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人生不可不知的365个健康常识
36436600000079

第79章 冬之吻——拥抱沉睡的灵魂(19)

(1)火候与时间:火候即烹调时所需要的温度。通常分为烈火、温火和微温火等几种。不同的食物,不同的做法,需要不同的火候。例如炒腰花和炒青菜,为了使食品脆嫩,并保持青菜的营养,就必须分批少量,烈火急炒。例如熘鱼片,烩生鸡丝,就需要微温的火候,食品才能嫩而漂亮。红烧肉类需要放在微火上很长的时间,才能味美可口,软细适中。

(2)食物的选择:选择原料时,除了注意质量好坏和是否新鲜以外,还应注意选择适用于某种烹制法的品种和部位。例如“清炖鸡”最好选用肥的母鸡,“炸八块”则需选用小鸡(小型的嫩鸡)。又如炒肉丝最好选用里脊,蒸米粉肉需用五花,做扣肉则以后臀尖较为适宜。如部位选用不当,就会影响烹调的效果。除此之外,每项食物在切法上各有其特点,也须加以注意。

(3)作料:作料与烹调的颜色浓淡有密切的关系。一般应选用上等的作料。作料中最需要的是好汤(鸡汤、肉汤)、好酱油、料酒、葱、姜、蒜、盐、醋等。例如炒和烩的食物,必须有好汤。烧鱼必须加葱、姜、料酒,以去腥味。炒脏腑类应加蒜或蒜汁等。

(4)颜色:为了使制品美观,除了食物本身之外,常常还需要加上其他颜色的配菜。例如香酥鸡的旁边可衬上生菜和胡萝卜,这样就显得分外美观;在制备时,为了使红菜更红,就需要加醋;要使青菜更绿,就需烈火爆炒。每一种做法应保留其固有的颜色,例如清蒸的食品,不应加酱油,颜色就比较好看。

(5)制品的温度:热菜必须热食,冷菜则必须冷食。食物烹制之后,应立即食用,否则会影响味道和外观。

细节提醒:

“快速冷冻,缓慢解冻” 食品冷冻保藏的基本原则是“快速冷冻,缓慢解冻”。不可反复多次冻融。冷冻过慢、解冻过快或解冻的食品再次冷冻,这都会造成食品营养成分的丢失,弹性降低,体积缩小,食用价值和营养价值降低。

肉类 适宜在室温下的空气中解冻,最好不要在水中解冻,以免营养流失。

家禽 宜在水中解冻。但未去内脏的,最好在室温下的空气中解冻,以免产生异味。

鱼类 宜在40~50℃的5%的食盐水中解冻。在这种情况下,鱼的肌肉组织恢复,味道最佳。

蛋品 可将蛋装在不透水的金属容器中,把容器浸在20℃的水中,使蛋品迅速解冻。

平衡膳食,健康之本

膳食指南有八条要求是获得健康的前提,其核心可概括为:“平衡膳食,合理营养,促进健康。”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原则的核心就是平衡膳食,全面了解其内容可以帮助理解健康饮食的含义。

平衡膳食的内容可概括为几个字:全面、均衡、适度。

所谓“全面”,是指食物应多样化,食物种类越广泛越好。这是构成平衡膳食的基础。我们已经知道营养素划分为七大类,四十多个小类,单靠一种或少量几种食物不能提供人体所需的全部营养素。例如鸡蛋是一种营养比较全面的食品,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质、卵磷脂、胆固醇、维生素B等,但是含维生素C和膳食纤维极少,如果单纯吃鸡蛋就不能获得充足的营养。但如果吃西红柿炒鸡蛋就能够补充这些不足,达到全面的营养,这就是平衡膳食的一个简单例子。因此要求人们的食谱尽可能广泛,每日摄取食物的种类应尽可能地多。

第1类:谷薯类——如米、面、玉米、红薯等,主要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B族维生素,是人体最经济的能量来源。

第2类:蔬菜水果类——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及膳食纤维,对人体健康起重要作用。

第3类:动物性食物——如肉、蛋、鱼、禽、奶等,主要为人体提供蛋白质、脂肪和矿物质。

第4类:大豆及其制品——如豆腐、豆腐干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无机盐和维生素。

第5类:纯能量食物——如食糖、酒、油脂、硬果类食物,能够为人体提供能量。

所谓“均衡”,是指各种食物数量间的比例应合理,即应达到最接近人体吸收并可维持生理健康的模式。

所谓“适度”,是指各种食物的摄入量要与人体的需要相吻合。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人体的健康。

细节提醒:

很多人认为:如果摄取多种食物,就会获得比较适当均衡的营养。其实,食物的多样性绝非良好营养的保证,即使摄取的食物品种再多,若搭配不合理,根本就谈不上适当的营养。

一天要饮用8杯水

水是生命之源,人体一切的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但是,很多人对喝水的理解仅仅限于解渴。其实喝水也是一门学问,正确地喝水对维护人的健康非常重要。

1.有的人应多喝水,有的则要少喝

对于人体而言,水在身体内不但是运送各种营养物质的载体,而且还直接参与人体的新陈代谢。因此保证充足的摄水量对人体生理功能的正常运转至关重要。那么我们每天究竟该喝多少水呢?一般而言,人每天喝水量至少要与体内的水分消耗量相平衡。人体一天所排出的尿量约有1500毫升,再加上从粪便、呼吸过程中或是从皮肤所蒸发的水,总共消耗水分大约是2500毫升。而人体每天能从食物中和体内新陈代谢中补充的水分只有1000毫升左右,因此,正常人每天至少需要喝1500毫升水,大约8杯。

