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历代御医推荐给皇帝的养生食谱
6204400000010

第10章 元神十足百病迁——御医推荐给皇帝的补虚护元食谱(2)

元宫山药面

本食谱可见忽思慧《饮膳正要》。

制法:

白面粉6斤,山药粉3斤,鸡蛋10个,生姜少许,豆粉4两,食盐、胡椒粉、猪油、葱各适量。

1.将白面粉、山药粉、豆粉放入盆中,加鸡蛋和适量的水、食盐,揉成面团,擀成薄面片,切成面条。

2.将铝锅内加水适量,放入猪油、葱、生姜,烧开,再将面条下入,煮熟,放入食盐、胡椒粉即成。

用法:

食用时当饭吃,吃饱,常服有效。

功效:

补虚羸,益元气。

乾隆与干菜鸭子

据说乾隆皇帝南巡时,见江南水乡鸭子满湖,顿生尝鲜之意。而此时已近晌午,厨子情急生智,撒了一把干菜和鸭子一道烹制。鸭子身上的细毛被黑乎乎的干菜一裹,难辨真假。乾隆皇帝吃后大赞味道鲜美,一道名菜也就诞生了。

制法:

把未下蛋的线鸭收拾干净,将雪里红干菜、肥猪肉、熟火腿同用姜末、茴香、甘草熬成的汁拌匀,将干菜浸湿,再将鸭子在清水中稍煮,然后将拌匀的调料一半塞入鸭子腹中,一半均匀地涂在鸭子身上,煮熟。

用法:

每日适量食用。

功效:

油而不腻,营养丰富,可护元、补虚,健胃强身。

乾隆与乌鸡

家禽之王——泰和乌鸡有着悠久的历史。泰和乌鸡又名武山鸡、乌骨鸡,是一种观赏和药用的珍禽。它饲养历史有1300多年。明代伟大的戏剧家汤显祖曾给好友刘君东写诗,夸赞泰和乌鸡。诗中称:“上禽何意说丹雄,黄脚乌雌最暧中。玉粒几年高栈里,今朝求向祝鸡翁。”清乾隆年间,当地村民将泰和乌鸡进贡给乾隆皇帝,乾隆见泰和乌鸡不仅外貌超群,而且肉质细嫩,奇香味美,视为奇品异珍,并赐名“武山鸡”,列为“贡鸡”。从此,泰和乌鸡名声远扬。

1915年泰和乌鸡在“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上和茅台酒同获金奖,2002年泰和乌鸡蛋随“神舟”三号飞船遨游太空。

早在2000年前,泰和乌鸡的药用价值就在《神农本草经》这一我国最早的医学专著中得到阐释。明朝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写道:乌鸡用以补虚体弱,可治消渴、中风、上火、胸腹疼痛,食之益于产妇。可治疗妇女多种虚弱杂症,以及成人幼童之腹泻禁口。任何病症均可将乌鸡煮之,饮汤食肉。将其内脏捣碎搅拌,制成药丸食用亦可。

制法:

唐朝孟诜《食疗本草》载有一方:“用乌骨鸡一只和五味炒香,投2斤酒封一宿取饮,令人肥白,能补虚劳羸弱,治消渴中恶心腹痛,益产妇。”

1.清蒸乌鸡

乌鸡一只,香菇6个,火腿3片,海米、葱段、姜片、盐、胡椒粉、鸡粉或鲜汤适量。

把乌鸡洗净,斩成适当大小块,在沸水锅中焯去血沫后放入碗内;香菇用沸水泡软,去蒂后洗净;海米用沸水泡软,去杂质,洗净待用。

碗中鸡块加香菇、海米、火腿、胡椒粉、盐、姜片、葱段。加入鲜汤约1斤(也可用鸡粉加水),旺火蒸制即可。

2.药膳乌鸡汤

母乌鸡一只,明参、当归、黄芪、党参、莲子、山药、百合、苡仁、红枣、枸杞子各适量,全部洗净。

乌鸡整净后过沸水,放进炖锅中,加入快满锅的水,大火烧沸后放入明参、当归、黄芪、党参、莲子。沸后打去浮沫,加盖改微火煲。

再放入山药、百合、苡仁,加盖继续煲。

前后共煲大约半个时辰后,放适量盐,再加入红枣和枸杞子,加盖再煲片刻。煲至软烂后起锅倒进汤钵里即成。煲汤最好用老母鸡。

用法:

食肉饮汤,早晚适量。

功效:

