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五十年守望——迟到的钦差大臣
47930700000010

第10章 《钦差大臣》排练札记

陈少泽①

参加《钦差大臣》剧组的感受之一:认真做功课

9月下旬,焦晃给我来电话,说他们59届的同学在今年毕业五十年聚会时,大家谈起了在学校期间曾经排过《钦差大臣》,后来由于当时的历史情况中断了,这次大家想再做一次功课。经过前一段时间的工作,内部作了一次连排,一些圈内的人士看了之后,觉得非常不错,认为可以继续工作并且可以进行对外演出。但是毕竟大家年事已高,都已是古稀之年,而且有的人有其他任务,现在要进行适当调整,因此邀请我加入剧组一起演出。我是焦晃上戏的师弟,同时又是青年话剧团的老同事,当然欣然接受。

确实,参加了《钦差大臣》剧组工作后,感受很深。首先,这次对我来说也是一次重新做功课的机会,果戈理的讽刺喜剧《钦差大臣》是一部名剧,作者在近二百年前,就以深刻敏锐的目光,辛辣形象地抨击当时沙俄时期的社会官场,那些众生官吏的丑态,一个个都刻画得入木三分、活灵活现。我这次饰演的是邮政局长,和我以前擅长饰演的角色有很大的反差,这对我来说就是一个挑战;同时,这又是一出喜剧,我本人又不擅长演喜剧:这两大难题,从开始排练时就摆在我的面前。当然,这也是好事情,作为一个酷爱艺术,把艺术作为自己终身事业的老演员来说,不正是一个好好补课的好机会吗?这次排练真的是一次做功课的过程,总导演陈明正教授,当时是59届的助教,而陈老师后来又是我的班主任,每次排练就像当年在学校上课时一样,甚至陈明正老师由于习惯在学校教学,有时就叫我们同学们,其实我们这批人都是有着四五十年经历的老演员了。导演组的杜冶秋是国家一级导演、我的青话老同事,上世纪80年代,我获得首届上海戏剧界表演奖就是在他执导的话剧《毋忘我》中扮演陈光,杜冶秋对我的帮助是很大的,这次同样也是,每次排练他都要单独和我交谈。我很感谢他们以及剧组的各位同事。这次排练我确实是把它作为重新做功课的机会,太有意义啦!

2009年11月27日

参加《钦差大臣》剧组的感受之二:久违了的排练场氛围

这次排练是剧组第二轮排练,从10月18日建组,到11月18日彩排演出,有一个月的时间,按说对于上一轮开始工作的59届同学来说,已经内部连排过了,但是,大家还是提出重新开始。根据上次连排后听取的各方面意见以及自己的总结,再重新投入排练。

大家认真地进行剧本分析、人物性格的揣摩,在排练过程中真正地建立起有机的判断交流。在排练过程中,有时为了如何更准确地体现,剧组成员大家互相探讨,甚至尝试几种不同的手段,在这其中,有的只是对戏对人物的不同理解和探讨,丝毫没有什么“大腕”或者“大演员”一说。焦晃在戏中有两段交谊舞,据老同学透露,他在学生时期就不太喜欢跳交谊舞,为了在戏中体现出更潇洒的舞姿,他不断地练习,而他的舞蹈老师除了剧组请来的著名舞蹈家谢烈荣老师外,戏中他的舞伴顾永菲、杨昆也陪他练习,也是他的老师。最后经过他的努力,舞台上的舞姿是那么的潇洒。我这次扮演的是邮政局长,这个角色和我本人的距离很大。因此,我在刚开始进入排练创作时,感到很是困惑,无法进入角色,那个人物始终是游离于我的体外,这时除了导演对我的不断启示外,剧组的许多同事,无论是老演员还是相对年轻的演员都是非常热情地对我进行提示,有时为了如何更好地表达一句台词,大家会提出各种不同的处理方法,剧组中充满了相互探讨、互相帮助的风气,难怪不少圈内的人士到了我们排练厅,都会很自然地说像是又回到了老“青话”排练厅。这些年来,我也参加了一些剧组的工作,排了一些戏,但是像这样认真排练的状况确实是罕见的。这是一种对待艺术、对待科学认真的精神,也是对于自身喜爱的艺术再进行一次尝试。这次大家没有任何功利目的,有的只是想在表演艺术上再解决些课题、做些功课,因此我们合作得非常愉快。公演后,反响也是很好,好评如潮,以至于一票难求。应观众要求,剧组定于2010年的元旦再在上戏大剧院加演三场。

参加《钦差大臣》剧组的感受之三:演喜剧更要真诚

《钦差大臣》是一出现实主义的传统喜剧,这次排练也是力求忠实于原著,采用现实主义的手法。近二百年前,19世纪的果戈理就用极其辛辣的笔锋揭示了沙俄时期众官僚的丑态,剧中人物个个鲜明生动、丑态百出,在笑声中对他们进行了无情的鞭挞。对于这个剧本,我是特别喜欢,一则,果戈理确实是一位大师,他的剧本中的每一个人物,对于演员来说,真是有挖不完的戏,很有“演”头。再则,这个剧本在今天来说,还是能够引起观众的强烈共鸣和反响,真是太了不起了。另外,我过去喜剧也演得不多,这次真是大好的机会。

喜剧怎么演,怎么能够引起观众笑声就怎么演,行吗?!以搞笑为目的,这是不行的,大家明确还是认真地做一次功课,老老实实地按照科学的方法进行。当年专家就一再强调,演喜剧“要激情加速度节奏”,要“百分之二百地真诚”。我们还是应该从人物出发,在规定情景中寻找人物的行为动作,真诚有机地行动起来。琢磨精选人物典型的内外部性格特征,塑造出典型生动、有着鲜明人物性格的角色。演喜剧有技巧问题,尤其是如何精准地把握好速度节奏,但是这一切都不能脱离真诚、真实。演喜剧绝非易事!因为喜剧既可嬉笑怒骂,又须深刻哲理寓于笑闹之中。演喜剧难就难在必须“合乎情理,出乎意料”!它需要的是足够的根据、铁的逻辑和加倍的认真与真实,当然还需要各种奇思妙想与技巧、功力。

