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脾胃伤,疾患生
“君子养生,先要慎调脾胃。”从2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知道了脾胃的重要性。
历代御医认为,在五脏六腑中,脾与胃相表里,是气血生化之源,有“后天之本”之称。维持生命的一切物质,都要依靠脾胃对营养物质的受纳、消化、吸收、运化来供给。脾胃伤则会出现倦怠、腹胀、便溏、腹泻、消化不良以及浮肿、消瘦、摄血功能失职、免疫与抗病能力下降等症。正如《养老奉亲书》说:“脾胃者,五脏之宗也。”所以古人有“安谷则昌,绝谷则亡”、“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亡”、“脾胃虚则百病生”等认识。这些论述,充分体现了脾胃功能的重要性及其与人体生命活动的密切关系。
对脾胃虚弱的帝王来说,食疗不可缺少,但必须根据患者平素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来选择饮食,即所谓“辨证施食”。
若平素脾胃虚寒的人,或寒证的胃痛、腹痛、泄泻等,应多食性味辛热的葱、姜、韭、蒜、胡椒等。
若脾胃虚弱的人,宜食用红枣、山药、扁豆、芡实、莲子肉等。
若胃热素盛的人,宜食梨、藕、甘蔗、蜂蜜等干寒生津之品。
若气机阻滞的病人,宜多食萝卜、佛手、金橘,或用橘皮做成的调料。
脾胃养生要点:
1.饮食有时。古人主张先饥而食,先渴而饮。
2.食宜缓细。《医说》说:“食不欲急,急则损脾伤胃,法当熟嚼令细。”
3.谨和五味(甘、辛、苦、酸、咸)。过食五味各有所伤。《素问·五脏生成篇》曰:“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多食酸,则肉胝刍而唇揭;多食甘,则胃痛而发落。”
4.清淡为上。唐代医学家孙思邈主张“善养性者,常很少食肉,多食饭”。
5.怒后勿食。孙思邈说:“人之当食,须去烦恼。”古人还说:“食后不可便怒,怒后不可便食。”
6.食后养生。孙思邈在《千金方》中说:“食饱行百步,需以手摩腹数百遍,叩齿三十六,津令满口,直食宜消,益人无百病。饱食则卧,食不消成积,以生百病。”
第二节健脾养胃食谱
刘邦与汉中凉皮
凉皮,又称皮子、酿皮子,以“白、薄、光、软、酿、香”而闻名。
在陕西有秦镇凉皮、汉中凉皮等,其中以汉中凉皮最出名,为汉中风味四绝之首。
相传刘邦在汉中称王,命萧何修筑山河堰,粮食连年丰收。农民为改善生活,把面粉加水稀释,蒸成薄饼,切条凉拌而食,味道很美。一天,刘邦微服出访,好客的农民便以凉拌蒸饼丝条招待。刘邦边吃边称赞,问及名称,农民说不出来,刘邦听了制作方法哈哈一笑,信口说道:“此乃蒸饼也。”刘邦当皇帝后,御医认为此菜可健脾开胃,便列入皇帝食谱。据说有人因给刘邦进贡凉皮还被升了官。
后来,人们改用重叠式竹笼,一次可蒸数张,而且又大又薄。切成细条,筋丝柔韧,软而不断,恰像皮条,改名“面皮”。
制法:
把大米(最初用面粉)放入水中浸泡四个时辰,然后推(或打)成米浆,上笼蒸成薄薄的饼子,置于通风处降温,抹上菜子油切成细条,调入精盐、米醋、酱油、胡椒粉、姜汁、蒜泥及红油辣椒等佐料,拌匀即可食用。也可配点萝卜丝、豆芽菜、菠菜。