大补虚、益助阳气,滋阴补肾。

同治与广饶肴驴肉

据史料记载,山东广饶肴驴肉有悠久的历史。据说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乐安关帝庙大殿落成,百官聚集朝贺。盛筵之上,唯肴驴肉受人青睐,被推为百味之冠。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广饶肴驴肉曾由当地武举崔万庆推荐到北京兵部差务府,专供武士享用。御医认为可大补皇帝,肴驴肉被纳入御膳房。“旅居京华骑驴郎,残羹冷炙豪门光。当年不知驴肉美,何事扣门却芳香。”这是光绪年间,戊戌七君子之首康有为到山东广饶,品尝当地特色食品肴驴肉后挥笔赋诗。从此,广饶肴驴肉声名鹊起。

制法:

将洗净的驴肉断成大块,放入锅内加适量的水和一定比例的老汤(以往煮肉的汤汁),锅内置一布袋,内装芳香肴药一剂。有白芷、八角、肉蔻、丁香等十几味,药方剂量适度,配搭讲究,有的添香味,有的去腥膻。而后,急火攻一个半时辰许,开始视肉肥瘦采取除油或添油的措施。肉肥则从汤中除油,肉瘦则添加老汤或油料。这时,汤中仅剩一层薄油罩住热气不易蒸腾,再用石头将肉压入汤内,改用文火焖蒸即可。

用法:

佐餐食用,每次适量。

功效:

色鲜味美,高蛋白、低脂肪,可补虚健体。

光绪与人乳炖温

人乳,性味甘平。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诸多维生素、钙、磷、铁,还含有微量元素铜、锌、镍、钴等。人乳汁是诸乳汁中营养最丰富的。清代医学家王孟英把人乳的作用概括为“补血、充液、填精、化气、生肌、安神、益智、长筋骨、利机关、壮胃养脾、聪耳明目”。据《千金食治》记载:“补五脏,令人肥白悦泽。”

据说雍正皇帝一生之中自己最为中意的养生保健秘方,就是三十三味良药的龟龄集方。其中,最重要的一味良药,就是人乳。据说,是将人乳和精选的醋、井水、河水、烧酒等经过数十道工序炼制。

清末,备受西太后摧残的光绪皇帝,生命危在旦夕,御医给他开具的救命良方,就是人乳炖温。温,是多年生水草,属于藻类,全草可以入药。医生叮嘱皇帝,要在午后三四时进服。效果很好。

而西太后慈禧极爱美且注重进食的养颜作用,人乳即其首选的膳品。庚子事变前,经常为西太后供奶的乳妇不下十余人。庚子事变发生后,她故作姿态,示天下以“仁慈”,一度将人乳改为牛乳,后来照用人乳。《宛署杂记》记载:东安门外,稍北,有礼仪房,是清宫专选奶口(奶妈)以候内廷宣召之所。

制法:

乳汁、温草各适量,炖熟。

用法:

直接饮用。每日1~2碗。

功效:

可护元、补虚、养血、润燥、润肤泽肌,是使人健美、延年益寿、驻颜耐老的佳品。

宫廷仙丹人参

人参又名棒槌,因其根似人形,故名人参。人参产于长白山区,与“貂皮”、“鹿茸角”一起被称为“东北三宝”。发祥于长白山的满族称其为“奥尔厚达”,意为“百草之王”。根据生长年限不同,叶数有所不同。

人参入药膳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中,列为上品,为补药之道,在中药史上享有极高地位,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称其为“神草”。传说千年人参能让人起死回生。在古代,人参为稀有罕见的滋补品,并被奉为特级贡品,深受皇室贵族的青睐。

清朝乾隆皇帝曾将其封为“仙丹”,还曾亲笔御书一首《咏人参》的诗。诗云:“性温生处喜偏寒,一穗垂如天竺丹。”

乾隆寿享八十九岁,是历代帝王中的长寿者。他之所以能长寿,除重健身之道,当是食药补养。而清宫补品,首重人参。据乾隆朝《上用人参底簿》记载:“自乾隆六十二年十二月初一始,至乾隆六十四年正月初三止,皇帝共进人参三百五十九次,四等人参三十七两九钱。”这样算来,他每日约进人参5克之多。

慈禧太后每日也服食人参,到了七十岁,肌肤白皙,富有弹性。

制法:

切片、研末,或酒浸、蒸炖煎。

用法:

人参用法很多,可以切片噙化、切片泡茶饮、研末吞服、米酒浸服,也可蒸用、炖用、煎用。

功效:

独具大补元气、生津液、安神健脑、延年益寿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疲乏、周身无力、气短、少气等气虚症。此外,人参还能增强性腺功能,用它治疗阳痿,效果也很显著。

