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海派书画艺术散论
44613300000042

第42章 二三十年代上海的封面设计

二三十年代上海的封面设计

1927年的12月初,上海正值初冬时节,梧桐树叶泛出一片耀眼的金黄,晚菊的姹紫嫣红也显得浓烈而凝重。此时,在上海立达学院美术馆,青年画家陶元庆正在举办他个人的美术展。

这次展览的作品数量并不太多,只有30件。其中有《卖氢气球者》、《落红》、《车窗外》、《一瞥》等油画、水彩画。而最引人注目的是封面设计画,其中有鲁迅小说《彷徨》、《坟》、《朝花夕拾》,鲁迅译作《苦闷的象征》及许钦文小说《故乡》、《幻象的残象》、《回家》、《鼻涕阿二》等。为了丰富展品,鲁迅先生还特地把自己收藏的一部分画像石拓本随画一起展出,并专门撰写了《当陶元庆的绘画展览时》一文,肯定他道:“他以新的形,尤其是新的色来写出他自己的世界,而其中仍有中国向来的灵魂。……我想,必须用存在于现今想要参与世界上的事业的中国人的心里的尺来量,这才懂得他的艺术。”鲁迅先生对陶的高度评价,可见其在当时中国美术界,特别是在封面设计艺苑中的重要影响。而历史地看,陶元庆画展在当时的推出,标志着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作为文化艺术及图书出版的重镇,在全国封面设计中领先而独特的地位。

一、鲁迅先生的领军作用

清末民初,随着西风渐进,现代图书出版业的兴起,作为书籍装帧重要部分的封面设计也开始趋于活跃,从而与传统线装签条式的封面书衣形成了两个不同的系统。后来在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封面设计更是被出版商及作家、读者所重视,发展至20年代初,在上海已形成了封面设计家群体,在全国具有引领作用。此种情况的出现,历史地看和当时上海出版业的兴盛、书店的众多是分不开的。当时上海出版的图书要占全国总计的90%以上,而仅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世界书局三家出版机构的出版物,就占到全国整个出版物的60%以上,可见上海已成为全国的出版中心。如此大规模的出版,自然需要大量的封面设计,同时也为封面设计者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施艺舞台。

当时上海封面设计在全国的翘楚地位,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艺术成因,即鲁迅先生的领军作用。1927年10月,鲁迅先生自正式定居上海后,日常除了潜心写作外,还从事大量的文化事业活动,其中就包括了对封面设计的重视与参与、推广与创作,还同时充满热情地培养、扶植青年封面设计家。

鲁迅先生具有深厚的艺术功力和相当的美术造诣,他收藏了相当数量的中国古代画像石拓本及外国版画精品,具有自己创作封面画的能力。早在1909年,他就为《域外小说集》设计了封面,其后又有1923年的《桃色的云》,1925年的《热风》、《中国小说史略》,1926年的《心的探险》、《呐喊》。定居上海后,他的封面设计更达到了高潮,从1928年的《而已集》,1929年的《壁下译丛》、《小约翰》、《艺术论》、《接吻》、《小彼得》,一直到1937年的《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等,共计三十多种。鲁迅先生设计的封面大气朴茂,讲究格调。如封面设计代表作《心鲁迅设计封面的探险》,就采用了汉魏六朝的画像,高古浑穆,意象奇逸,独具匠心。《呐喊》则以十分简约明了的红与黑对比色,端庄严峻中寓有深意。而《毁灭》与《铁流》二书则采用了俄罗斯版画表现内涵,特别是图式的大小位置与文字粗细的对比,产生了极好的视觉形象冲击力,堪称鲁迅先生封面设计中的得意之作。

鲁迅先生在自己身体力行地进行封面设计的同时,还大力地帮助扶植青年封面设计家,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对他的小同乡陶元庆的支持与关爱。可以这样讲,陶元庆在封面设计上所取得的卓越成就和鲁迅先生的帮助是分不开的。

