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课外雅致生活-邮票的收藏与鉴赏
45064200000007

第7章 邮票的收集方式

一、邮票的收集方式主要有如下十种:

1.收集未使用的新票

这是一种最普通采用的方式。比较方便,没有什么难度、经济负担不大。可以慢慢去收集。如果平时无时间在发行新邮票之日去买,可以每年买一本年册,这种装入定位册的邮票,既便于收藏保管,册子上又有邮票名称、发行日期、全套枚数、齿孔度数,以至邮票图案内容简介。

2.收集盖销邮票

这是邮票公司为初集邮者发售的较廉价的邮票。是将未使用的新邮票,用邮票公司特备的邮戳盖销。其售价大约是新票的1/3左右。较高等的集邮家一般是不收集它的。这种盖销票在50和60年代广泛被人收集,目前发行的新邮票已很难见到盖销票了。

3.收集实用过的旧票

这是一种较为普遍的收集方式。它不用花太多钱,只是要费很多功夫去收集。其中有些高面值邮票在国内很难找到;到邮票市场去买,也不便宜。有人认为,实用旧票盖的戳越小越好。其实不然,首先应该要求邮戳盖得清晰,还要完整地包括时间、地点、便于以后研究邮史时使用。

4.收集混合票

有一些初集邮者为欣赏邮票图案,收集时不管其是盖销票还是实用票,只要凑成一套便可以了。混合票又有几种方式;新盖混合、新旧混合、盖旧混合。不管是哪种方式,反正都凑成套了。这种方式不但在初集邮者的邮集中普遍存在,就是在某些集邮家的邮集中也存在。

5.收集一新一旧

若只收集一套未使用的新邮票或实用旧票(盖销票)后,仍未满足收集者的爱好,可以新旧两者各集其一。因为有些邮票,其新票与旧票难度各不相同。

6.收集四方连邮票

收集四方连邮票,又可分为收集新票四方连、盖销票四方连及实用旧票四方连。其中以新票四方连最易于获得。实用旧票四方连的收集难度最大。

7.收集一个单枚票、一个方连票

这种方式又可分为收集新票和新方连、旧票和旧方连。目前日本邮票商还为这类收集者专门印制了贴票册。这种收集方式逐渐被更多的集邮者接受。

8.收集一票一封

每收集一枚邮票,还同时收集一个贴有这枚邮票的实寄封(最好是首日实寄封)。

9.收集一票、一方连、一首日封

就是收集一枚邮票、一个四方连邮票和一个首日封(实寄或不实寄)。

10.收集整版票

有一些集邮者经济力量较强,专门喜欢收集整版的邮票。

二、收藏十忌

1.忌撕揭。取下信封上的邮票应同信封纸一道剪下,分开时可用潮湿的方法,不能硬撕蛮揭。

2.忌手摸。整理邮票或制作邮集,都要养成用镊子夹票的习惯,尤其是刷金邮票,极易留下指纹。

3.忌污染。放置邮票应远离厨房,防止油烟污染。

4.忌闭藏。邮票收藏须通风透气不可用不透气的玻璃纸或薄膜包装邮票。护邮袋应开口,只宜在邮展间短期使用,长期闭藏易使邮票受潮霉变。

5.忌叠放。邮册应竖直放置于书柜或书架上,不宜重叠压放。

6.忌杂乱。邮票、邮品、邮册应整理有序,不可杂乱无章。

7.忌曝晒。邮票要长期艳丽如新,不可接触日光,因为阳光辐射能使邮票褪色变旧。

8.忌受潮。邮票受潮,容易生斑霉变。

9.忌酸碱。酸碱物质能使邮票变黑,不要用酸碱清洗邮票。

10.忌虫害。书柜内应存放几粒卫生球,邮册中夹放几片麝香草酚纸片,防止虫蛀鼠害。

三、怎样保管年票册

邮票全年票定位册因其文图对照、欣赏方便、不翘曲、翻阅时邮票不滑脱等特点而深受集邮爱好者喜爱,但是,不少人在谈起年票册保管时却很头疼。他们发现年票册中有些邮票生了绿茸状霉斑,很烦恼。如何保管好年票册呢?笔者几年来摸索出了一些简单易行的保管方法,愿供广大邮迷参考。

刚刚购买回的年票册,不要急于存放。由于新年票册大多数是由250克卡纸、PVC材料、胶水等制作而成的,它本身就可能含有潮气,没有全干透,最好将里面的邮票逐枚取出,将年票册放在通风处让其自然干透。

新邮票因运输、库房存放以及油墨等诸多原因,本身也有一定的湿度,故不要急于套上护邮袋。可将邮票从年票册中取出,然后放在一个干燥清洁的盒子内,用干透的白纸,最好是油封纸或插图纸一层层隔好,先单独存放一段时间,最好干透一年左右再插入年票册,一般就不会发生霉变现象。

