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哥伦布到达以前的舞蹈
由于考古资料、文献资料很少,因此,我们只能从现存的一些民间音乐和朴素的民谣当中沙里淘金获取美洲旧大陆的舞蹈信息。
根据仅有的考古资料来看,哥伦布到达以前的拉丁美洲音乐乐器主要有摇铃、钟、鼓、哨子,还有用苇管、兽骨、粘土、海螺制成的号角。这时期为舞蹈伴奏的音乐主要是以打击乐为主的玛雅音乐,音乐基本以五声音阶为主。
哥伦布到达以前的拉丁美洲舞蹈大致有:木鼓舞、祭太阳神舞、祭月亮神舞、祭神舞、帝王舞、战争舞等。
1.木鼓舞。在现存的乐器中有阿兹特克人使用的木鼓,木鼓有些是一端用兽皮包着的圆柱形状的木鼓,有些是两端均用兽皮包裹着的木鼓,舞蹈时,木鼓敲出不同的节奏以协助舞蹈表现神话故事情节。
2.祭太阳神舞。祭太阳神是拉丁美洲人的古老的传统,它代代相传,至今保存在民间老艺人中间,拉丁美洲的音乐家就从民间老艺人那里采撷原始资料。著名的秘鲁民歌收集家丹尼尔·阿洛米阿斯·罗夫莱斯就从一位70岁左右的印第安老艺人那里记录下歌颂太阳的音乐,他说:“这位印第安人年纪虽大,但筋骨很好,……他拿那天早上猎获的一只精美的苍鹰做菜留我吃饭,饭后,对我说:‘现在让你听听我们给太阳唱的颂歌。’于是他哼起这首幸存于一位印第安老人静穆记忆之中而免于淹没的神秘的赞歌。”祭太阳神是拉丁美洲的古老传统文化。不仅民歌中有对太阳的颂歌,在舞蹈中也有祭太阳的舞蹈,如“印第安人跳太阳舞时把一幅太阳的图片挂在柱子上狂热地绕着它跳”。这种舞蹈的文化内涵就是围绕农业丰收而展开,是一种祭祀农业丰收的舞蹈。
3.祭祀月亮舞蹈,是一种模仿天体的舞蹈。这种舞蹈在巴西农村很盛行。“在新月之夜,巴西的卡亚帕族人的村落里笼罩着一种奇特的兴奋。8点左右,一长列用树叶遮身的妇女边走边唱,排在前头的三个人用香蕉叶盖住头部和肩部,其余的用棕叶斜套在头部像圣者的光轮一样,排在末尾的是一对小女孩。她们唱着歌围成一个大圆圈,排在最前面的两位妇女领唱,其余的妇女常常随声附和,接着开始跳舞,用右脚顿地,两只手臂上下挥动。跳舞和歌唱变得越来越活跃,越来越起劲,……舞蹈大致持续一个钟头后,妇女们才分散,举着燃烧着的木棍成斜角线地走过空阔地回到自己的房屋。这场舞蹈的惟一的哑剧成分也许是用火光来影射月亮的出现。”库尔特先生详细描述了祭祀月亮的舞蹈过程。祭祀月亮的舞蹈者基本是妇女,她们围成一个大圆圈边歌边舞,舞蹈动作简单,只是右脚顿地,两手臂上下挥拍。简单动作含有深刻蕴意,值得深入研究。
4.祭神舞,是远古社会普遍流行的舞蹈。但是,每个地区有着自己独特风格,拉丁美洲的祭神舞主要是祭祀“双藤”神、“七蛇神”和“风神”。墨西哥保存着这种舞蹈风俗:“他们既不跳跃也不做任何动作,他们不向前或后挥动双手,他们的手不做任何动作,他们不弯身不旋动,他们不朝任何独特的方向转动,不向后退——他们只是走步,缓慢地、安详地、审慎地跳舞;他们的舞蹈形式像是一条单独的巨蟒。没有人做任何动作或干扰他人引起混乱。他们抓住女人们的躯体,只有大酋长和她们的兄长不能这样做。日已落西山或太阳快要沉落时,舞蹈才告结束。”看来祭神舞蹈是一个庄严肃穆的舞蹈。这种庄重的、动作幅度不大的舞蹈反映了拉丁美洲人的对神的虔诚心态。表现蛇形舞蹈是动作幅度很大的舞蹈,人们以此表达对玉米女神“七蛇神”的崇高敬意。