2009年12月16日

参加《钦差大臣》剧组感受之四:“魂”附体,一路顺

我在剧中饰演的是邮政局长,他集渎职官员、监守自盗者、“拆白党”和流言散布者于一身,沉溺于吃喝玩乐,陶醉于金钱美色,以私拆他人信件,窥探贵族名人的桃色新闻为乐,其心理之变态、思想之庸俗、趣味之低级由此可见一斑。为了演好这个人物,我作了以下处理:

1.“娘娘腔”。刚开始排练时,我是很排斥“娘娘腔”的,一则我生活中就是很讨厌“娘娘腔”的,另外现在有些搞笑节目中总是会出现那种所谓的“娘娘腔”以博取观众廉价的笑声,特别恶心。但是经过对人物的不断分析和理解,一个男人对那些“桃色新闻”那么感兴趣,那么津津乐道,而且是偷偷摸摸地窥视他人隐私,是与他心理变态有关。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例子。我顿时醒悟了,人物逐渐在我脑海中活起来了,他的神态、他的步伐也鲜明起来,但我又提醒自己,不要过分追求,点到为止,有点味道就可以了,不要去演娘娘腔。

2.追求时尚、向往富贵。果戈理笔下的这些人物都是生活在离京城彼得堡很远的小市镇,他们向往着彼得堡高贵、富豪的生活。在排练期间,导演陈明正老师强调要性格化,演员要把内心体验、理解到的东西,用外部性格化的手段体现出来。我想邮政局长年轻风流,虽然比不上赫列斯达柯夫这个京城的花花公子风流倜傥,但在这个城镇是引人注目的“花蝴蝶”,市长的女儿正在和他恋爱。他的步态不能老成持重,而是脚底抹油,一路顺溜,一反常态,学着宫廷贵族的舞步,一颠一颠地向前走。他的胸前老要插朵花,平时十分注意自己的仪表,俊俏的外貌,漂亮的服饰,油头粉面,花里胡哨。后来邮政局长的造型出来了,我感到自己和这个人物贴近了一步。这个“邮政局长”金棕色的头发,漂亮的发型,酒红色的燕尾服,十分挺括帅气,印有蝴蝶纹的丝绸领花,更是他性格的点睛之笔。他自我欣赏,老要卖帅,所以赫列斯达柯夫夸了他一句:“你好神气!”自然他比不过赫列斯达柯夫,他越卖“帅”,就越“蠢”。他在见赫列斯达柯夫时,走路膝盖故意向后伸屈,故作高雅,给人以“头不摇晃,但尾在摆”的可笑感觉。

3.巧言善辩、见风使舵。此人心理变态,喜欢偷看信件,窥视他人隐私。此人一定喜欢花天酒地的生活,一定有些狐朋狗友,养成了他巧言善辩、见风使舵的本领,他一见“钦差大臣”,马上用蹩脚的法语问好,为讨好“钦差大臣”,他总是虔诚地有礼貌地简短回答:“是的,是的!”极尽献媚,层层加码。当“钦差大臣”问他有没有打牌的地方时,他马上活跃起来,迅速接过:“有啊!”而且主动拍马,笑脸相迎:“我陪您去。”“钦差大臣”却说:“市长说没有?”他倒吸一口气,脸色发白,赶忙说:“市长说没有?那就没有。”凭他的油滑,反应快,把说漏嘴的事“糊弄”过去。当“钦差大臣”问:“那你说一个人活在世上需要什么呢?”他马上回答:“需要别人尊敬,需要被人关心,需要别人关怀。”他已摸透了“钦差大臣”心里的这三个需要。他的语气,一句比一句向上提,从试探到逢迎,到投其所好。下面“钦差大臣”开口借钱了。他算是个聪明人,反应灵敏,奉承拍马也有一套。当他送了钱后,转身出门时,得意地说了一句:“这个人还是很好对付的嘛。”

4.自我欣赏、高人一等。邮政局长的级别,除了市长以外,他最高——七等文官,法官是八等文官,督学是九等文官。所以他在与这些官员相处时,他就自然瞧不起他们,他说话的声音会提高一些,喜用男高音说话。见了其他官员,经常会传播花边新闻,以显示自己,也是自我满足。

经过排练,我慢慢抓住了邮政局长的“魂”,他逐渐地附上了我的身体,我感受到了他的呼吸,他的一言一行、他的喜怒哀乐。我慢慢地化身为角色,这是我创造变化最大的一个角色,许多人没有想到我能这样演。我受益匪浅。

2009年12月25日

①1969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1972年入上海青年话剧团任演员。曾任上海青年话剧团团长。话剧的主要作品有:《年青的一代》、《南海长城》、《暴风雪中的烈火》、《大学风云》、《东进东进》、《新长征交响诗》、《未婚夫妻》、《无事生非》、《毋忘我》、《总有人走向雷电》、《屋顶上的人》、《西哈诺》、《本世纪最后的梦想》、《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凝聚》等;电影作品有:《保密局的枪声》、《血与火的洗礼》、《潜网》、《特区姑娘》、《金钱》等;电视剧作品有:《为明天祝福》、《人塑》、《马克思流亡伦敦》、《漆黑的羽毛》、《蓝色天空》、《向警予》等。1981年获首届上海戏剧节表演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