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记忆红楼
6036300000009

第9章 宝黛初会1

宝黛初会?“我就不信捉弄不到你陈晓旭!”

春节之前拍宝玉探可卿还是剧组考核我是否适合演宝玉的测验;春节之后,宝玉的戏就正式开始拍摄,而且戏份很大。

开机就是“宝黛初会”,这是宝玉的重场戏。

这是一场大戏,戏里面有贾母、凤姐、迎春、探春、惜春、李纨、王夫人、鸳鸯等,是宝玉和黛玉的是第一次见面。

郑铮(扮演鸳鸯):这场戏也是我第一次见到欧阳奋强,而且是化好装后的欧阳奋强。我第一眼看到他的时候,觉得他像一个瓷娃娃那么精致、乖巧。而我在这之前看小说《红楼梦》的时候,觉得宝玉的脸应该是那种非常饱满的娃娃脸;欧阳奋强是那种有点儿凹的娃娃脸,就是这个凹,使他的下巴显得尖尖翘翘的,十分可爱。尤其是他的那双眼睛,特别水灵、特别纯真。我就想:这样一个男孩子混在这群女孩子里面是一定不会有任何邪念的。他出场的时候用了我们戏曲里面类似莲花步的步子,走起来很飘,头上的带子和披风都飘了起来,真的是一个可爱又帅气的宝玉。

东方闻樱:我是“红楼”的第一批学员,当张玉屏推荐欧阳奋强来试宝玉的时候,我后悔地想:“怎么没有想起他啊!”因为我们在这之前就认识了。当确定他是宝玉的扮演者的时候,我就觉得他就是宝玉了。

金莉莉:生活中的欧阳奋强和上装后的欧阳奋强完全是两个人,他就是宝玉。

胡泽红:我也是“红楼”的第一批学员,是圆明园那拨人。在欧阳入选之前,有个演员是王导最喜欢的,叫黄大年,浙江杭州人,中国戏曲学院的学生,但当时他只有十六岁,还没有发育,个头很矮;等到一年之后,王导再去看,黄大年的个头一下子蹿到了一米七八,又太高了,所以又在全国选宝玉,这样欧阳奋强才入选的。欧阳奋强是第二批,就是在香山八大处的那批学员。我是在那里第一次见到他的,觉得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男孩。我想象中的宝玉,按照我们越剧来看,应该是那种长长的饱满的脸,欧阳的脸比较短。他进组之后,没有定装照,就直接拍戏了,所以不知道他演宝玉会是什么样的。“宝黛初会”也是我第一次看到欧阳奋强化装之后的样子,还是离我的想象有些距离。当然,事隔多年以后再去看欧阳演的宝玉,确实是很棒的。

孙梦泉:我也是在拍“宝黛初会”这场戏见到欧阳奋强的,上装之后的他太可爱了,眼睛特别的晶莹,怎么看都是宝玉,就是宝玉,就像化在这个戏里一样;欧阳人很聪明,还有南方人的机灵,喜欢琢磨,悟性很高,戏很灵动。

东方闻樱:我和欧阳奋强初识时还只有十六七岁,地点是图书馆,这个看着有点假的事实告诉我们,“知识改变命运”说得是一点没错。拍摄《红楼梦》之前,我们都是一点名气没有的小人物(当然,之后是有点名气的小人物),不过好在年纪也小,所以志气很大,相信有大把的时间和机会能成为大人物。现在想来,欧阳的确有一点贾宝玉的特质,聪明,却不在女孩子面前张扬卖弄,没有侵略性,那时还意识不到这种性格的可贵之处,只觉得这人肯听我吹牛,还相信我将来一定能做到,真是大大的知音。愤青的我们都认为做演员太被动,自己那么多好想法却没有机会实现,于是他要做编剧,我要当导演。可能真的是无知者无畏,我们都不知道自己所向往的是荆棘丛生的羊肠小道,视危境如坦途,还都坚信对方能成功。再次相遇,就是在《红楼梦》剧组了。

欧阳奋强有一次突然问我:“为什么不是你推荐我演贾宝玉呢?”为什么?当然是因为那时我还不具备如王扶林老师那般老辣的眼光。我对欧阳奋强的印象是聪慧、书卷气、勤奋,而贾宝玉是不好好学习的典型,以我当时的阅历,并不能区别“为了兴趣学习”和“为了生活学习”的苦乐差异。所以欧阳奋强演绎的贾宝玉,犹如今生前世,除了一个“服”字,让人无话可说。以我现在比从前挑剔数倍的眼光,也只有拍案叫绝的份儿。

“宝黛初会”这场戏对于我来说比较熟悉。

说熟悉,是因为以前看过越剧版的电影《红楼梦》,王文娟演的林黛玉和徐玉兰扮演的贾宝玉已经深入人心,而且是一个经典电影;里面著名的唱段“天上掉下个林妹妹”更是家喻户晓。我这左撇子也会唱几句!