5.帝王舞,是一种由氏族首领、部落酋长跳的舞蹈。古代拉丁美洲的墨西哥地区有这样的舞蹈。舞蹈每四年表演一次,是一个有领舞带领的群众广场艺术,领舞者为部落首领。为了显示帝王的神圣权威,舞蹈带有令人恐怖的威慑力。
6.战争舞。印第安人的战争舞是由战士围着酋长向左方移动跳跃的环舞。还有留守在家的妇女表演的战争舞。人们认为妇女以不停顿的跳跃动作所产生的力量传递给在前方打仗的战士的肌体中,可以获得战争的胜利。
哥伦布到达以前的拉丁美洲舞蹈充满原始朴素风貌,给舞蹈伴奏的乐器基本有笛子与鼓。笛子用竹芦或粘土焙制。亚马逊河盆地有印第安人的鼻笛,圆碟状、有孔、靠鼻孔吹奏。打击乐器一般有用烧空的树干做成的鼓。果壳可做刮响器和空心摇荡器,壳里装着石子,用这些乐器给印第安舞蹈伴奏。巴西中部印第安人还在地上挖个洞,放一空心树木,里面塞些兽骨碎片,人们在上面顿足舞蹈,地鼓发出声响节奏。未开化的拉丁美洲人还用美洲虎的脚爪、鹿蹄,充了气的老虎眼睛,甚至人骨来制作他们的原始乐器,墨西哥土著人在脚上系着蝴蝶干茧,跳舞时可发出沙沙声响节奏。
除上述舞蹈之外,还有塔拉乌马拉人跳的鲁都布里舞,这是一个模仿火鸡动作的舞蹈。舞蹈由部落酋长带领,他像火鸡似的蹦来蹦去,他的身后有排成一长列的男舞者追随模仿着酋长的动作。女舞者跟在男舞队后面做追赶动作。一段舞蹈停下后,由祭司表演独舞,他手摇沙槌,做踏地跺脚动作,嘴里哼着古老曲调,仿佛在作法。
尤马里舞也是塔拉乌马拉人的宗教舞蹈,塔拉乌马拉人认为这个舞蹈是从鹿那里学来的。舞蹈时,先由祭司在木架前,摇沙槌、召唤各处的舞者,通报上天舞蹈开始进行。此舞蹈没有激烈的扭腰摆胯动作,只是男女舞者平稳庄重地围着木架缓缓行进着的简单动作,有些类似欧洲早期的环舞。
米多戴舞源起阿兹台文化时期,是台佩乌安人舞蹈。夜幕降临时舞蹈,一直跳到天亮,也是宗教祭祀舞蹈。舞蹈时,先由祭司手持乐器和木棍绕火堆转5圈,向东方致礼后开始舞蹈。舞者均饰白色鲜花,脖子佩戴白色花环,男子双脚踝处拴着干壳脚环。男舞队和女舞队分站两排,男在前女在后,祭坛插着玉米穗和羽毛,男女舞队静静地行进绕圈,只有到了火堆前才做一下跳跃动作,是一个祈祷农业丰收的舞蹈。
二、殖民时期西班牙美洲舞蹈
在欧洲,西班牙舞蹈是独领风骚的艺术,在未接受欧洲舞蹈文化影响之前的古代西班牙也曾拥有过与世界其他各地相同的祭祀丰收、放牧、祭祀繁衍的舞蹈。“在西班牙东部莱里达省科谷地方第三纪末期的岩石壁画上。刻画着九个盛装的女人围绕一个赤裸裸的男人跳舞。从这九个一组的女人的身上,我们可以远见到千万年后九个牧羊女围绕克什那神,九位缪斯女神围绕太阳神跳环绕的仪式。”库尔特在这里含蓄地指明西班牙原始舞蹈对欧洲宗教舞蹈的影响。
