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节奏与构图的探索:世界舞蹈史(下)
63807100000003

第3章 非洲舞蹈非洲舞蹈历史文化背景

一、非洲人文、地理环境

在历史上非洲黑人文化发展滞后于其他国家与地区的重要原因与非洲黑人赖以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密切相关。

非洲是世界第二大洲,它称为“阿非利加洲”。由于缺少港湾和岬角、半岛、沿海岛屿,造成非洲与外界很少有接触机会。非洲是世界上最热的大陆,赤道从它中间穿过,它有四分之三的热带地区,其余分布在亚热带,只有少数高山地区处于温带气候。沙漠占非洲面积的三分之一,世界最大沙漠撒哈拉沙漠位于非洲北部。大陆中心有四大盆地:尼日尔盆地、乍得盆地、刚果盆地、加扎勒盆地。被称为“地球表面最大的伤疤”,即从红海经埃塞俄比亚高原、东非高原到莫桑比克的大裂谷,大致有7000公里长。非洲有两座最著名的山峰:乞力罗扎罗山和肯尼亚山。世界闻名的大瀑布也位于非洲,如赞比西河的维多利亚大瀑布,落差122米。非洲还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黄金、 金刚石、铀、铜等。非洲由于赤道横贯中部,一年四季的气温都处在20℃以上,气候的差别在于降雨量、而不在温度,从赤道向南北回归线,降雨量逐渐递减。

居住在非洲的居民有五大人种:①地中海人种,主要居住非洲北部和东北部;②尼格罗人种,在撒哈拉以南的热带非洲和南非居住;③科伊萨人种,居住在南非西南部;④皮格迈人种,是身材矮小的人种,只有1.4米高,此人种较少;⑤蒙古利亚人种,主要居住在马达加斯加岛。不同的人种造成非洲复杂的语言,但其中主要有三大语系,即苏丹语、西苏丹语和班图三大语系。其中说西苏丹语的是肤色最黑的纯黑人种。

非洲黑人生存的自然生存环境决定了不同的文化类型。非洲的东部、南部有利于人类的产生与进化。200万年前非洲大陆出现古人猿,在漫长岁月中,非洲古猿逐渐向人类演变,大约从公元前4000年起,撒哈拉以南非洲出现新石器时代,也出现农耕和畜牧两种生产方式,以后逐渐形成狩猎采集阶段,畜牧业阶段。非洲黑人依赖不同的自然资源的生态环境形成不同类型的文化。今天非洲黑人主要以畜牧与农耕为主。

二、古代非洲历史文化

非洲的历史基本分:古代非洲,西方列强对非洲的殖民统治,近代非洲。

古代非洲的历史文化与古埃及的历史密不可分,因为,古埃及的文明也与东北非各部族先民的创造有关。公元前5000年合并为统一的奴隶制国家,古埃及法老王国共经历了31个王朝。一进入王朝时代,古埃及人就开始创造了象形文字、太阳历、金字塔、狮身人面像、神庙,拥有着灿烂的古代文明,而“王朝时期的古埃及文化是非洲人民创造的”,古埃及文化也通过利比亚影响了马格里布(马格里布是北非的代名词,主要指位于地中海和撒哈拉之间的一块陆地,这里居住柏柏尔人)和撒哈拉。

罗马灭了迦太基之后,罗马害怕北非再冒出个柏柏尔王国,便利用柏柏尔人内部矛盾制造分裂,最后,柏柏尔王国没有建立起来。公元40年后,北非被罗马帝国征服,并将马格里布称为“罗马非洲”。

公元6世纪中叶,阿拉伯半岛的伊斯兰教徒开始入侵北非,阿拉伯帝国从北非吸收大批战士,从西苏丹获得大量黄金,阿拉伯人又与北非居民柏柏尔族人通婚,使两国文化逐渐融合。

公元7世纪至11世纪,是北非各国向封建制转化时期,在阿拉伯帝国时期的海外贸易中,北非占有重要的商业地位。公元11世纪至15世纪,马格里布历经阿尔摩拉维王朝和阿尔摩哈王朝的统治,经济没有得到发展。自13世纪中叶以后,北非马格里布开始走向独立发展的道路,后来土耳其人与西班牙人展开争夺地中海霸权的战争,土耳其击退了西班牙的军事势力,侵占了非洲阿尔及尔、瓦格拉等地。