小时候看连环画也很喜欢这个场面,一直在想:貌若天仙的林妹妹就是这个样子,谁看了不心动呢?

现在我可以演这个耳熟能详的场面了,再加上几个月作的准备和案头工作,比较有自信。这个自信,还来自确定我演宝玉这件事,这证明我是可以胜任的,在众多贾宝玉人选里面我是出色的。

除了自信,还有一种感觉,我以前在川剧里面演过书童、小沙弥,这些都是要见小姐和公子的,我感觉在形体和表演上把以前那些龙套置换为宝玉就行了。

化好装,披上宝玉的披风,戴上头套,扎上腰带,把小沙弥和书童升级为贵公子宝玉,成为电视连续剧《红楼梦》的男主角,让我有一种强烈的创作欲望,急切想要找到一个出口,这个出口就是拍戏。这个出口对我很重要,想着台词,一切都成竹在胸。

走机位的时候很顺,感觉也比较好,因为演员们和剧组工作人员给我营造了一个宝玉的环境,那就是众星捧月。

“预备——开机!”

王导一声令下,我像一阵风一样急切、迫切地迈着戏曲舞台上的小碎步走了进去。

这是贾宝玉的出场,一定要表现出他的帅气、率真和被宠爱的感觉。大步流星是不适合他的,小跑更不合适,拿着“我是宝玉”的架势也不合适,我想到了戏曲里面的这个小碎步,小碎步走起来很流畅,而且速度合适,可以让身上的披风飘起来。

这个小碎步效果非常好,拍了一条就过了。

我真要感谢那几年在川剧舞台上的随团学习,也一下找到了表演宝玉的基调。

大家都说我长得乖,现在又成了宝玉的扮演者,下面要拍的戏就是宝玉凝视林妹妹,我就愈发有感觉了。

看着林妹妹,我心底在说潜台词:“这个妹妹真美,我喜欢这个妹妹!”

这是我和演林黛玉的陈晓旭的对手戏,她也上下打量看着我,潜台词是:“这就是宝哥哥啊!”

拍摄《红楼梦》,里面扮演每一个角色的演员都是导演组万里挑一选出来的,作为演员要得到这样的机会并不容易,要在漫长的等待和焦灼的期待之中度日。

晓旭也不例外。

全国开始选《红楼梦》的演员,晓旭的一个朋友从《大众电视》上看到这个消息。朋友马上要她写信给剧组自荐。

她犹豫了,还是朋友鼓励她直接给导演王扶林写信,告诉王导自己是林黛玉的最佳人选。

晓旭觉得不可能,不写。

朋友说:“你的外形、气质都接近要求,你也喜爱《红楼梦》,理解林黛玉,就这些也该去试试。”

被朋友这样一说,晓旭便写好了信,还找了一张照片放进信封里面,又把自己刚发表的两首诗剪下来一起放进信封寄给了王导。

六天以后,王导回了信,希望晓旭立即去北京面试,但王导做了一次“小人”:食宿自理,如果没有入选,路费不报销。

两天以后晓旭到了,回答了上百个问题,通过了初选,被告知次日见王导。

第二天下着大雨,晓旭去了华侨大厦七楼剧组的办公室。

王导看见一个苍白瘦弱、一身浅绿色衣裤的女孩子,手里拿着一把滴水的雨伞,他说:“你的情况,白老师、张老师都告诉我了。你来早了,过些时间我们才开始选演员录像,你能在北京等到录像吗?”

晓旭说不行,她是瞒着剧团出来的,下午就要坐车回鞍山了。

王导想了一下,就要她留下照片和她写的诗,回家等消息。

在晓旭走到电梯口的时候,王导又说:“把你这次来的火车票收好,下次来的时候好报销。”

王导这样一说,晓旭当时就觉得自己有了希望。

1984年春天,《红楼梦》剧组派专人去了鞍山,和晓旭所在的鞍山歌舞团签了半年的合同,4月1日晓旭到了北京圆明园成为“红楼”学员班的学员。

林黛玉组有三个候选演员,一个是张蕾,一个是安雯(张静琳),还有一个就是陈晓旭。

后来这组演员就剩下张蕾和陈晓旭了。

有人认为张蕾的感觉不错,人很美,虽然年龄大了一点,但可以通过化装弥补。

张蕾被否定后,又有一个人选是安徽来的王晓洁,是拉小提琴的专业演员,一个文质彬彬、非常宁静的女孩子。晓旭为此很紧张。

有人认为陈晓旭比张蕾更理想,素质比较全面,年轻,有诗人气质,惟一不足的是鼻子有点大。

议来论去,林黛玉的人选也没有定下来,最后还有人提议:晓旭的身体比较瘦弱,看上去好像发育不良的样子,可以去演惜春。

这个提议被王导否定了。

晓旭也曾经问过同屋的人:“我该试哪个角色的戏?”