西班牙舞蹈很讲究动作造型的优美,西班牙的方丹戈舞是古老的求爱舞蹈,它在西班牙己流传了两千多年,17世纪传入欧洲,成为欧洲最有魅力的舞蹈。方丹戈舞的节奏为38拍和34拍,手指击响板,具有强烈的煽情性。舞蹈由两人对跳,双方距离很近,但是身体彼此不接触,动作带有挑逗性,用眼神、形态和姿势表现男女人物之间的情感变化。
西班牙的塞吉迪亚舞是类似方丹戈舞的舞蹈,男女双方舞蹈时有一些旋转动作。舞蹈由男女四对站成方阵形而舞。伴奏乐器是响板,舞者鞋跟准确踩着音乐节拍而舞。
16世纪,西班牙占领新大陆之后,将本国艺术带入新的天地,它与印第安人、黑人的舞蹈以及欧洲其他国家的艺术相融合,逐渐形成西班牙美洲舞蹈文化特色。西班牙殖民者所带来的先进乐舞文化得到了当地知识分子的接纳。如洪都拉斯诗人罗本洛·杜隆说:“我们不再有乡村小调;我们跳的是华尔兹或者丹萨舞。”他又说:“虽然我的血管里流着印第安人的血液,我的感受、思想和爱情都仿佛是西班牙人。不要印第安西班牙,要西班牙印第安。”他的这一思想代表了许多美洲印第安人的愿望。西班牙殖民者来到新大陆时,也带来了一些欧洲的乐师,为了普及天主教,传播天主教义,建立了音乐学校,天主教士还教授印第安人抄写、演唱宗教复调乐曲和弥撒曲。西班牙的音乐舞蹈也影响了拉丁美洲舞蹈。“墨西哥的科里多舞曲是从伊比利亚半岛的罗曼塞和安达卢西亚的科里多歌谣演变而来;瓦潘戈舞曲也是在安达卢西亚音乐的基础上形成的,而哈拉贝舞曲则来自于塞吉迪亚、方丹戈、萨帕特阿多和霍塔舞曲”。“新大陆很少使用响板,但在某些民间舞,如阿根廷的对答舞和秘鲁的萨马库艾卡舞中,舞蹈者一手持手帕,在空中抖动,模拟使用响板的动作。……像墨西哥的马拉加民歌和西班牙的博莱罗舞曲这样保留西班牙原名的,确属凤毛麟角。”
西班牙的音乐、舞蹈被拉丁美洲文化所吸收,它为阿根廷的探戈舞奠定了基础。反之西班牙也不断从拉丁美洲音乐舞蹈中提取成分,喜剧、舞蹈也吸收运用美洲的音乐。许多歌剧、喜剧、独幕剧的音乐都是西班牙与美洲音乐混合而成的。
霍罗波舞原为委内瑞拉民间舞蹈,此舞也曾受到西班牙的影响。舞步以踢踏为主,女舞者手提宽边长裙甩出各种裙花。该舞既可男女对舞,又可以男女分别而舞,还可以一女与若干男子同舞。乐器伴奏有三弦琴、四弦琴、竖琴和沙槌,同时有民歌伴唱。
三、巴西舞蹈
巴西占南美面积一半,几乎与所有南美国家接壤,它是拉丁美洲惟一讲葡萄牙语的国家。世界最大的河流之一亚马逊河几乎流经巴西境内,使巴西成为一块世人皆知的富庶之地。
公元1494年西班牙天主教国王同葡萄牙若奥二世签订了一个托德西利亚斯条约,把巴西的沿海地区划给了葡萄牙。之后葡萄牙政府先后在巴西建立城镇,推动了巴西农业经济的发展。由于葡萄牙殖民者对巴西人的残酷奴役和剥削,再加上饥饿和疾病造成了大量巴西人的死亡。为补充劳动力,殖民者开始贩卖黑人奴隶到巴西。黑人奴隶在巴西主要从事甘蔗的生产,还建立了许多制糖厂,使巴西经济迅速繁荣起来。
