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农村文化娱乐常识——雕塑
34781200000003

第3章 原始雕塑

(第一节)雕塑艺术的发端

雕塑是一门最古老的艺术。如果说人与动物的分界是制造工具,那么,从人类出现的那一瞬间开始,人类就制作了第一件雕塑品——工具。原始人制作工具是为了用,但在今天的人的眼里,这些工具中则蕴藏着艺术性。工具的制造并非漫无标准,而是有一定目的。加工中对原始材料的取舍,是建立在使用上。在使用时多次重现的重量感、力量感、速度感、锐利感以及粗糙或滑润的触手感等等,经过复合,就形成一种工具的制造标准,这种标准就是原始人制造工具时的主观取向,也是原始人的审美标准。从审美标准出发制作的工具,已不是原来意义上的工具,而是带有许多非实用的成分在内,即有了我们今天所说的“形而上”的价值。所以,我们今天便可以将它们视为艺术品。

我们今天无法确知原始人如何看待他们的艺术品;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实用和好用必然是一件好的工具的标准。原始人的木器工具不易保存,至今已见不到一件实物。石器工具,各地出土甚丰,为今天的研究提供了根据。由于石质各异和加工的不同,这些石器在形状、体积和加工工艺上各不相同,因而在观看时就会产生不同的感受。这些石器可以使人产生速度、锋利、厚重、浑圆等诸种不同的联想,可以使人从那些微妙的曲线和或急或缓的块面转折中产生不同的节奏感,也可以使人从石器的质地和色泽中得到纯正、火热、粗涩、温润等等感受。在原始时代,一件完美的石器的形成,往往是数万年乃至数十万年历史的积淀,这些貌似平凡的石器是人类对美的追寻的最古老的记录。虽然这些艺术品没有具体的情节可告诉我们,但我们仍可从中感受到先民在洪荒时期创业的艰辛。这些艺术品,是混沌初开时,人类的远祖们在莽莽天地间发出的智慧之光。中国遗存的原始雕塑,绝大多数是新石器时代的。它们主要被发现在黄河流域的裴李岗文化、磁山文化、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齐家文化;长江流域的河姆渡文化、马家浜文化、大溪文化、菘泽文化、良渚文化、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辽河流域的洼村文化、红山文化、新乐文化等文化遗址中。从雕塑的品种来看,新石器时代已具有今天所说的浅浮雕、高浮雕、圆雕等所有形式。从材质来看,石、骨、玉、牙、木、泥、蚌、青铜、红铜等,都是原始人雕塑的材料。如石雕,有河北武安磁山文化的人面石雕,辽宁东沟后洼下层文化的滑石人像,四川巫山大溪文化的双人面石雕等;如象牙雕,有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的鸟形匕,山东泰安大汶口的透雕梳等;如骨雕,有陕西西乡仰韶文化人头像,山东泰安大汶口文化镂空雕筒等;如木雕,有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的“渔”及新疆罗布淖尔新石器时代的男女人像等;如青铜、红铜雕塑,有甘肃东乡马家窑文化的青铜刀,青海贵南齐家文化的七角星纹铜镜等等。留存至今的原始雕塑,从数量和重要性来看,当属岩刻、陶塑和玉雕。

一、岩刻

人类刻绘在露天的岩壁上的作品,被统称为岩画。若细分,则可分为岩画和岩刻。岩刻自然计入雕塑范围内。

1.地域的划分与时期

中国的岩刻,除台湾和江苏几处外,基本上都分布在今天称之为“西部”的省、区里。如内蒙、新疆、甘肃、青海、宁夏、西藏等。

就时期而言,中国的岩刻从约二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开始直至近、现代。其中著名且价值较大的有:内蒙阴山岩刻、内蒙桌子山岩刻、宁夏贺兰山岩刻、甘肃黑山岩刻、青海舍布齐沟岩刻、新疆库鲁克岩刻、新疆昆仑山岩刻、新疆阿勒泰岩刻、西藏阿里岩刻、台湾高雄岩刻、江苏连云港岩刻等。

2.题材内容

中国的岩刻,是研究中华各民族生产、生活、原始信仰不可多得的材料。其中记载远古先民活动和对世界的认识的那些图形,尤为重要。如内蒙阴山岩刻,根据目前的研究,上限距今约一万年以前,下限可至近代。阴山岩刻是我国古代北方各游牧民族历史进程的缩影。在总数约一万幅的图形中,内容非常丰富。如狩猎骑射、放牧牲畜、各种动物和日月星辰、天地神祇、穹庐毡帐、车辆畜圈、原始数码、图形符号、手印蹄印以及各种民族文字等。我国北方草原古代的经济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在这些岩刻中反映出来。