用法:
佐餐,每日适量。
功效:
微辣微咸,酸香可口,健脾开胃。
北齐武成帝与汾酒
山西汾阳杏花村是中国酒与酒文化的发祥地,其酿酒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3000年以前的商周时期。
历史上,汾酒曾经过数次辉煌:1500年前的南北朝时期,汾酒作为宫廷御酒受到北齐武成帝的极力推崇,《北齐书》卷十一曾记载:“帝在晋阳,手敕之曰:‘吾饮汾清二杯,劝汝于邺酌两杯。’”汾酒之名由此首闻天下。晚唐大诗人杜牧一首《清明》诗吟出千古绝唱,“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使汾酒再传盛名。1915年,汾酒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甲等金质大奖章,为国争光。
制法:
汾酒以晋中平原所产的“一把抓”高粱为原料,用大麦、豌豆制成的“青茬曲”为糖化发酵剂,取当地古井和深井的优质水为酿造用水。汾酒发酵仍沿用传统的古老“地缸”发酵法。酿造工艺为独特的“清蒸二次法”,操作特点则采用二次发酵法。即先将蒸透的原料加曲埋入土中的缸内发酵,然后取出蒸馏,蒸馏后的酒醅再加曲发酵,将两次蒸馏的酒配合后方为成品。
用法:
首先要做到温热、少量、慢饮。要配上较好的菜肴,以清淡爽口、食之不腻为原则。饮汾酒切忌空腹。须节制酒量,“十分酒量饮七分”便是最佳状况。另外,饮汾酒不要与其他酒混饮,酒后宜喝些浓茶,吃些水果。
功效:
入口绵、落口甜,可健脾开胃,余味清爽,回味悠长。
隋炀帝与缕金龙凤蟹
在唐代颜师古根据史实描写隋炀帝宫中秘事的《大业拾遗》中,记载了隋代江南的“蜜蟹”、“糖蟹”、“糟蟹”颇负盛名,其中仅“蜜蟹”每月就要进贡“三千头”。据五代陶谷《清异录》载:“炀帝幸江都,吴中贡糟蟹、糖蟹,每进御,则上旋洁拭壳面,以金缕龙凤花贴其上。”所以时人称为“缕金龙凤蟹”,足见蟹之珍贵。
制法:
1.糟蟹
糟,也称“糟腌”,是用酒作为主要调料,将蟹腌制在内,故又称醉蟹。早在元代《居家必用事类全集》中就记有“糟蟹”的做法,歌云:三十团脐不用尖(水洗、挖干、布拭),糟盐十二五斤鲜(糟五斤、盐十二),好醋半斤并半酒(拌匀糟内),可餐七日到明年(七日熟,留明年)。糟蟹之所以用团脐不用尖,因团脐为雌蟹,于农历九月已熟,而尖蟹指雄蟹,要到十月方肥美。但雄蟹肥而多脂,不如雌蟹之黄而有色有味,故多以雌蟹醉食,味殊隽美。
2.糖蟹
在唐代糖蟹便已是地方贡品,到了宋代仍然备受欢迎。黄庭坚曾写过“海馔糖蟹肥,江醪白蚁醇”的诗句。苏舜钦也说:“霜柑糖蟹新醅美,醉觉人生万事?”
用法:
佐餐,每次酌量。
功效:
色彩绚丽,蟹肉鲜嫩,营养丰富,健脾养胃。但蟹性咸寒,多食会积冷于腹内而致病,因此须用辛温发散的姜、醋等来化解它。
唐玄宗与醪糟
陕西临潼的“醪糟”远近闻名,有“清水醪糟”、“鸡蛋醪糟”、“桂花醪糟”等品种,极富地方风味。追溯这种美食的历史,当从唐玄宗时开始。据说唐明皇与杨玉环极爱食用,御医将之列入日常养生食谱。从此,鸡蛋醪糟的美名就传开了。
制法:
1.将糯米用水淘洗干净,放入瓷盆内,倒入温水温泉水最好,浸泡至用手可捏碎为度。用笊篱将米捞入竹筛内,控干水分。放入蒸笼,用旺火蒸至气圆后,再用中火蒸片刻,将笼屉放木架上,仍用温水由上向下浇一遍,待水控干后,在案板上再撒上一层温开水,把熟米倒在案上,拨开晾凉。将小曲擀成细末,撒入米内搅拌均匀,装入瓷缸里,压实拍平,放在保温的房子里,用两条干净棉被盖在缸口上,并将缸的周围裹严。冬季将其放在火炕上,或暖气或炉子附近,保温,使其发酵。约经两天两夜,即成醪糟醅。
2.将铜锅置旺火上,放入温(泉)水1斤,糖精少许,舀入醪糟醅适量,用手勺搅匀,烧至约90℃满锅漂米,发出酒香味时,盛入碗内即成。
用法:
每日1~2次,每次适量。
功效:
糯米经发酵制成,再用骊山矿泉水煮沸而食。酸甜适度,味浓醇香,有健胃、活血、止渴、提神之功效。
唐玄宗与剑门豆腐
人们常说“豆腐压倒剑门关”。剑门豆腐源远流长,相传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据说三国时期,蜀汉大将军姜维兵败汉中退守剑门关,魏将钟会紧追不舍,逼至关下。那时姜维已是人困马乏,只好闭关死守。正当姜维愁眉不展时,有人献计,可用当地营养极其丰富的豆腐帮助兵马尽快恢复体力。于是,地方官吏发动百姓家家磨豆浆,户户做豆腐,以豆腐犒劳士兵,以豆渣饱喂军马。不出五日,姜维兵马体力大振,便奋勇开关杀敌,一举击溃了钟会大军。
后来,唐玄宗李隆基因避安史之乱奔蜀,路经剑门关时,因思念贵妃杨玉环得下重病,医药无效。当时有御医给玄宗献上当地的豆腐,玄宗食欲大增,连食数日,病体即愈,龙颜大悦,便赐名制作豆腐的豆子为“皇豆”。姜维和唐玄宗在剑门吃豆腐的故事广为流传,剑门豆腐名声远扬。
后人因讨厌这位“不爱江山爱美人”的皇帝,便根据豆子颜色并借谐音,把皇帝敕封之豆写成了今日的黄豆。
制法:
嫩豆腐4两,猪肥膘肉1两半,鸡脯肉4两,豌豆荚10根,盐、胡椒、姜、葱、猪油各少许清汤2斤。
将豆腐制茸,用纱布捻干水分。鸡脯肉、猪肉分别制成茸,与豆腐茸一起放入盆内,加入胡椒、盐、姜汁、葱汁搅匀后加鸡蛋清制成糁。
将扇形、蝶形模具抹一层猪油,分别制出10个扇形、2个蝴蝶形豆腐糁,并在上面分别嵌上10种不同的花卉图样,上笼蒸熟。
将清汤入锅烧沸,下豌豆荚烫熟,舀入汤盆内,再将豆腐糁滑入汤内。
用法:
佐餐,可早晚食用。
功效:
汤汁清澈,质地细嫩,味道鲜美,且营养丰富,开胃强身。
唐玄宗与羊羔美酒
羊羔美酒系历史名酒。
三国时,诸葛亮曾以羊羔美酒犒赏三军。唐朝时,羊羔美酒作为贡品进入宫廷,御医认为可健脾胃、补元气。唐玄宗李隆基给杨贵妃过二十岁生日时,从“沉香亭”贡酒中特意为杨贵妃选中了“羊羔美酒”以示祝贺,贵妃醉酒后,翩翩起舞,跳起了“霓裳羽衣舞”,玄宗趁酒兴奏乐。
宋朝大文豪苏东坡畅饮羊羔美酒时,挥笔写下了“试开云梦羊羔酒,快泻钱唐药王船”的精美诗句。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载有:“羊羔酒八十一文一角。”明代冯时化《酒品》云:“羊羔酒出汾州、孝义等县,色莹彻如冰,清美饶风味,远出襄陵之上。”清代《孝义县志》载:“酒之系色甚重,皆以米粮为之,其中羊羔儿名重海内。”
制法:
羊羔美酒配方和酿造工艺独特,用料考究,选用优质黍米、嫩羊肉、赵州产上等雪梨及名贵中药材陈酿而成,酒液呈琥珀色,酒度17度。