巴西的音乐和舞蹈随着葡萄牙的殖民扩张、非洲黑人奴隶的输入,逐渐带有了鲜明的外来成分。不过,巴西在未被葡萄牙征服之前,还是以美洲印第安人的音乐舞蹈为主,其民间音乐舞蹈活跃、热情与地理环境美丽的自然景色一样。外来殖民者占领巴西之后,巴西原来的音乐舞蹈慢慢发生了变化,欧洲的、非洲的音乐舞蹈融入了巴西原始的音乐、舞蹈之中。如欧洲的舞厅舞蹈圆舞曲、波尔卡、玛祖卡和苏格兰舞均影响了巴西舞蹈,美国的爵士乐传入巴西后,与巴西的马克西塞舞结合在一起,成为受欢迎的舞蹈。
巴西舞蹈多是黑人的舞蹈节奏,一般来讲用大调或34拍。巴吐克舞是典型的,表情最为丰富的巴西黑人舞蹈,舞蹈演出时,表演者站成圆圈,击掌、击鼓,同时用铁片、玻璃、木片敲出不同声响为舞蹈伴奏。
科科是一种类似巴吐克舞的舞蹈,舞曲类似原始的非洲吟诵,吟诵的诗句都是短句,舞者边舞边大声喊叫出这些诗句。
伦都是由吉他伴奏的、速度很快的歌舞。伦都舞蹈的变体是科尔地——哈卡,也是节奏极快的舞蹈,是典型的巴西黑人舞蹈,其历史比桑巴舞还要古老。
桑巴舞是典型的巴西黑人舞蹈。桑巴舞在巴西分为城市桑巴和农村桑巴。城市桑巴节奏变化小,类似一种沙龙舞蹈,而农村桑巴音乐的切分音较强。在巴西,桑巴不仅可以单独跳,而且,还可以与探戈、伦巴、狐步舞结合在一块跳。桑巴现在风靡于世,人们几乎把所有的巴西音乐和舞蹈都称之为桑巴。但是,不管桑巴怎样变化,它的基本特点不变,那就是二拍子、大调音乐和轻快的速度。
马克西塞舞是一种混合舞蹈。它是带有黑人舞蹈、西班牙美洲舞蹈和欧洲音乐风格特点的巴西舞蹈,是一种动作狂野、热烈充满激情的舞蹈。
巴西圆舞曲是一种与维也纳圆舞曲风格迥异的舞蹈,巴西圆舞曲曲调缓慢、平稳松散,又掺杂一些装饰音、倚音。巴西是一个吸收力、改造力很强的国家,一切外来的音乐、舞蹈到了巴西,都会被巴西的顽强的民族风格所吞没,比如欧洲的波尔卡舞到了巴西,就变成缪丁纽舞。同样美洲的舞蹈,巴西的舞蹈要比其他地方节奏缓慢,比如探戈舞,巴西的探戈舞要比阿根廷的探戈舞显得慵懒、忧郁,更带有热带风格。
巴西里约热内卢的狂欢节是巴西每年二月举办的一个节庆活动。在狂欢节上,人们无所顾忌地高唱丛林之歌,随心所欲地跳着各种各样的舞蹈,有巴西黑人的、美洲印第安的,还有变化了的欧洲舞蹈。伴奏乐器有小提琴、曼陀林、吉他和非洲小鼓。在狂欢节里,人们如醉如痴地欢腾舞蹈,这是一个将古老的舞蹈文明与现代的舞蹈文明交融一体的群众性舞蹈的展演。
四、古巴黑人舞蹈
非洲黑人什么时候出现在古巴的,文献上没有明确的日期记载,但是,非洲黑人来到古巴,肯定与西班牙、葡萄牙霸占拉丁美洲有关。“古巴著名社会学家费尔南多·奥尔蒂斯证实,1526年两名热那亚人将145名佛得角的奴隶载运到古巴。不容置疑的事实是,1534年古巴已有约1 000名非洲人,到1969年约有2 2740名自由黑人”,巴西的黑人肯定是由列强人贩子从非洲运来的。
古巴是西印度群岛中最大的一个岛屿,首府哈瓦那。古巴有一首“美丽的哈瓦那”的歌曲,20世纪五六十年代特别流行于中国,四五十岁左右的人都能记得起那首优美的旋律:“美丽的哈瓦那,那里有我的家,明媚的阳光照耀着,门前开红花。”古巴是一个美丽的岛屿,素有“安的列斯的珍珠”“懒惰的城堡”“糖和花花公子之乡”“西班牙失去的宝石”“快乐园”之称。