浮肿病人、心脏功能衰竭病人、肾功能衰竭病人都不宜喝水过多。因为喝水太多会加重心脏和肾脏负担,容易导致病情加剧。而对于中暑、膀胱炎、便秘和皮肤干燥等疾病患者,多喝水则可对缓解病情起到一定效果。此外,人在感冒发烧时也应多喝水,因为体温上升会使水分流失,多喝水能促使身体散热,帮助病人恢复健康。而怀孕期的妇女和运动量比较大的人水分消耗得多,也应多喝水。

2.每隔1小时喝1杯

很多人往往在口渴时才想起喝水,而且往往是大口吞咽,这种做法也是不健康的。喝水太快太急会无形中把很多空气一起吞咽下去,容易引起打嗝或是腹胀,因此最好先将水含在口中,再缓缓喝下,尤其是肠胃虚弱的人,喝水更应该一口一口慢慢喝。

至于喝水时间,喝水切忌渴了再喝,应在两顿饭期间适量饮水,最好隔1小时喝1杯。

睡前少喝、睡后多喝也是正确饮水的原则,因为睡前喝太多的水,会造成眼皮浮肿,半夜也会老跑厕所,使睡眠质量下降。而经过一个晚上的睡眠,人体流失的水分约有450毫升,早上起来需要及时补充,因此早上起床后空腹喝杯水有益血液循环,也能促进大脑清醒,使一天思维清晰敏捷。

细节提醒:

(1)不喝生水。实验证明,一滴生水中大约有4000万个细菌,另外还有寄生虫卵;其中的伤寒、痢疾杆菌在水中可以活到1个月。

(2)口渴时不要大量饮水。一下子饮水过多,会使胃液中断,导致胃肠的吸收能力减退。大量的水集聚在胃肠中,还使人的胸腹感到胀满,因而有碍于健康。

(3)大量出汗后应喝盐开水。大量出汗会使人体耗去大量水分,这时应该及时予以补充,以免导致脱水。

但在大量出汗的时候,随着汗液的排出,盐分也会随之排出人体,因而需要喝一些含有盐分的开水,一般以500毫升水放1克盐为宜。

(4)饭后不宜马上饮茶。饭后饮茶会导致人体内铁质不足。因为茶叶中的单宁酸和食物中的铁质混合后会产生沉淀,这就妨碍了人体对铁质的吸收利用。

(5)睡前不宜饮茶。在晚上睡前如果饮了茶水,其中的茶碱会对大脑皮层产生兴奋作用,会引起多尿和失眠。

节日不能暴饮暴食

在逢年过节、朋友聚餐、结婚等喜庆日子里,亲朋好友欢聚一堂。桌上佳肴美酒美不胜收,胃口豁然顿开,于是开怀畅饮,笑逐颜开,深感一生难得几回醉,更愿一醉方休。

但是,你知道吗?在暴饮暴食之后,身体中的组织液、血液以及神经系统中的递质,都在发生剧烈变化,产生种种危险因素,威胁人的健康甚至生命。这是因为大量油腻或刺激性强的食物一举涌入消化道中,增加消化道的负担,损害消化道内壁粘膜,而且还促使消化腺分泌亢进,诱发许多疾病。胃病就是其中之一。

暴食不仅直接刺激胃壁,使娇嫩的胃黏膜受到损伤,而且还通过胃壁扩张,刺激胃酸大量分泌。此外,菜肴、菜汤和调味品也有促发胃酸分泌的作用。大量酗酒也损害胃黏膜的屏障功能。胃、十二指肠粘膜,由于受到刺激和侵蚀,导致充血、水肿,严重时还出现糜烂、溃疡、甚至出血。此时病人常有饱胀、反酸、嗳气、上腹部不适、疼痛、恶心和呕吐等症状。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胃病。胃病,实际上是胃炎和胃、十二指肠溃疡的总称。

已有胃病的人,如再暴饮暴食就可并发胃出血。此时患者可呕血或排出柏油样大便。如短时间内出血量大又未及时治疗,血压就会下降呈休克状态;如患者腹部呈板状硬、压痛及反跳痛,X线检查发现膈肌下有游离气体,说明这时已并发胃穿孔。由于大量消化液、食物和空气进入腹腔,引发腹膜炎和中毒性休克而危及生命。

还有,暴饮暴食可使消瘦的人原有的胃下垂加重。胃下垂的人,饭后常感腹胀,上腹部持续性疼痛。进食越多,疼痛时间越长,甚至恶心、呕吐,并因消化不良、吸收减少而更加消瘦。

大量食物突入胃腔,超过胃容量时可引起胃扩张。急性胃扩张,常在食后1~2小时突感上腹部或脐周持续性胀痛,伴有顽固性呃逆和频繁呕吐,吐出棕绿色酸臭液体或咖啡样残渣,同时又感到口渴,但一喝水就吐。吐后腹痛并不减轻。上腹部高度膨胀,摇动躯干可听到振水声。严重者,如不及时处理可发展到胃壁坏死、穿孔、休克,甚至危及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