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五十年守望——迟到的钦差大臣
47930700000056

第56章 永恒的果戈理

邵宁①

“奉沙皇尼古拉一世上谕从彼得堡来的官员命令你们立刻去觐见。”所有的人物都如遭雷击,以惊愕的表情、奇特的姿势,在舞台上定格为一群“化石”!上戏59届校友排演的《钦差大臣》落下了帷幕。

《钦差大臣》是经典中的经典,世界上许多著名导演和演员都曾排演过这出戏。它也是苏联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齐名的大导演梅耶荷德的代表作。今年是果戈理诞辰二百周年。上海的戏剧人以这一方式来纪念这位伟大的作家,是极有意义的。更为难得的是,上戏59届校友时隔五十年,在母校重聚首,完成这出他们当年因为种种原因未能完成的毕业剧目,他们的执著也成就了近年来上海话剧舞台难得一见的精彩。

这是一群舞台和荧幕上响当当的名字:焦晃、张先衡、陈少泽、顾永菲、杨昆……功力是毫无疑问的,但年龄是无法逾越的鸿沟。剧本中写明:主角赫列斯达柯夫只有二十三岁!年逾七旬的主演焦晃年龄明显不符,以至于不得不略微改动了台词。他能否演好二十多岁的骗子,成为该剧能否成功的关键。

不过,年龄绝不是能否演好角色的唯一标准。赫列斯达柯夫是一个很难演的角色。他是19世纪初彼得堡的一个小官员,一个轻佻无聊、被娇惯坏了的纨绔子弟;他外表英俊,一副“京城做派”;他口若悬河,但他不是一个职业骗子和撒谎家。他在穷困潦倒之际被误认为钦差大臣,但此后,“他被自己的欺骗弄昏了头脑,丧失了时间感,好像他将要永远地欺骗下去”(米·契诃夫语)。沙皇时代的背景、人物生活的环境距当今中国十分遥远,如果光从年龄看,很难想象,一名刚刚从戏剧学院毕业的“80后”,能演好这个角色。

而有着丰富的人生阅历和艺术积淀的焦晃,却能够更好地领悟赫列斯达柯夫。他那个年代的人与俄罗斯文化有着很深的渊源,还得到过苏联表演教授的真传,甚至还记得几句俄语……这都有助于他接近主人公的灵魂。况且,他的外形还符合果戈理的说明——又高又瘦。

于是,焦晃身着尼古拉一世时代的时髦风衣,压低了礼帽的帽檐,在舞台一角亮相。一个停顿,他微微抬起头,眼神飘忽、空虚而阴沉。仅仅凭那道眼神,可以认定,他就是赫列斯达柯夫。

他提高了八度嗓音,吵着要旅馆给他开饭,口气如同一个被惯坏了的小孩。他的动作、表情均恰到好处,在写实中略带一点夸张。从刚见到市长时的惊慌失措,到后来将错就错的镇定自若,再到被胜利冲昏头脑的妄自尊大,人物的心理变化被把握得十分准确。无论是手持雪茄吞云吐雾之潇洒,还是跪地求爱身手之敏捷,都让人忘记了他的真实年龄。如果忽略他脸上的皱纹的话,可以说是一个完美的赫列斯达柯夫。

整场演出是忠实于剧本的。可贵的是,所有的演员都以一种无与伦比的激情来进行二度创造,张先衡饰演的市长、陈少泽饰演的邮政局长、许守钦饰演的随时会摔倒的督学、朱艺饰演的仆人奥西普,哪怕是出场只有几分钟的卢若萍,都浑身是戏,充满喜剧色彩,使这群诞生在一百七十年前的俄罗斯戏剧人物“活”在了今天。第四幕中赫列斯达柯夫接受贿赂,法官、邮政局长、督学、慈善医院院长依次登场,其上场、谈话、行贿以及退场方式各不相同,每一段都是精致的戏剧小品。

这出戏剧的上演,再一次证明了果戈理是永恒的。这一讽刺作品所揭示的官场丑态之种种,对今天的人并不陌生:大小官员弄虚作假、欺上瞒下;官员接受商人和包工头的贿赂;在“上面”来人前紧急清扫街道、整治环境……果戈理的作品搬上21世纪的上海舞台,依然引起观众席里笑声不断。

最后,市长嘴里吐出了那句最经典的台词:“你们笑什么?笑你们自己!”当年,能够走进剧院看戏的,大多是大大小小的官员、贵族、商人,聚光灯下的这一幕幕的场景令他们发笑,但这句台词,却如同一巴掌打在他们脸上。

这句台词,今天听来,仍具有振聋发聩的力量。

①《新民晚报》社会政法部副主任、高级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