同屋说:“你不应该去试小姐的戏,你身体看上去没有发育成熟。”

晓旭不信,说是自己穿的衣服太大,看不出自己的线条。

后来,晓旭和东方闻樱搭戏演宝玉杜撰林子洞的典故那场戏,就是这个录像片段差不多决定了晓旭演林黛玉,就留下晓旭继续排练黛玉的片段,再作最后的定夺。

但是录了几次像,晓旭的片段都不理想。

王导对晓旭说:“……这样一个伟大的著作中的重要人物,没有一定的阅历和表演经验的演员是很难胜任的。说实话,我对你很不放心!这次录像是你最后的一次机会,好好努力,全国多少双眼睛看着我们哪!”

东方闻樱:从晓旭开始排黛玉的片段,就是我反串扮演宝玉和她搭戏。因为一进组就定下我演探春,所以我和晓旭搭戏特别放得开,演宝玉演得还不错;那时找不到演宝玉的演员,头套都是按照我的头形做的,我就说实在找不到宝玉干脆我来演得了。晓旭吧,当时有压力,虽然她外形像黛玉,心里也有感觉,可这感觉她就是表现不出来,她的片段录像一直都不理想,把我给急的。决定她最后演黛玉的片段录像也是我和她搭戏,我演得特别好,把她给刺激了,她也找到了感觉,这下才完成了任务。

演对手戏是需要互相刺激的,我和晓旭就是在不断的排练和拍摄中建立起来了默契和心底的交流。

为了达到这种默契和交流,我和晓旭付出了很多。

在电视剧《红楼梦》顾问成立大会上,吴祖光先生就说过:“我觉得贾宝玉是最难找的,他是理想人物,现实生活中上哪儿去找?你们万一拍不成,就是因为这个宝玉找不着。”

后来选上我,顾问们也是持怀疑态度的。

刚刚到剧组的时候,我的到来惊动了所有人,都想看看这个宝贝似的“宝二爷”究竟是个什么样子?

他们见到我还是比较失望的:我虎头虎脑、嘎里嘎气的,不大的个子,一身随便的衣服就像一个土八路一样。

和晓旭的第一面记得很清楚。

有天傍晚,我和演贾琏的高亮从山下回山上的住地,远远看见了一个苗条、瘦弱、气质不凡的女孩子,走近了看得更清楚了,一个直觉告诉我:她就是演林黛玉的!

高亮给我们一介绍:“这是欧阳奋强,宝玉。这是陈晓旭,黛玉。”

还真是演林黛玉的陈晓旭。

我和陈晓旭互相点点头,算是认识了。

晓旭后来对我说,她当时是冷眼打量我,觉得我还是一个小孩子,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怎么看都是一个顽童。

因为我是最后一个进组的演员,先前定下角色的演员已经熟悉得跟一家人一样了,我融不进去,我是和几个主要演员在一个桌子吃饭。我不好意思说话,也不好意思夹菜,更不好意思看其他人了。这个时候,刚好有一只苍蝇飞过来一直在我头上转。晓旭看见了,就和我开玩笑:“欧阳,没有想到你是招苍(蝇)一员(议员)!”——召仓议员是日本电影《追捕》中的一个反面角色!

晓旭这个玩笑立即引起了在座所有人的哄堂大笑,我也笑了,拘谨感一下就消除了;这个玩笑也让我知道了这个演林妹妹的人很有幽默感、善解人意,对她自然产生了好感。

晓旭不但善解人意,喜欢开玩笑,还会鼓励人。我以前在峨影演员剧团是板凳演员,极少演主角,在进入《红楼梦》剧组之前给人留下的惟一一点印象就是电视剧《杨小亮》,在这部片子中我演主角杨小亮。在“红楼”剧组那么多主要演员里,我是比较没自信的一个,晓旭看出我的心思后对我说:“我看过你演的《杨小亮》!”

我以为她是客气,没想到她竟说出了一句当时看过《杨小亮》的人都知道的一句“著名”台词:“我给小汽车加点油!”——杨小亮是蹬三轮车说的这句话,意思是我累了,要休息一下!

这说明她的确是看过我演的这部戏的,而且那句台词晓旭学得挺像。她说这些我才知道自己演得还可以,心里渐渐地就有了一点自信,和大家的距离也拉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