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圣严法师开释人生
4366400000072

第72章

第三篇 烦恼禅第四章度己第六节敦伦尽分,人成即佛成

人的一生,走走停停,跌跌撞撞,争取到多少又错过了多少,都发生在不知不觉中,成在一瞬间,败亦在一瞬间。人总是很难摆脱对名利的追逐和对得失的在意,往往奋斗一生,也不知道生之为何。有时候,人是迷茫的,不知道自己一路奔波的意义何在,也不知道自己踮起脚尖努力想触及的目标究竟是什么;还有时候,一直抬头仰望着的本就是一个错误的角度,即使注视到脖颈酸疼,又怎么能能看到刹那间点亮天际的璀璨流星?

在浮躁、焦虑、郁闷、迷茫之风盛行的现代社会中,青年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也身处在前所未有的困境中。领悟到禅宗智慧的青年们,不能做一只挣扎的困兽,而要做一只展翅的大鹏,绝云气,负青天,击水三千,扶摇而上九万里。

展翅的大鹏也需要方向,否则飞翔就会沦为一种姿势而失去了意义。圣严法师倡导人间佛教,每一个有佛心的青年都应该找到自己的价值定位,才能够在这一方人间净土施展自己的抱负。

良宽禅师终生修行修禅,从来没有懈怠过一天,他的品行远近闻名,人人敬佩。

但他年老的时候,家乡传来一则消息,说禅师的外甥不务正业,吃喝嫖赌,五毒俱全,快要倾家荡产了,而且经常危害乡里,家乡父老都希望这位禅师舅舅能大发慈悲,救救外甥,劝他回头,重新做人。

良宽禅师听到消息,不辞辛劳,立即往家乡赶。他风雨兼程,走了半个月的时间,终于回到了家乡。

良宽禅师终于和多年没见过面的外甥见面了。这位外甥久闻舅舅的大名,心想以后可以在狐朋狗友面前吹嘘一番了,因此也非常高兴,并且特意留舅舅过夜。

家人也很高兴,心想禅师可以好好规劝一下自己的外甥了。外甥却寻思,久闻舅舅大名,要是他真的对我说教,我可要好好捉弄他一下,日后就能在别人面前吹嘘了。

出乎意料的是,晚上,良宽禅师在俗家床上坐禅坐了一夜,并没有劝说什么。外甥不知道舅舅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惴惴不安地勉强熬到天亮。禅师睁开眼睛,要穿上草鞋,下床离去。他弯下腰,又直起腰,不经意地回头对他的外甥说:“我想我真的老了,两手发直,穿鞋都很困难,可否请你帮把我草鞋带子系上?”

外甥非常高兴地照办了,良宽慈祥地说:“谢谢你了!年轻真好啊,你看,人老的时候,就什么能力都没有了,可不像年轻的时候,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你要好好保重自己,趁年轻的时候,把人做好,把事业的基础打好啊,不然等到老了,可就什么都来不及了!”

禅师说完这句话后,掉头就走。

但就从那一天起,他的外甥再也不花天酒地去浪荡了,而是改邪归正,努力工作,像换了个人似的。

良宽禅师并没有用什么大道理规劝他的外甥,只是貌似不经意间让这个“不务正业”的年轻人明白了光阴的可贵,年轻之时若不能准确把握自己生命的航向,如何能在生命的终点看到盛放的莲花?

圣严法师主张现代青年应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主要应该从以下方面着手:

青年人要在现实中把握理想。现在的年轻人多半理想多于现实,而生活正是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的艺术,所以应该将二者合理调和。学佛的年轻人切忌眼高手低,不切实际,应该理想与现实兼顾,因为我们现在所受的、所遇的,都是过去所带来的福报和罪报。所以,如果我们希望改良社会,改变环境,就必须付出努力。不努力而要求环境适合理想,可能得来更多的苦报,结果是苦多于乐,失意多于得意。

青年人要以理性智慧处理感情。感情和理智的选择需要拿捏一个分寸,太理性则冷漠、不近人情,太感性则没有原则。所以年轻人在处理任何事情的时候,都必须以清凉的智慧为依准,悲智并用,才能站在佛教徒的立场上处理好理智和感情的关系。

青年人要将有原则的个体融入到群体之中。每个人都是与群体相连的,任何一个人离开社会的链条都无法正常地生活,所以,要能够以一颗付出与包容的心融入其中。但是,佛教徒并非没有原则的乡愿,他们不计较、不争功、不诿过,却也并不是丧失原则的步步后退,不是要做一个想忍辱而又负不得重,忍气吞声之后又处处抱怨的人。学佛本意在消除烦恼,不要烦恼未曾消缺,反而被一些不必要的麻烦缠绕了心神。

青年人既要有所作为,而又不为名利心所障。圣严法师认为,真正的佛教徒是真正地在贡献,并非为了名和利。所以年轻人在制定自己的人生目标时,应该要有正确的心态,既要追求生活的充实与快乐,同时又要摒除凡尘浮名与虚利的捆绑。但是,不求名利不等于过分的谦虚,对于那种水到渠成、实至名归的名,我们不必推。事实上,很多执著于名利的人往往一事无成,而很多不求成名的人最后反而为人推崇。

太虚大师曾说过,“人成即佛成”,现代社会中一心向佛的青年人只要守住自己的责任,尽到自己的义务,敦伦本分,人即成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