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明明白白降“三高”
6993300000007

第7章 临床表现及检查 (2)

第四章 临床表现及检查 (2)

(2)多饮:多饮是多尿的结果,而不是多尿的原因,即是因为多尿才多饮的。糖尿病患者每日排尿,再加上出汗、呼吸等消耗大量水分,细胞发生脱水,口渴中枢受到刺激,口腔干燥,烦渴而多饮。

(3)多食:糖尿病患者进餐后血糖虽高,但难以被利用,不能刺激大脑“饱食”中枢做出正确的反应,身体仍处于饥饿状态,于是患者总想吃很多的食物,这是“多食”。

(4)体重减轻:体内葡萄糖利用存在障碍,大量葡萄糖从尿中排出,脂肪分解就会增多,蛋白质分解亦会增多而导致代谢失去平衡,肌肉日渐消瘦而体重减少,这是“一少”。几乎所有的糖尿病患者在发病初期均感全身困乏,特别是下肢无力。

临床上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并无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很多患者只有其中一个表现,如多饮、体重下降等;有的患者只有疲劳、乏力等轻微的、非特异性的症状;还有的患者甚至没有任何症状,只在健康体检中发现血糖异常升高。

(5)并发症和(或)伴发病:高血糖对身体的直接危害并不严重,其最严重危害在于引起各种糖尿病并发症。糖代谢紊乱(继之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会引起血管、神经、脏器及全身的慢性并发症和急性并发症),各种并发症是糖尿病主要的致死原因。

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包括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昏迷、糖尿病非酮症高渗性昏迷、糖尿病乳酸酸中毒、糖尿病低血糖昏迷。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主要分为微血管病变和大血管病变。微血管病变主要包括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糖尿病肾脏病变。大血管病变是指糖尿病早期的高胰岛素血症、高血压、脂代谢紊乱及发病后的高血糖等病变,是促进大、中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原因,尤其易使糖尿病患者发生冠心病、缺血性脑血管病及肢体动脉硬化。此外还有糖尿病神经病变及各种感染性并发症等,将在下文予以讲述。

2.常用检查

(1)血糖:血糖测定是确诊糖尿病的必备项目。临床上的血糖测试可分为3种方法:随机血糖测试、空腹血糖测试和糖耐量试验。

①随机血糖测试:随机血糖测试是最方便的血糖测定方法,这项检查不受时间段的影响,任何时候都可以进行。如果血糖值>11.1mmol/L,再加上糖尿病症状,便可拟诊为糖尿病。择日再随机测2次血糖值,若血糖值仍居高不下,就可以诊断为糖尿病。

②空腹血糖测试:空腹血糖测试主要反映没有饮食负荷时的血糖水平,是糖尿病诊断的重要依据。这项检查一般在进食晚餐10h后进行,因为此时的血糖受食物的影响最小。正常人空腹血糖值不超过6.1mmol/L,如果空腹血糖值>7mmol/L,且有糖尿病症状,可拟诊糖尿病。再配合随机血糖测试,若随机血糖值>11.1mmol/L,就可以诊断为糖尿病。

③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试验):对于那些空腹或随机血糖升高,但还没有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的人,需要进一步检查以弄清楚其糖代谢状况,最主要的方法就是糖耐量试验,这个试验是一种增加糖负荷的方法,可以提高糖尿病的检出率。

这项检查要求在测试空腹血糖后,饮用75g的葡萄糖粉,然后分别查30min,1h和2h的血糖值变化,在临床上多采用1h和2h的血糖值。根据空腹和2h的血糖值,可以判断受检者是否患有糖尿病。

在OGTT中,餐后1h的血糖值不能作为诊断糖尿病的标准,但如果此时的血糖值>10mml/L,即使最后根据空腹和2h血糖值这两个标准判断为正常血糖,也不能因此掉以轻心。这种餐后血糖迅速上升后又迅速下降的状况,可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胃大部切除术后,这些患者具有发展为糖尿病的“潜质”。

OGTT是较为精确的诊断方法,通过它可以得到随机血糖测试和空腹血糖测试无法知晓的信息。

(2)了解血糖平均状态的检查:糖化血红蛋白(HbA1c)、糖化血清白蛋白(GA)和1,5-脱水葡萄糖醇(1,5-AG)这3项检查能够反映过去一定时间段的血糖平均水平,可以根据它们来衡量血糖控制的总体趋势。