古代东非在公元7世纪时出现繁荣的僧礻氏城邦社会,分布在索马里南部和莫桑比克的东非沿岸,这一带最早与古埃及通商,接着,腓尼基人、希腊人、罗马人,都曾沿海岸进行贸易活动,亚洲的波斯人、阿拉伯人、印度人也曾横渡大海前来贸易,尤其阿拉伯人经常来经商,并驻留在东非,与非洲人通婚,带来了阿拉伯文化,使不少非洲人改信伊斯兰教、采用阿拉伯人的生活方式,在桑给巴尔一带还建有清真寺。东非僧祇城邦的繁荣主要靠贸易,东非也曾与遥远的东方国家进行贸易,从中国进口丝绸、瓷器、药物,从印度进口棉布、宝石、珍珠、贝壳,从西亚和东南亚进口胡椒、豆类、丁香等。东非出口龙诞香、乳香、肉桂、黄金、象牙、犀角、豹皮、玳瑁、琥珀、蜜、蜡等物。在僧礻氏城邦旧遗址中,发现有大量的古代希腊、罗马、拜占庭、古埃及、波斯、印度、中国的钱币,津巴布韦也曾出土过中国瓷器,充分显示东非历史商贸发达的盛况。历史上,中国与东非的交往可以追溯到汉代,当时它与东非的交往通过西亚实现,中国对东非的了解是通过波斯和阿拉伯商人。明代以后,郑和下西洋曾三次到达东非,密切了中非关系。16世纪以后,中非贸易关系因西方殖民者的入侵而中断。

西非的古代文化由撒哈拉西部的远古黑人文化所组成,其他的文化是独立发展的。西非的西面和南面临海,东面、北面临撒哈拉沙漠,古代贸易交往主要靠穿越沙漠与北非建立商业联系。从公元5世纪开始使用骆驼后,撒哈拉商路网开始形成,10世纪成为纵横交错的商路网。西非内地不产盐,人们从植物灰中提取少量盐,西非南部沿海的盐,因森林阻隔,不能输入,相对北非比较容易。西非盛产黄金,西非人就用黄金与北非的盐进行交换。由于撒哈拉商路的畅通,在沙漠南缘和草原连接地带兴起一些城市,这些城市成为重要的政治、贸易中心,如西苏丹的加纳、马里、加奥、豪萨等城市。它们都是以黑人为主的国家,加纳国在公元10—11世纪进入极盛期,加纳国以“黄金之国”著称于世。加纳,原是国王的称号,意即“黄金之王”。加纳位于撒哈拉商路最西面,它的富庶引来了北非的许多穆斯林商人。

中南非洲是指赤道及其以南的非洲地区,这一带主要居民为班图人,中南非著名的发达国家有刚果、津巴布韦和班图人诸国。

其中津巴布韦国家文化是非洲历史中值得研究的文化,津巴布韦位于南罗得西亚的东南部,德国人莫赫于1871年在那里发现一群大型古代石建筑物。有不少人认为,是“非人力所及”。它的建筑代表有两方面:一是建在700米高的卫城,另一个是建在它下面的庙。这些建筑是用当地花岗石堆砌而成,不施灰浆。“在当地考古出土的器物中,有各种陶器、石瓶、骨牙制品、熔炉、金饰、铜铁制用品和武器等,并发现有铸造十字铜币泥模。此外还有公元14—15世纪的中国瓷器和印度的串珠等。这一切表明了这里曾有过很发达的国家组织,这个国家已和印度洋贸易发生联系。”

公元15世纪以前,西方列强对非洲很陌生,阿拉伯人控制了撒哈拉商路的贸易,因此对非洲沿海航海路线较为熟悉。自公元15世纪上半叶起葡萄牙人入侵摩洛哥时发现了一些新航路之后,就开始了对非洲的肆虐掠夺。非洲成为进行商业殖民战的主要战场,1493年罗马教廷仲裁划出“教皇子午线”,使西、葡瓜分了在非洲的殖民势力范围。公元18世纪是英、法竞争殖民非洲的极盛时期,这些列强殖民非洲的最大目的就是商业掠夺,他们给非洲沿岸取了不同商业地点的名称,如“胡椒海岸”、“象牙海岸”、“黄金海岸”、“奴隶海岸”等。公元18世纪中叶以后,在英国开始的产业革命标志着西方资本原始积累的终结。维也纳会议上决定废除奴隶贸易,殖民列强认为把非洲人作为商品消费者和原料生产者留在非洲对它们更有利,这体现了殖民列强对非洲的侵略进入了新阶段——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在这一时期,殖民列强把非洲作为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随着殖民列强对非洲侵略的加剧,非洲人民组织了抗殖民主义的斗争,这些斗争沉痛打击了殖民侵略者。在西苏丹广大地区崛起的一些强大的穆斯林国家,也遏制和反击了殖民主义势力的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