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木齐①
友人邀,看戏。
北京,国家大剧院。
《钦差大臣》。
话剧。
焦晃!
观毕,震。
夜归,恨不能将小排量汽车马达化作战斗机引擎在十里长街呼啸。
犀利。
果戈理,当然。
《钦差大臣》,亦然。
谁能将如此犀利的名人名作搬上当下的中国话剧舞台?
老翁。年逾七旬!
面庞清癯俊朗。
匀称双眉,眼清澈。
鼻、嘴标准,黄金分割比例,唇稍薄。
体态适中偏瘦,绝无中年以上男子常见之丰腴发福。
腿,颀长秀美。白裤带动快步舞曲,轻盈飘逸。
上天竟如此眷顾艺术之子,永葆青春几近神话,简直令人嫉妒。
舞台剧表演不同于影视剧,使气使力,苦活儿。
西洋剧更甚,舞台调度范围大,形体动作要求高。
一场戏下来,小伙子也得扛着。
况且接连几场,况且无B角。
凭谁问,廉颇老矣?
话剧艺术是程式化的说话艺术。
说什么是内容,怎么说是形式。
演什么,是戏;谁来演,是角儿。
坊间传,现当代中国话剧界有南北地域之分,各有领军代表人物。
此番清一色上戏毕业生来到京城,不为别的,圆梦而已。
终有缘现场领略神往已久的南焦风采。
气息柔而稳,声波仿佛林间清泉,汩汩而过,连绵不绝。
音色独特,磁力、张力、爆破力,功力深厚。
吐字发声细腻考究,开阖有致,无一字不清晰。
果然大家!
鲜花,掌声。
掌声,鲜花。
对于很多人,这是一种意味,一种象征。
还有名号称谓,
还有奖状奖章奖牌奖杯,
绚烂之极。
年轻人谁不渴望声名荣耀?
踏上成功之巅,本身就为激励后辈小子树立了典范。
而对于古稀老人,也许还有另一种意味。
一切都有,如何?
一切都无,又如何?
物,相而已。
这把年纪啦,绚烂之极归于平淡。
听到赞扬好评,他微笑着,点点头表示谦逊;
听到批评或者建议,他依然微笑着,仄仄身表示关注。
镜片后面,眼神透出深邃,间或流露出些许忧郁。
我曾听过他在朋友席间闲聊,偶尔会慷慨激昂,语惊四座。
有道是“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这把年纪啦,何忧?何求?
专业评论多分析作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振聋发聩呀。
也谈表演对作品的理解,深刻而准确。
专业评论多剖析剧本人物的典型性,鲜明生动呀。
也谈表演对人物性格的把握,鲜活而独特。
都对。经典剧作经典再现。
后辈小子关注的是,何以能得如此?
修养与历练。
再宽泛点说,就是主观啦,客观啦,时势造英雄啦。
也对。
但我固执地认为,成就巅峰,与人有关,与心有关。
有道是“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心源!
“我的每一个人物都是从心里长出来的。”焦晃如是说。
一个人一生只做一件事。
用心。矢志不移,百折不挠。
难!
专业评论经常论及的对艺术作品的理解或者对人物形象的把握,背后却是一个人七十多年的人生历程。或者说,艺术家之所以被称为家,那个家字的宝盖头,须以其人生的经历和体验作为支撑。
那是怎样的一段历程呵。
那是怎样的一种体验呵。
灵与肉的搏斗?血与火的洗礼?(此时,任何分析都苍白无力。)
不是每个人都有机缘都有能力一生只做一件事的,绝不是的!
我们只能试图用聆听神话的心情感受这种历程和体验。
我们只能试图用接近宗教的态度领会这种历程和体验。
所谓夸父逐日。
所谓精卫填海。
追求!
精神是可以也应该传承的,也唯有精神的传承才能永恒不朽。
有道是“七十而从心所欲”。
心依旧,所欲为何?
艺术家生命有限,对艺术的执著追求无限。
圣徒!艺术的圣徒。
我辈汗颜。
“我已经把自己全部的青春和生命给了舞台。”
焦晃如是说。
2010年5月
①上海永彦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职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