宫廷药膳糁

糁,是用禽畜肉类、麦米、葱、盐、面粉、酱油、胡椒粉、五香粉、香油、醋等多种精料调制而成的一种肉羹。其做法讲究,营养丰富,具有一定的保健价值,被誉为“粥中极品”,在古代皇宫中是“药膳”的一种,也是宫廷贵族的餐前汤品。

“糁”在我国历史悠久,古代文献多有记载。《周礼天官》说“酏食糁食,凡祭祀,共荐羞之”;《墨子·非儒下》载“孔子穷于陈蔡,藜羹不糁”,至今已有2400多年的历史。《说苑·杂言》中有“七日不食,黎羮不糁”的记载。清康熙年间编纂的《沂州志》卷一“祭祀篇”记载的16种祭品中就有“糁食”,可见糁的历史源远流长。

清朝时期糁在山东济南、临沂等地最为盛行。传说乾隆皇帝喝了此汤大加赞赏,问当地人这叫“啥”?皇帝金口玉言,于是,当地人也叫它“啥”汤。

制法:

糁有牛肉糁、羊肉糁、鸡肉糁三种,以羊肉糁最为普遍,鸡肉糁为珍。

鸡肉糁:

净肥老母鸡1只(约2斤),大麦仁4两,水、葱、姜、细药料包、酱油、盐、胡椒粉、面粉等各适量。

1.甑锅加水和老母鸡旺火烧沸,撇去浮沫,下入大麦仁、料包、葱、姜小火煮,鸡熟捞出晾凉;鸡肉撕成丝放碗中。

2.鸡骨架放入锅中同麦仁等用小火煮。

3.鸡汤拣去骨架、葱姜、药包,下入酱油、盐、葱姜米,以稀面水勾成薄羹,盛入放有鸡丝的碗中,浇入醋、香油即成。

用法:

每日早晚饮用,可多食。

功效:

对人体具有补中益气、温中补阳、健脾养胃、美容养颜、祛风湿、治心腹冷痛、通气消渴之功效。

宫廷鸡子阿胶酒

本方可见明《永乐大典》。

制法:

鸡子黄4枚,阿胶1两,青盐适量,米酒1斤。

将鸡蛋打破,按用量去清取黄。将米酒倒入坛里,置文火上煮沸,下入阿胶,化尽后,下入鸡子黄、青盐拌匀。再煮数沸即离火,待冷后贮入净器中即成。

用法:

每日早、晚各1次,每次随量温饮。如无米酒,也可用黄酒配制。

功效:

补虚养血,滋阴润燥,止血熄风。适用于体虚乏力,血虚萎黄,虚劳咳嗽,吐血便血等症。

宫廷佳果必思答

必思答,即开心果。其果仁是高营养的食品,油可用作高级健脑用油和糕点、人造奶酪的原料。古波斯人称它为阿月浑子。传说公元前5世纪波希战争时,波斯人全靠这种阿月浑子才使军队精力旺盛,连打胜仗的。当时波斯牧民在游牧时,必身带足够的阿月浑子,才进行较远的迁移生活。古代波斯国国王视之为“仙果”。

开心果在我国作为食疗滋补品应用,已有千年以上的历史了。唐代有个波斯后裔李珣在《海药本草》中就提到了开心果,他说:“其实状若榛子,波斯家呼为阿月浑子。”因为它传自西域,唐代药学家陈藏器在《本草拾遗》中,又把它叫做“胡榛子”。到了元代,御医忽思慧在他专门为皇帝撰写的食疗专著《饮膳正要》中,则取其译音,称为“必思答”。据说宫廷皇族常食用它。

制法:

1.直接食用,每次1两左右。

2.开心果拌鸡肉:

开心果仁1杯,无核青葡萄4两,酸乳酪半杯,鸡胸肉半斤,柠檬汁2茶匙,新鲜薄荷叶2块,绿叶菜数块,葱2两,盐、胡椒粉适量。

开心果炒熟研碎,葡萄洗净分半,鸡肉洗净煮熟切条,薄荷叶、葱切碎。

先将鸡肉、葡萄、半杯开心果仁、葱拌匀,再将剩下的开心果加酸乳酪、柠檬汁、薄荷叶拌匀,放入鸡肉等用料及盐、胡椒粉搅拌,盛在垫有绿菜叶的碟里即可。

用法:

生食,或佐餐,每日适量。

功效:

开心果味甘无毒,可补益虚损,温肾暖脾,调中顺气,能治疗神经衰弱、浮肿、贫血、营养不良、慢性泻痢等症。“开心果”即以“开心解郁”的功效而得名。它还有抗衰老的作用,能增强体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