自公元16世纪起,随着西班牙殖民侵略,大批黑人来到古巴,给古巴带来了黑人的音乐和舞蹈,也带来了法国、英国、西班牙的舞蹈。但是,外来的东西传入古巴之后不久便被古巴文化所同化。如西班牙的对舞和小步舞,古巴人将这些舞蹈融进自己的作品中,以神话的形式将它表现出来,而表现出来则完全成了古巴人的了。再如英国乡间舞蹈和法国对舞,传入古巴后发生了极大变化,成了古巴对舞。然后又从68拍的古巴对舞中派生出克拉韦、克里奥亚和瓜希拉等舞蹈,从24拍的古巴对舞中又派生出丹萨、哈瓦涅拉、丹松舞蹈。像这种来源于欧洲的古巴对舞,在墨西哥均被命名为哈瓦那舞蹈,西班牙人又称之为美洲舞蹈,古巴就有这么强大的变容能力。
古巴黑人最有代表性的舞蹈是伦巴、康加和桑调。“伦巴”舞蹈节奏变化不定,因此舞蹈动作也富有变化。古巴黑人的穷人在跳这个舞蹈时,因买不起乐器,就常常用锅碗匙瓶相互敲击为舞蹈伴奏。“康加”是在狂欢节上表演的舞蹈,舞蹈采用进行曲节奏。“桑调”是西班牙舞蹈风格与非洲舞蹈风格相互融合的舞蹈,舞蹈节奏为24拍,切分节奏。
丹松舞也带有明显的黑人音乐的切分音。这个舞蹈由沙槌、成对手鼓、圆柱古琴、萨克斯管和美国小鼓伴奏。舞蹈既有西班牙风格,又有非洲风格。舞蹈时舞伴相互手拉着手而跳,像是一种交谊舞。像这样的交谊舞在古巴兼容并蓄了其他外来文化因素。之后,又产生出不少新的舞蹈,如恰恰恰、曼巴、曼巴汉巴等舞蹈,这些舞蹈均以“拉丁爵士乐”的面貌风靡于美国,它实际是美国爵士乐与古巴人音乐和舞蹈相结合的产物,这种舞蹈在我国普遍受到欢迎。
五、墨西哥舞蹈
墨西哥是风光秀丽的古老国家,它的名称源自阿兹台克人的战神墨西特里的名字。在被西班牙征服以前,墨西哥曾出现过三种文化,即玛雅文化、托尔台克文化与阿兹台克文化。西班牙殖民侵略之后,墨西哥人反对西班牙入侵的情绪很强烈,而对意大利、法国、德国音乐舞蹈抱有好感。他们竞相模仿、表演华尔兹和玛祖卡等舞蹈和一些传统舞蹈。
至今在墨西哥流行的舞蹈有古老的民间宗教祭祀舞、敬神舞、模拟动物舞、基督教舞、丑角舞、带子舞、砍刀舞、骷髅舞、哈拉拜舞、乌阿班戈舞、壳琴舞、马特拉琴舞等。
1.民间宗教祭祀舞
古代墨西哥拥有灿烂的舞蹈艺术,如:“墨西哥北部农业区和尤卡坦地区的印第安少女以及其他许多民族也采用‘五月柱’来跳舞。 古老的美洲环舞的独特主题是用很长的各式彩带上下互相交错,煞是好看。”这是一个与祭祀农业丰收有关的舞蹈。古代世界普遍存在宗教祭祀舞蹈,古代墨西哥也不例外。古代墨西哥的祖先玛雅人曾有过祭祀太阳的舞蹈,他们认为太阳能给大地带来温暖,促进大地长生茂盛。从玛雅人到现今的墨西哥人,每年6月24日都要举行太阳祭节日,人们用玉米酒供奉太阳,然后载歌载舞。
2.敬神舞
