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如何科学栽培银耳
45992600000007

第7章 银耳对生长发育条件有哪些要求?

银耳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营养、温度、水分、空气、光线和酸碱度等生活条件。了解银耳生长发育对生活条件的要求,从而采取相应措施,创造适宜的生活条件来保证银耳正常的生长发育,才能达到高产、稳产的目的。

(1)营养

营养是银耳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银耳是木腐生菌,属异养型生物,不能自己制造养分,只能从栽培基质中吸收利用其生长所需的碳源、氮源、无机盐和维生素类等。

碳源不仅是银耳最重要的营养来源,而且是构成银耳细胞基本骨架的重要原料。银耳只能直接利用结构简单的小分子碳水化合物,如单糖(葡萄糖)、双糖(蔗糖)等,而对结构复杂的大分子碳水化合物,如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等难以利用,需要伴生菌——香灰菌来分解成小分子的碳水化合物,才能被银耳菌丝吸收利用。所以,制作银耳菌种时,在培养基中加入一定量葡萄糖、蔗糖,能促进菌丝生长,在菌种培养基中用糖量为l%~2%,在实际生产的培养料里用糖量为0.2%~1.5%。棉籽壳、木屑、甘蔗渣、玉米芯等,都含有大量的纤维素和木质素,这是碳素营养的主要来源,因而是作为人工代料栽培的主要培养料。

氮源是供给银耳合成蛋白质和核酸的主要原料。在人工栽培银耳时,常用麸皮、米糠、黄豆粉、尿素等作为氮源。在实验室中,除用上述物质外,还用蛋白胨、马铃薯提取汁等作为氮源。由于尿素经高温处理后,可放出对银耳菌丝有危害的物质。所以,在栽培时若需加入尿素,其浓度控制在0.1%~0.2%以内。

无机盐是银耳生命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物质,有的参与细胞的组成成分,有的作为酶的组成部分,有的参与能量代谢,有的控制原生质胶体状态,有的参与维持细胞渗透性等。在培养料中加入适量的石膏粉、硫酸镁、过磷酸钙和磷酸二氢钾等,有助于菌丝和子实体的生长发育。无机盐在普通水和常规天然培养物(木屑、棉籽壳)中均有一定含量,人工配制培养料时,添加量要按一定比例,切忌贪多,以免浓度过大,影响银耳生长。

(2)水分和湿度

水分是银耳菌丝细胞的重要成分,新鲜银耳的水分含量为85%~95%。水分在银耳生产过程中,有五个主要作用:溶解培养基(料)中的营养料;输送养分;参与细胞内一切生化反应;支持菌丝生长和子实体直立;保护菌体正常生长所需的湿润环境。银耳生长发育所需的水分绝大部分来自培养料,因此,保持培养料有足够含水量是十分重要的。银耳代料栽培时,木屑或棉籽壳等培养基含水量在500A,~55%为宜。水分过少,菌丝体生长受阻,影响对营养物质分解和吸收,导致出耳不正常;水分过多,则造成培养料通风不良,使菌丝呼吸困难,导致菌丝体死亡,同时,还会引起杂菌孳生。

为了保证培养料的水分含量,就得保持耳房内空气有一定湿度,才能减少培养料水分蒸发。在子实体分化和发育过程中,空气湿度控制十分关键。在子实体的原基形成阶段(即扩口增氧期间),耳房内空气相对湿度要保持在85%~90%之间。相对湿度太低,会加速水分蒸发,造成接种菌块于枯而使白毛团无法形成,影响出耳。在子实体发育阶段,耳房内相对湿度要保持85%~95%之间。相对湿度低,子实体蒸腾作用快,使子实体干缩而停止长大;相对湿度太高容易造成杂菌污染、烂耳等。所以一定要把好水分和湿度关,才能取得高产优质的栽培效果。

(3)温度

温度是银耳生长发育的重要环境因素之一。银耳是中温型真菌,在不同的发育阶段所需要的最适温度也不完全一样。菌丝(银耳菌丝和香灰菌丝混合菌丝)在6~32℃范围内均能生长,菌丝在12℃以上,随气温上升生长速度加快,到35℃停止生长;在18~28~C范围内能正常生长,但以24~26%为最适温度。若长期超过28℃,不利于菌丝生长,低于18clC菌丝生长缓慢。子实体在18~28℃范围内能生长发育,但以22~24℃为最适温度,子实体生长快,朵形大,耳片厚,产量高。培养温度较长时间高于25℃,接种穴口的白毛团分泌黄水珠;高于28℃会出现黑水珠,且基部变黑,影响出耳;长时间低于20℃,不利于子实体生长。孢子在15—32℃下均能萌发形成菌丝,以22~25℃最为适宜。银耳在人工栽培中,应尽量满足它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对最适温度的要求,以促进其生长发育,而获得更高的产量。

香灰菌丝在6~38℃温度范围内均能生长,适宜温度为20~28℃。

(4)氧气和二氧化碳

银耳属于好氧性真菌,银耳的生长发育需要充足氧气。从孢子萌发、菌丝生长、子实体原基形成到子实体成熟,对氧气的需求逐渐增加。所以,其栽培场所应注意通风换气,尤其在子实体形成及开片阶段,对空气的要求更高。在缺氧条件下,菌丝生长缓慢,子实体原基分化迟,扭结团展不开片,色黄质差,还往往容易造成烂耳和杂菌污染,由此影响产量和质量。

(5)光照

银耳喜光。银耳菌丝生长阶段不需要光照,散射光能有利于促进孢子的萌发和子实体的分化发育,长出来的子实体色白、质优。相反,强烈的直射阳光不利于孢子的萌发和子实体的分化发育,而在黑暗环境条件下,子实体分化缓慢,颜色变黄。完全黑暗,子实体难以形成。300~500勒克斯散射光的环境,最有利于子实体发育。

(6)酸碱度

银耳是一种喜偏酸性的真菌。它对pH的适应范围较广,混合菌丝在木屑培养基中,pH在4.5~7.5范围内均能生长,但以pH5.5~6.5为最适宜。pH低于4.5或高于7.5都不利于银耳的生长发育。培养料的酸碱度可取其水溶液用广谱试纸测定。

上面所说的pH,并不是配制培养基时的pH,而是经过灭菌后的pH。许多培养基在灭菌过程中往往pH会下降,所以在配制培养基时pH总是高于最适宜的pH。若培养料pH太低,可用1%~2%石灰水进行调节;培养料pH太高,则可用1%~3%盐酸溶液调整。

(7)生物因素

试验发现,银耳纯白菌丝几乎没有分解纤维素、木质素和淀粉的能力,因此在自然条件或代料人工栽培银耳时,必须与香灰菌丝(羽毛状菌丝体)伴生。袋栽银耳时,可见到半透明塑料袋里有黑色花纹,还出现铜绿色或草绿色的粉末,这粉末是香灰菌的孢子。香灰菌能将银耳菌丝很难利用的结构复杂的大分子碳水化合物,分解为银耳菌丝可利用的结构简单的小分子碳水化合物。这样就有利于银耳孢子的萌发,菌丝的定植生长和子实体的分化发育,完成其生活史。在自然条件下,银耳孢子若碰不到香灰菌丝,就很难萌发生长,这就是野生和半野生人工栽培银耳之所以产量低的原因之一。目前人工培育的银耳菌种是银耳纯白菌丝和香灰菌丝的混合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