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提高花菇的产量,除了选育优良菌株,配制优质培养料,选好适宜栽培时间,加强发菌管理,抓好正常转色外,重点还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温度。温度控制在8℃~10℃,昼夜温差拉大到10℃以上。若气候温差达不到要求,可人为增大温差,如白天覆盖薄膜,揭去遮荫物,让阳光直射增温,夜间10点左右,揭开薄膜1小时左右,让冷空气进入,拉大温差10℃以上。
(2)湿度。控制菇棚内相对湿度在70%以下,菇棚地面保持干燥。阴雨、大雾天气是培育花菇的大敌,花菇出菇期必须安排在晴天,注意收听天气预报。采收一批后催蕾养菌时,需要增加湿度,地面可铺薄膜,保持地面干燥。
(3)通风。菇蕾长至2~3厘米后,晴天揭膜加大通风,能促使花菇形成。在薄膜揭盖上应掌握住直到采收均在白天揭膜,夜间覆盖,阴雨天把薄膜盖严,防止潮湿空气进入菇棚,导致棚内湿度提高,影响花菇质量。另外,花菇生长期应在7天以上,一般以10~15天为好,生长期短,菇的质量差。有1~3级微风时,昼夜都要把菇棚揭开,不仅能保持空气新鲜,还能使菌盖裂纹加深,提高花菇质量。
(4)补水。及时补水保持菌棒含水量在55%左右,菌棒含水量在65%以上时很难形成花菇。如果菌棒含水量过低,也不易形成花菇。但补水量要严格掌握在55%左右,不要补过头。
(5)遮荫。菇棚遮荫度二成左右即“八阳二阴”,冬季及早春要给予足够的直射光。遮荫过暗,不易形成花菇,光照不足,花菇颜色不佳,白度不够。因此冬季和早春阳光辐射度不强,可把菇棚薄膜全部揭掉,晴天让阳光直接照射,可有效提高花菇质量。但菌盖直径在2厘米以下时,不可直接照射,以防幼蕾晒干枯死。
(6)割袋出菇提高花菇率。割袋出菇防止菌袋内水分过分蒸发,做到外干内湿,有利于花菇形成。当菇蕾直径达1~1.5厘米时割袋比较适宜,采取间隔2~3天检查一次,见蕾割袋,大形袋每袋每批控制保留的菇蕾个数一般在6~7个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