年票册存放也有讲究,宜放入大橱、木箱等干燥的地方,并将其竖排放好,以免重压不透气。

选择晴好天气检查邮票,经常将年票册中的邮票取出来透透气,直至邮票放在桌上呈弯曲状干透后,再用邮票专用镊子将其插放回年票册内。

欣赏和检查邮票时,切忌在有雾、阴天、下雨的天气中进行。

四、热敏打印邮品的保存方法

随着邮政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邮政日常工作中的票据都逐渐采用速度快、成本低的热敏打印方法,如一些国家的电子邮票和收据、我国的大宗邮资标签和自助收集机标签等。

热敏打印是通过热敏打印头将专用打印纸上的热敏材料熔化变色,生成所需的文字和图形,一般是黑色。但热敏打印的票据化学性质不太稳定,在强光、高热、高湿的环境下容易变色。

因此,集邮者在收集保存热敏打印邮品的时候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打印质量的好坏是决定邮品保存时间长短的关键因素,应收集那些打印字迹清晰、墨色浓重的邮品。

2.热敏打印邮品应保存在干燥、通风的环境中,远离热源,特别要避免阳光直接照射到邮品。

3.湿、热容易使打印字迹变得模糊,建议热敏打印邮品应保存在温度24℃、湿度65%以下的的环境中。

4.不要将热敏打印邮品放到各种塑料护邮袋中,任何化学产品都容易使使打印字迹变得模糊。

5.两枚热敏打印邮品的打印面不要相对放在一起,否则打印的字迹容易印到另一枚上。

6.使用过的热敏打印的邮票、邮资标签,不要用水浸泡,保存实寄封或剪片即可。

五、巧除邮票上的油渍、污垢

邮票上沾了油渍后可将邮票浸没在放有汽油的浅碟里,5-10分钟后,将邮票用镊子轻轻镊起,放在一张洁净的白纸上,汽油挥发完了,邮票上的油渍便消失了。

邮票上沾上印泥油,也可以使用汽油帮助除去油渍,方法是:用沾有汽油的棉花签轻轻擦拭沾污处,擦时要不断变换方向。沾有印泥油面积大的邮票,需要多换几次棉花签,否则会使污渍扩大。邮票上滴上蜡渍,可将邮票放在两张吸水纸中间,用电熨斗烫一下,蜡渍即可消除。邮票上沾了墨水迹,可以使用褪色灵将其除去,同时要注意使用褪色灵除迹时,不能把邮票的本色褪掉。

另外,还可以将邮票浸入温盐水中,片刻后,墨水迹一般也能消除,用镊子捞出,再放入清水中浸出盐分,之后,捞出晾干。

六、梅雨天如何保护邮票

每年的5-7月份,我国自南向北,许多地区将先后进入气候上的梅雨季节。梅雨的主要天气特征是:气温高,湿度大,风速小,降水偏多但不均匀,并常伴有雷暴。由于这种天气对人的健康和生活都非常不利,所以梅雨又被叫做“霉雨”。对广大集邮爱好者来说,梅雨天气也是一年中最不利于邮票收藏和保护的一个时段。梅雨过后,许多集邮爱好者(尤其是初集邮者)就会发现自己珍藏的邮票变色了,漂亮的画面上出现了一块块小黄斑(如果不使用护邮袋,甚至会出现绿色的霉点),邮票的品相降低,价值自然也大打折扣。那么,梅雨天气下怎样收藏好邮票?邮票上出现了霉斑该如何处理?这当然是两个非常实际的问题。

梅雨期间雨日很多,即使不下雨的时候,空气湿度一般也在90%左右,加上风速偏小(常常是静风)、气温偏高(一般都在25℃以上),邮票背胶最容易受潮发黄,时间长了,就会渗透到票面上,加上票面本身寄附的一些微生物也会迅速繁衍,于是就形成令人讨厌的黄色或绿色的斑点,所以,梅雨天收藏邮票最要紧的是防潮。集邮者应在梅雨来临前,将邮票晾干,再将集邮册放入密封性能较好的塑料袋中,袋中还必须放一些干燥剂,最后将袋口用胶带封紧。梅雨天也是各种小虫活跃的时节,所以放置集邮册的柜子或抽屉里,还应放一些樟脑丸。