《本草纲目》的配方有二:
嫩肥羊肉七斤,杏仁一斤,木香一两,用米一石,如常浸蒸。羊肉、杏仁加入曲十四两,同煮烂,连汁拌米,放入木香同酿,勿犯水,十日熟。
羊肉五斤,消梨七个,将羊肉煮烂,酒浸一宿,入消梨,同捣取汁,和曲、米酿酒。
用法:
每日1~2次,每次酌量。
功效:
融酯香、奶香、果香、药香于一体,酸甜适度,具有开胃健脾、滋阴润肺、增补元气、壮腰益肾、养肝明目及乌发美容之功效。明代李时珍在名著《本草纲目》中记载:“羊羔美酒健脾胃、益腰身、大补元气。”
宋太祖与豆油卷
湖北孝感有一道传统风味名馔豆油藕卷,俗称豆油卷,据说与宋太祖赵匡胤有关。
赵匡胤早年曾浪游楚地,以推车贩运为业。一年寒冬,他从古楚王城(今湖北云楚)来到孝感西湖村,饥寒交迫中,投宿酒家。厨师借用他独轮车上的莲藕做原料,做了此菜。赵匡胤边吃边赞曰:“豆油藕卷肴,兼备美酒好。落肚体通泰,今朝愁顿消。”
赵匡胤做了宋朝的开国皇帝后,御医认为此菜可健脾胃,便将其列入宫廷食谱,供宋家君王享用。
赵匡胤念于旧情,曾对孝感颁发诏书,取消西湖禁酒令。据《方舆胜地览》记载:“太祖(赵匡胤)践位后,令宽西湖酒禁,乃置万户酒馆。”
制法:
将莲藕洗净去皮,切成细丝,略用盐腌渍后,抖入葱、姜、香菇丝等调配料和少许面粉,用净布紧紧卷捏成一字条形,再用抹过面糊浆的豆油皮包牢,以锯刀法切成形似“车轮”一样的筒片,再油炸烹制,即可。
用法:
佐餐,早晚各适量。
功效:
健脾开胃,益中清肺。
宋仁宗与风干兔肉
据说,北宋建都开封后,北方以打猎为生的满人也逐渐南移,定居开封后仍以打猎为生。为了越冬,他们便把捕猎的野兔剥皮洗净,挂在枣树上晒干保存。他们在冬天用温水浸泡回鲜,加之八角、花椒等调料煮熟,围坐在火旁饮酒食用时意外发现,野兔那种草腥味没有了,且风干兔肉比鲜兔肉更味香可口。
风干兔传入皇宫后,被加入多种有滋补作用的中草药一同卤制,御医曾给当时因国事而茶饭不香的仁宗皇帝品尝,仁宗皇帝顿时胃口大开,连称好味道。后经一段时间的食用,他的慢性胃病得以康复。于是皇帝对开封风干兔肉予以赐封,终使其成为汴梁一绝,延续至今。
制法:
野兔一只,3斤左右。先将野兔开膛,剥去内脏,风干七天以后,入冷水浸泡,然后剁成块,用开水氽后洗净,分层次摆入锅内。摆放时在中间留一圆洞,再把花椒、大茴、小茴、砂仁、苹果、豆蔻、丁香、冰糖、面酱、白糖等辅料按比例配好,放入圆洞中兑入老汤,用武火烧煮后,再用文火煮,凉后捞出即成。
用法:
早晚佐餐,可多食。
功效:
香味独特,回味绵长,无草腥味,可健脾开胃。
宋徽宗与龙眼
龙眼是我国南亚热带名贵特产,其果实富含营养,自古受人们喜爱,更视为珍贵补品。
北宋时,福建莆田的龙眼曾被进贡给食欲不振的宋徽宗赵佶,徽宗吃后立刻神清气爽,即赐名“桂圆”。
制法:
直接食用,或干制成桂圆肉、熬粥、煎膏等。
1.桂圆粥
取桂圆肉半两,粳米2两,加适量水同煮成粥。
2.蜜枣桂圆粥
桂圆、米各4两,红枣10颗,姜少许,蜂蜜1大匙。
将红枣、桂圆洗净;姜去皮,磨成姜汁备用。米洗净、放入锅中,加入4杯水煮开,加入所有材料和姜汁煮至软烂,再加入蜂蜜煮匀即可。
用法:
生食,或食粥,每日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