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如何科学栽培银耳
45992600000008

第8章 银耳采用的是什么样的生产模式?

我国银耳人工栽培经历了段木打穴接种、木屑瓶栽和袋栽三个发展阶段。1976年前后,福建古田县菇农在实践中改瓶栽为袋栽,采用12厘米×55厘米规格的塑料薄膜筒进行室内立体栽培,这种单面接种,一次性采收结束的古田银耳栽培模式成为我国银耳商品化生产模式而沿用至今。

这种室内栽培房一年可种6批,多者8批,每批生产3000袋,年栽培量2万袋左右,每袋产出银耳干品70~80克,全年可产银耳干品1400~1600千克,每千克银耳按平均价20元计算,产值达2.8万~3.2万元,每袋成本0.80元,扣除成本1.6万元,可获利1.2万~1.6万元。投入产出比为1:1.75~2。若在产棉区,成本还能下降15%~20%。

古田银耳栽培模式是一种短、平、快的生产项目,适宜在我国现阶段农村生产中推广应用。多年来古田银耳年生产量达1.3亿袋,年产干耳7ooo~8000吨,多者达1.2万吨。这种“家家户户银花开,不尽财源滚滚来”的景象带动了相关行业的发展,取得致富奔小康的成效。古田县被誉为我国“银耳之乡”。近年来山东、江苏、江西、河南、河北、四川、湖北、湖南等省此项生产已有不同规模的发展,亦获显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