二、陶元庆的成名之作

陶元庆封面设计的成名作一是鲁迅的小说集《彷徨》,一是许钦文的小说集《故乡》(俗称“大红袍”)。尽管鲁迅先生当时已是著名的文学家、社会名人,但他对年轻的陶元庆十分赏识。据陶元庆的同学钱君匋生前对笔者回忆说:当时他和陶都在上海私立艺术师范学校,住同一间寝室。陶当时已是有些名气的青年画家,思想活跃,喜欢谈天,从《新青年》、《晨报副镌》一直谈到《小说月报》,尤其谈得最多的是鲁迅先生,他们有深深的乡情乡谊。陶元庆性格温和,做事细致,说话文雅,岁数也较大,同学们都亲切地叫他“大阿姊”。1926年,鲁迅编完自己的小说代表作《彷徨》后,便请陶元庆设计。记得陶接手后,苦思冥想了几天,终于在一个黄昏的时候,陶元庆铺纸开笔:在火轮似的西天落日下,公园的长椅上坐着三个头戴尖高帽、身穿长袍的年轻人,表现了一种夕阳西下时孤寂落寞而又无处可去的心情,整幅画采用了鲁迅先生最喜爱的版画形式,构图简洁、变形夸张中传导了深邃的内蕴。

《彷徨》封面设计一经完成,立即得到了鲁迅的肯定与推崇。同时在社会上也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成为当时书衣画的代表作,标志着当时中国已出现了一流的封面设计家及一流的作品。不少当时著名的作家随后都来找陶元庆设计封面。鲁迅先生曾全面地评价了陶元庆的封面设计:“在那黯然埋藏着的作品中,却满显出作者个人的主观和情绪,尤可以看见他对于笔触、色彩和趣味,是怎样的尽力与经心,而且,作者是夙擅中国画的,于是固有的东方情调,又自然而然地从作品中渗出,融成特别的丰神了,然而又并不由于故意的。”(《陶元庆氏西洋展览会目录·序》)

许钦文也是绍兴人,比陶还要小4岁。据钱君匋先生说,许的父亲也是一位画家,尤擅长画菊,陶元庆还经常去看其画画。许写小说,曾得到鲁迅先生的鼓励和指导,《故乡》就是他的第一本小说集。而陶元庆为其封面设计的“大红袍”,是在看绍兴戏《女吊》中得到启发,那半昂的脸面,表现了悲苦、愤怒而又抗争、坚强的神情,那奇崛的造型,伸展手臂握剑的姿势又吸纳了京剧武生的造型,展示了反抗性,而蓝衫、红袍、白靴不仅是古装之色,而且形成了逼人眼球的色彩反差。鲁迅先生见到后给予了首肯和称赞:“有力量,对照强烈,自然调和,鲜明。握剑的姿态很醒目。”后来鲁迅先生告诉许钦文说:“我打算把你写的小说结集起来,编成一本书,定名“故乡”,就把‘大红袍’用作《故乡》的封面。这样,也就把‘大红袍’做成印刷品,保存起来。”许钦文日后自己也说:“鲁迅的确是为了保存‘大红袍’而提前为我编印了第一本小说集《故乡》。”《故乡》出版后,人们立即为其精美的封面陶元庆陶元庆设计封面画所倾倒。著名学者、藏书家唐弢在《晦庵书话·关于陶元庆》一文中就说过:“老实说,我买他(许钦文)的书至少有一部分是为了那些美丽的封面。”由此可见,陶元庆《故乡》封面画“大红袍”就直接得力于鲁迅的策划、推崇和出版。

1929年8月6日,陶元庆因患伤寒病在杭州去世,年仅36岁。据钱君匋先生追忆,当时鲁迅先生得知陶去世的消息后十分悲痛,还拿出300元大洋请许钦文在陶元庆生前喜爱的西湖玉泉道旁造了坟墓,题名“元庆园”。300元大洋在当时可是一笔不小的数目。鲁迅先生对陶元庆生前的扶植和死后的关爱,体现了一种大师的情怀。

三、钱君匋的“钱封面”由来

由于受到同学陶元庆的影响,钱君匋在上海私立艺术师范学校求学时,也喜欢上了封面设计。钱自幼喜好画画及书法、篆刻,因此上手很快。钱君匋说:“当时大阿姊(陶元庆)出名后,来找他搞封面设计的人很多,他忙不过来,就请我这个小学弟帮忙。”