墨西哥阿兹台克人的敬神舞蹈实际也是迎神舞蹈,是群众性舞蹈。舞蹈内容包括迎神歌舞、节日舞蹈、纳米迪柯迪依舞和勇士舞。舞蹈表演时,女子穿口袋式的“维比尔”衣裙,裙子上绘有太阳、月亮、植物、火、水等图案;男子穿勇士装,头戴羽饰帽,身着拖地披肩,一手持盾牌,一手握乐器,脚上佩戴一百来个干果,干果壳内有籽,跳动起来哗哗作响。舞蹈时,男女舞者手捧香炉,手臂挂上黄色、绿色、红黄色花环,做向神致意的舞蹈动作,之后,熄灭香炉中火,然后结伴舞蹈,表达对神的敬爱之情。舞蹈结束后,又由三位少女脸上涂抹着不同颜色象征不同事物,如黑白相半的阴阳脸代表事物的矛盾,红脸象征繁衍后代,咖啡色象征土著人,她们随意做出不同的舞姿与动作,借以表达对神的诚意。
3.模拟动物的舞蹈
墨西哥模拟动物的舞蹈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舞蹈起源很早,早在原始狩猎先民为了得到更多的猎物,维持部族生存,产生了带有巫术性质的模拟动物的舞蹈。此外,这一舞蹈还带有另一含义,就是祈祷动物不断繁殖以满足人类生存需要。舞蹈表演时,舞蹈者头戴各种动物面具,穿着兽皮裙,肩披兽皮,手持兽毛装饰的盾牌舞蹈。舞蹈动作狂野夸张,舞者边舞边模仿着各种鸟兽的鸣叫声。
4.基督教舞
基督教舞是西班牙殖民者利用墨西哥土著人的歌舞艺术进行基督教义传布的手段。是基督教修道士将墨西哥的土著舞蹈动作,音乐节奏,舞蹈服装和装饰品融入欧洲中世纪各种舞蹈之中而形成的舞蹈。如西班牙士兵跳的战斗模拟舞,经过传教士的改编又由墨西哥人表演,使舞蹈变得很有特色。目前,在墨西哥还留有基督教战胜穆斯林内容的舞蹈,这是一个史诗式的舞蹈。在舞蹈中,阿拉伯人、土耳其人、摩尔人表现为失败者,西班牙人通过圣地亚哥的帮助战胜了异教徒。舞蹈的表演者都是由西班牙人来扮演,土著人只是做些陪衬表演。后来,舞蹈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墨西哥流行的基督教舞蹈中,还穿插了一些用刀互相砍杀的恐怖场面。舞蹈表演进行3天,盛行于农村。表演时,舞蹈中的异教徒身穿大长袍,肩披丝斗篷和头缠穆斯林的缠头布,扮演基督教徒的演员则身穿军服。这个舞蹈现在仍以仪式的表演形式保留在民间。
5.丑角舞
流行于墨西哥的节奏单一、动作滑稽的舞蹈。欧洲中世纪时,舞者穿着花花绿绿鲜艳的服装,用一些小铃铛做装饰。后来,传入墨西哥,成为墨西哥传统舞蹈的一种形式。
6.带子舞
带子舞含有宗教祭祀成分,是一种祈祷丰收的仪式舞蹈。舞蹈流行于墨西哥中部和尤卡坦半岛,一般在秋收季节时进行。舞蹈时,人们围绕着一根竖起的木桩舞蹈,木桩上系着许多五光十色的彩带,人们手持彩带而舞。关于这种舞蹈场面,我们可以在芭蕾舞剧《关不住的女儿》中见到,人们在麦场空地上,竖起一根高大的木桩,上面系着许多长条彩带,村里的青年男女每人手持一根彩带穿梭舞蹈。起源于北欧乡间的传统舞蹈,随着殖民者的入侵,也传给了墨西哥人。这类外来舞蹈还有西班牙的砍刀舞、斗牛士舞、棍子舞等。这些舞蹈传入墨西哥后,经过墨西哥人加工、改造变成了本民族的舞蹈艺术。像这类被改造的舞蹈还有源于阿拉伯的阿莱曼达舞和桑布拉舞,源于卡泰兰的康特拉帕斯舞,源于吉卜赛人的踏脚舞,安达卢西亚的塞吉迪亚舞等。
