜血压节律,以便合理指导用药时间及剂量。

(二)糖尿病

1.临床表现 糖尿病的典型症状是“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少。

(1)多尿:当患者存在糖尿,在排出糖尿的同时,肾要排出额外的水以稀释尿中大量的葡萄糖,所以尿量增多,这是“多尿”。正常人每日尿量为1000~1500ml,糖尿病时每日尿量可达到3000~5000ml,甚至8000~10000ml。尿次也增多,每日可达10余次,甚至数十次。多尿与多饮在“三多”中是最常见的症状,约2/3的患者有多饮多尿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