钱君匋设计封面

1927年,钱君匋担任开明书店美术编辑,正式开始了他的封面设计生涯,先后为鲁迅译的《死魂灵》、《十月》、《艺术论》,茅盾的《雪人》、《子夜》、《虹》,巴金的《家》、《春》、《秋》、《新生》、《死去的太阳》及由开明编印的刊物《新女性》、《中学生》、《新少年》等众多书刊设计封面。钱君匋的封面设计,也直接得到了鲁迅先生的帮助和指导。钱先生晚年曾向笔者谈起第一次见到鲁迅时的情景。

那是在1927年10月,钱君匋正在宝山路宝山里的开明书店编辑部工作。开明书店的创办人章锡琛、章锡珊兄弟是鲁迅的乡友。那天午后,鲁迅来书店拜访章锡琛,他穿着一件灰布长袍。当他走进钱君匋等人的办公室时,低声询问:章老板在吗?钱君匋一眼就认出面前的就是大名鼎鼎的鲁迅先生,马上热情地告诉他:章老板就在里面一间。当鲁迅访谈结束后走出来时,章老板为他介绍了钱君匋等人,并说钱的封面装帧不错。于是鲁迅看着书架上的新书,问哪些书为钱所作。钱君匋便介绍《寂寞的国》、《破垒集》等书为其所作。鲁迅认真地看了一会后,真诚地说:“很好,有一些陶元庆的影响,但自己的风格也还明显。努力下去,是不会错的。”

当年十一月一个上午,陶元庆来邀钱君匋到横浜路景云里鲁迅家里看汉画像拓本。钱君匋记得那天是许广平开的门,鲁迅闻声从楼上下来,态度和蔼地请他们在客厅里坐下。接着,鲁迅便拿出所藏汉画像拓本的精品部分,由于篇幅过大,只能一幅幅地摊开在地上请他们欣赏,还不时地逐幅作生动的讲解。当他们向鲁迅请教如何搞好封面设计时,鲁迅吸了口烟,缓缓地说道:“我国古代的青铜器、画像石、瓦当等都有很好的图案纹样。如果能把这些东西融进封面设计,是会有民族风格的。再和欧洲的新法结合起来,就能弄出自己的面貌。”不久,钱君匋又在内山书店遇到了鲁迅,鲁迅将钱君匋介绍给了内山完造,并对内山说:“老板,这个青年是搞封面设计的,你有什么西洋美术资料可给他,如他一时付不出账,可赊账,或到年底结算。”正因有了鲁迅的关照,内山老板对钱君匋很客气,并有意识地为他提供了一些西洋美术图书。

在鲁迅先生的帮助下及自己的努力下,钱君匋继陶元庆后迅速在二三十年代的海上封面设计领域中崛起。他的封面设计力求融贯中西,讲究构图元素,风格清新雅致,因而受到文化艺术界的推崇,被誉为“钱封面”,一时间应接不暇,户限为穿。为此,他的师友章锡琛、丰子恺、夏丏尊、叶圣陶、陈抱一、陶元庆、邱望湘为他订立了一个装帧润例。唐弢先生在《晦庵书话·谈封面画》中说:“至于名家作品,陶元庆、钱君匋、司徒乔三人画得最多。君匋长图案,取材多采用植物,如禾穗、树苗、花叶之类,开明版《空大鼓》、《两条血痕》、《家庭的故事》,北新版《栀子花球》,春潮版《爱西亚》以及万叶精装本《第一年》,都没有跳出这个范围。”

二三十年代上海封面设计艺苑中,可谓大家辈出,人才荟萃,先后有丰子恺、闻一多、司徒乔、叶灵凤、丁聪等,他们均颇有造诣,自成风格。如丰子恺擅用漫画设计,闻一多擅用欧化设计,司徒乔擅用人物画设计,叶灵凤擅用图案设计、丁聪擅用漫画及人物线描,这些均使当时的封面设计呈现出佳作纷呈、流派自显的新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