7.骷髅舞
公元14、15世纪的欧洲由于战争、疫病造成大量人口死亡,中世纪欧洲盛行起“死亡舞”。其实“死亡舞”源起于13世纪末的意大利绘画,它对欧洲文学产生过巨大影响。“死亡”体现着一种向“永恒生命过渡”的观念。因此,在欧洲中世纪特别流行。舞蹈反映了这一社会现象。后来这一宗教舞蹈表演形式也传入了墨西哥,成为墨西哥民间舞蹈。
“骷髅舞”对墨西哥人来讲有一种对其艰难生活的精神安慰作用,迎合了墨西哥人的心理,很快被墨西哥人所接受。以后墨西哥人又参照了西班牙卡斯蒂利亚骷髅舞的半戏谑特点,在舞蹈中又糅进了幽默、讽刺的成分,成为墨西哥的民间习俗舞蹈。
8.哈拉拜舞
哈拉拜舞是西班牙的踢踏舞、霍达舞与墨西哥当地土著人的舞蹈结合的混合舞蹈。“哈拉拜”这一词意为“糖浆”,哈拉拜舞可能是一种甜美柔和的舞蹈。舞蹈表演形式是青年男女的对舞,内容表现了青年男女的爱情过程。舞蹈动作多为踢踏舞步,手臂动作不多。表演时,演员脚穿带有鞋钉的舞鞋,舞蹈时点踏出悦耳的节奏,舞蹈音乐是34拍和68拍。女舞者身穿土布制成的大舞裙,男子穿传统服装,头戴宽沿大草帽,舞蹈时,将帽子变成道具或放在地上,或用帽子遮住青年男女的面颊。帽子是哈拉拜舞的重要舞具,因此,哈拉拜舞也称做“帽子舞”。
9.乌阿班戈舞
乌阿班戈舞是接受了西班牙响板舞蹈赛吉迪亚发展起来的舞蹈。
乌阿班戈是墨西哥乡村的一种节日名称。节日时,村里的人们常常喜欢跳类似西班牙塞吉迪亚的响板舞蹈,久而久之,人们喜欢将乌阿班戈节日里跳的这种舞蹈称为乌阿班戈舞。舞蹈一般在木板台上表演,舞蹈动作多以脚下的踢踏舞步为主,强有力的脚下点踏动作使木板台发出共鸣。为舞蹈伴奏的乐器有小提琴和吉他,节奏多为 34、68拍,有男声伴唱,是由青年男女表演的集体群舞。表演时,女子穿白色短裙,梳一根发辫,男子穿豆绿色长裤。《高山上的节日》是典型的乌阿班戈舞,是庆祝甘蔗丰收的舞蹈。这个舞蹈除了具备乌阿班戈舞的特色之外,还带有高山踢踏舞的风格。“山地踢踏步一般特点是,脚步足踏动作多于上身及手臂动作。上身、手臂动作很少,不是背手就是插腰或是手挽手、肩并肩。以足跟、足掌、足尖踏地点地动作较多,踢地、跳步、跨步等大幅度脚步动作较小。如果配合手臂动作,则为顺拐舞步。此乃是攀山越岭山地生活的动作提炼和升华。这个舞蹈除了双手插腰,便是两只手臂双双前后一致甩摆的顺拐动作,猛一看很像我国西藏踢踏舞的手臂动作。”
10.壳琴舞
墨西哥印第安人早期宗教舞蹈。壳琴是用犰狳的鳞壳做成的乐器,舞蹈由此乐器伴奏而得名,一般在庙宇、教堂祭祀仪式上跳,女舞者身穿带有金属片或玻璃珠的鹿皮裙,男舞者身披十字披肩、头裹鸵鸟毛头巾,脚戴干果壳脚环,舞者赤脚踏地舞蹈。
11.马特拉琴舞
马特拉琴舞是墨西哥印第安人早期的宗教舞蹈,一般在节庆集市上表演。舞者右手执沙槌、左手持弓箭,跺脚、嘶喊、激烈跳跃,是一种原始战斗舞蹈的遗存。
六、阿根廷舞蹈