一般物品有了霉斑,可以拿到烈日下曝晒,效果往往非常好。但邮票有了霉斑,却万万不可曝晒,否则会导致票面颜色消退,背胶也会整个地受热变黄。邮票有了霉斑怎么办?轻微的,洗掉背胶就干净了。严重的,可用邮票清洗剂来清洗。有人认为清洗过的邮票没有收藏价值,也有人认为清洗过的邮票容易变质,这其实都是一种误解。邮票斑点是受潮霉变后留下的痕迹,时间长久后,霉斑面积会越来越大,纸质纤维也开始腐败,最终导致邮票溃烂,失去收藏价值。清洗过后,邮票不仅会焕然一新,而且因为被药液浸泡过,所以更容易保存。但使用邮票清洗剂时,要注意水质、药液温度、浓度的搭配等等,稍有不慎,会影响清洗效果和邮票质量。所以,清洗邮票之前,应在信销票上反复试验,取得经验后方可正式清洗。

梅雨过后,应选择一个晴朗之日再次进行“晾票”,即把邮册竖起松开,在室外背光通风的地方放置两到三个小时,以彻底祛除邮票中的潮气和细小霉斑。

七、关于变体票的收藏

关于变体票在专题邮集中的使用,FIP《专题集邮展品评审指导要点》中有如下文字涉及:切合专题的珍罕邮品、或具有独特特征的印样、试样、变体票及类似邮品都可以提高展品的集邮水平,一般的变体票(如微小的变色)在展品中无大作用,并可能对专题的拓展产生不良效果。当变体票的信息不再切合专题,应当同时展出原票。由于上述文字讲得比较笼统,实不能涵盖变体票参展的具体使用范围,因而对变体邮品在专题的使用就存在不断探讨的必要。

变体票在专题邮集的应用,第一要巧妙。在1991年日本举办的世界邮展上,有一部获大金奖的专题邮集《鸟类》,在表现“鸟类必须保护”一节时,展示了巴西1968年发行的《国家博物馆150周年》纪念邮票的一组漏印变体,这组邮票有10多枚正票及变体票,依次排列,专题信息——巨鹰开头完整,逐渐暗淡模糊,最后消失,只余边框,从而很巧妙地表达了“鸟类如不予保护将逐渐消亡”。这一范例当时受到诸多国际集邮评审员的赞赏,同时也被中国的专题爱好者广泛认知。

第二,变体票所含专题信息要真实。FIP《专题集邮展品评审指导要点》中云:“邮品售出后的私人加印或加盖,不能作为专题信息。”

第三,要贴切。在专题邮集中,适当展示变体票是一箭双雕的事情。因为变体票一般情况下都具有一定的珍罕性,而且还能拓展正票中所无法提供的专题信息。因此在根据专题性质选择变体票时,一定要十分贴切,方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如一部著名的《汽车》专题的开头就用了一枚《汽车》倒印票,很合理地提供出了“这枚邮票可以说是我的象征,我带给社会的巨大变化是否也让这个世界翻了个身?”此用法贴切自然,让观众与评审员眼睛为之一亮。然而当变体票不切专题时,宜和正票一同展示。

变体、错体与瑕疵品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微妙的。

瑕疵品是指在票品印制过程中由于非人为之偶然因素所造成的与该票品之“版式特征”无关的,且很少能完全被重复发现的,与正票有差异的票品,以及非经邮政窗口流入集邮市场的,在该票品开机印刷过程中所产生的半成品或废品等。

“变体”、“错体”或“瑕疵品”是三个不同范畴的概念,我们不应把它混为一谈。换句话说,“变体”它也可能同时又是“错体”,如“红印花加盖改作邮票”中的“小字暂作贰分倒盖兼复盖票”即是“变体”,也是“错体”。反之,在“错体”中也可能还包含着某种“变体”或“瑕疵品”。

由于这三者之间存在着这种相互交叉的关系。因此,出现什么人说什么话,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场合说不同话的现象,也就不足为怪了。中国邮票博物馆要宣传它的馆藏、要吸引观众对它的馆藏感兴趣,就会在“错体”上多作些文章,因为在观众中会有许多初集邮者,甚至不集邮的人,他们可能还不懂得什么是“变体”,可邮票印“错了”,却能看得出来,因此从宣传的效果来看可能是“错体”大于“变体”的。然而,对于资深的集邮者,特别是要参加竞赛性邮展的参展者来说,他们则会更多地从“变体”的角度来看待这种“错体”兼“变体”的票品,并把它们系统地纳入自己的展品“版式学习与研究”之中。

在《法国“拉法叶”错体四方连拍出577万欧元》一文中,将该四方连标之为“倒印”则与集邮术语相去甚远了,它甚至是一位根本不懂集邮的作者所为。正确的称谓应是“对倒四方连”,而“倒印”是“某种刷色的图样颠倒印出”。在多色邮票的套印中,使用某一印版时,因误将纸张倒放而形成倒印。根据倒印的内容,有“中心倒印”“边框倒印”或“文字倒印”“图样倒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