①糖化血红蛋白(HbA1c):糖化血红蛋白不是一个确切的血糖值,代表的是糖化血红蛋白占全部血红蛋白的百分比,血液中红细胞的主要成分是血红蛋白,糖化血红蛋白就是血红蛋白和血糖相结合的产物。血糖与血红蛋白的结合过程很缓慢,是不可逆的,在红细胞凋亡之前一直存在,红细胞的寿命为120d,平均60d,所以糖化血红蛋白能反映测定前1~2个月血糖的平均水平,而且不受一些偶然因素的影响。

②糖化血清清蛋白:血清清蛋白是血清中蛋白成分的一种,它在高血糖状态下可以与血糖结合,就形成了糖化血清清蛋白。高血糖持续状态越久,糖化血清清蛋白的量就越多。血清中清蛋白的半衰期约21d,所以糖化血清清蛋白测定可反映患者过去1~2周平均血糖水平。参考值:1.5~2.4mmol/L。

③1,5-脱水葡萄糖醇:1,5-脱水葡萄糖醇是一种和葡萄糖极类似的物质。其数值有助于了解过去几天内的血糖平均状况。参考值:14.0μg/ml(正常下限)。

(3)胰岛功能及自身抗体:本试验包括胰岛素释放试验(IRT)和C肽释放试验(CPRT)。本试验通过测定患者空腹及餐后各个时点的胰岛素及C肽的分泌水平,可以了解患者胰岛功能的衰竭程度,此外,根据胰岛素分泌曲线的形态特点,还有助于对糖尿病进行临床分型。胰岛B细胞自身抗体检查包括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胰岛素自身抗体(IAA)、胰岛细胞抗体(ICA)等。此项检查主要用于糖尿病的分型,1型患者往往抗体呈阳性,2型则为阴性。其中,GADA在血中出现早、持续时间长,故临床意义最大。

(4)与代谢紊乱及并发症有关的检查

①尿常规:包括尿糖、尿酮体、尿蛋白、白细胞等多项指标,这些指标可以间接反映患者的血糖水平,明确是否存在酮症酸中毒、有没有泌尿系感染等情况。此外,尿微量白蛋白定量测定还是发现早期糖尿病肾病的重要指标。

尿糖:主要指尿中的葡萄糖,也包括果糖和半乳糖等。正常情况下,葡萄糖流经肾小管时几乎全部被重新吸收,所以尿糖量很少,24h只有30~90mg,用一般方法从尿中检测不出来,所以正常人尿糖为阴性。只有当血糖超过8.9mmol/L时,糖才能较多地从尿中排出,形成尿糖。根据尿糖的阳性结果,可以推断出血糖值超出了正常范围。

但是,因为肾的个体差异,血糖值正常也会出现尿糖阳性,医学上称之为“肾性糖尿”。有时,进食方式、劳累、高龄等因素也可导致尿糖出现。此外,也有血糖高但无尿糖的情况,所以尿糖阳性不一定是糖尿病,尿糖阴性也不等于没有糖尿病,仅靠尿糖检查来诊断糖尿病是不准确的。尿糖检查仅可以初步筛查推测血糖值的高低。

尿酮体:正常情况下,机体产生少量酮体,随着血液运送到心、肾和骨骼肌等组织,作为热能来源可被利用,血中浓度一般不超过45~140(mol/L,尿中测不出酮体,所以正常人尿酮体应是阴性。如果酮体产量超过机体可能利用的限度(正常人1d最多只能利用相当于6.28kJ的β-羟丁酸的酮体),多余的酮体通过尿液排出体外,形成酮尿。酮体是酸性物质,在体内蓄积过多时,可使血液变酸,引起酸中毒。

尿蛋白:在无尿路感染和心力衰竭的情况下,尿中有少量清蛋白的存在,浓度在20~200(g/min,称为微量清蛋白尿。糖尿病患者用放射免疫法测定的微量清蛋白排出率>20~200(g/min为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诊断指标。

②血酮体、血乳酸、血渗透压及二氧化碳结合力:主要用于确诊有无酮症酸中毒、非酮症高渗性昏迷、乳酸酸中毒等糖尿病急性并发症。

③其他:如血脂及血黏度、血压、心电图、体重指数(BMI)、肝肾功能、眼科检查、神经检查等,用于了解是否存在高脂血症、高血压等合并症及糖尿病各种慢性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