阿根廷是南美第2大国,拥有2 900多万人口,首都为布宜诺斯艾利斯。阿根廷在西班牙语中是“银子”的意思,阿根廷以产银而著称于世。
阿根廷的音乐和诗歌与生活在南美大草原的游牧民族分不开。阿根廷的舞蹈如卡纳瓦利托舞、桑巴舞、加托舞等也带有强烈的土著人的特点。
高卓人也即“牛仔”之意,他们一般喜欢在小客栈里演出,阿图罗·托雷斯——里奥塞科在他所写的《拉丁美洲文学史诗》中介绍高卓歌曲:“高卓人用一种美丽如画的风格来演唱他们的富于客观形象和隐喻的歌曲(即帕亚道雷),演唱时,嗓音亲切、感情充沛、哀婉动听。他们采用八音节的四行诗这种古老的叙诗体,他们的语言是征服者所用的而且在某些偏僻地区中原封不动地保存了下来的 16世纪西班牙语。一种叫做‘对唱’的形式可以说是帕亚道雷中最有意思的形式,它的演唱方式如下:两个高卓人坐在牛背上,弹着六弦琴,旁边的人围着他们站成一个圆圈,用叫喊和掌声来催促他们进行歌唱比赛。然后一个歌手向另一个提出问题,例如请他解释时间和空间的起源;第二个歌手就即兴编唱六七段,结束时他也向对方提出问题,他们往往用这种方式连续唱上几个小时,有时是几天。这是一项真正的比智慧的音乐,观众也感到其乐无穷。”
阿根廷舞蹈中最著名的是加托舞和阿根廷探戈舞。
加托舞是由两对男女跳的土风舞,它的节奏近似快节奏的华尔兹。加托还有一种流行形式,即“讲故事的加托”,故事内容有爱情的、哲理的和政治性的。还有一种舞蹈叫做埃斯孔迪多,意为“躲避”,跳这个舞时,女子要不断做出躲避男舞伴的动作,这个舞蹈的节奏和动作均属于加托类。加托舞最初源于乡村,后流行于全国,成为人人喜爱的舞蹈,舞蹈经常用吉他或手风琴、小提琴演奏,目前加托舞蹈中又融进了一些华尔兹或者波尔卡形式的变奏。欧洲许多乡间或宫廷舞蹈一旦传入阿根廷,便很快被吸纳、发展。
阿根廷舞蹈一方面接受着欧洲文化的影响,同时还接受着非洲黑人的文化影响。“……方丹戈舞就是黑人和高卓人在心理上相互影响的最早的具体表现……它从农村悄悄地侵入城市的下层社会生活中,又潜入中产阶级的家庭,这些人家放下了百叶窗在里面跳这种舞蹈。当它正准备进入贵族的客厅时,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大主教胡安·何塞·佩拉尔塔给了它致命的打击。大主教于1743年7月30日宣布取缔方丹戈舞,违者逐出教会。”由此可见阿根廷舞蹈的魅力及巨大的影响力。
在阿根廷舞蹈中最有名的是探戈舞,舞蹈节奏来自加的斯探戈。加的斯探戈原为西班牙舞蹈,后随西班牙说唱剧一起传入阿根廷,以后又受到古巴舞蹈的影响。此舞蹈既带有西班牙风格,又带有古巴舞蹈风格,阿根廷人将西班牙、古巴、阿根廷舞蹈三者很好地糅合在一起成为西方世界最流行的舞蹈之一。
除此之外,阿根廷还有一个最有代表性的民族舞蹈“百里宽”舞。它来自加那利亚群岛,是广场舞蹈,音乐节奏为34拍,旋律单一,容易演唱,舞蹈由男女对舞表演,有时舞蹈队有人诵诗。舞蹈动作富于变化,是自娱性很强的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