又如新疆昆仑山岩刻,位于且末县东南约180公里的昆仑山木里恰河山口处,大部分集中在河的东岸;从河岸山脚20米到80米高处的大小不同的黑色岩石上,凿刻着几千幅岩刻。据有关学者考证,认为当完成于公元前1 000年的前半期。那些明显表示了男女交媾的画面和刻有数十成群的小人儿,表达了人们对于人口繁衍、氏族昌盛的愿望。再如江苏连云港岩刻的天体图像,有太阳、月亮、星星、云彩,其中一条长6.25米的带状图形,可能是对银河星云的刻画。这些图像都是新石器时代的人们观察宇宙的宝贵记录。

二、陶塑

最能代表中国原始时期雕塑实物的应是新石器时代的陶塑。

它们是使用泥土这种软材料加工成形后,经火烧制而成。我国陶器的制作最迟也不会晚于一万年,从发现的陶塑实物来看,如1977年河南新郑县裴李岗出土的陶猪,1978年河南密县莪沟出土的陶塑人头,均属裴李岗文化,时间也可追溯到8 000年前。从8 000年前至4 000年前的原始社会末期,遍布于中华大地的原始人创造了数不清的陶塑,正因为有这个极大的基数,才使这种易碎易毁的艺术品虽经几千年岁月的淘洗,至今仍有相当数量遗存下来。

1.基本类型及其分布

新石器时代的陶塑,主要分为三种类型:附饰于器物的陶塑(某一器物的附加装饰);拟形(人或动物)的陶器(与器物复合在一起,成为一种模拟某一生物形态的既实用又美观的器物);独立的泥、陶塑作。第一类见于各地,以黄河中上游的仰韶文化为代表,如人头盖瓶、浮雕蜥蜴罐等;第二类以黄河下游的大汶口文化为代表,如狗形器、猪形器等;第三类以长江下游的河姆渡文化、西辽河流域的红山文化、长江中游的石家河文化为代表,如陶女神像、陶鸟、陶猪、陶鱼等。

2.艺术特色

原始社会的陶塑作品,其意义是比较模糊的,但其表现手法或朴拙、或直率、或随意,艺术语言朴实明白,艺术效果强烈感人。如那些捏塑的小动物,夸张、概括,自由而不经意,处处体现出一种随意的美,稚拙的美。又如那些拟形器,将实用的器物大胆地变形为人或某一动物(生活中的或想象中的)。且不论这些拟形器是不是真正的实用器物,但它们的艺术效果是非常强烈的。例如1975年陕西华县出土的仰韶文化时期的鹰鼎。鹰的前胸为鼎腹,饱满壮实;双脚与尾为鼎足,粗壮有力;后收的双翅围过鼎的中后部,形成一种前扑的动势;配上鹰头的大眼、利喙,使这只鹰显得威风八面。凡见过此鼎的人,没有不惊叹它的非凡气魄的。原始人的思想观念与现代人差距甚远,因而绝大多数原始雕塑的真实意义令人费解,但原始雕塑的艺术效果又是强烈的,因此原始雕塑就总是因带着一种历史的神秘感和艺术语言的力量感而有着永久的魅力。

原始陶塑中还有两个方面应引起充分注意:其一,红山文化中的女神像及女人体形象。作为中国雕塑写实性强的代表,红山文化中的女神像和女人体可以说是最早的高水平作品。其二,仰韶文化中的肖像似人头像。仰韶文化中有多种表情、造型各异的人头像,其传达情感的细腻,既让人惊奇不已,也使人感到不可思议。

由于有了这些作品,就可以肯定地说:富于奇幻的夸张变形手法和富于肖形的写实求真手法,是中国雕塑从原始时期直至现代的两种并行不悖、持续发展的艺术形式。

三、玉雕

中国原始社会的玉器,出土于新石器时代从早期到晚期的不同文化层中,分布东起台湾,西到新疆、西藏;北起内蒙,南到广东的广大地区内。其中,西辽河流域、黄河中下游、长江下游是出土玉器密度最大、数量最丰的三个地区。而这三个地区又以西辽河流域、长江下游一北一南两地成就最斐然。

1.红山文化玉器

西辽河流域的红山文化玉器多动物造型,从这些动物造型中,可追溯到中华文化中一些崇尚物产生的缘由。如红山文化中的玉龙,被称为中国第一龙,原因是它是中国最早的立体龙形象。作为历史的见证,玉龙出现的年代,正是父系氏族取代母系氏族的时期,因此,龙在中国历史上,虽有雌雄之说,但主要形象,始终是代表阳性的神物。不过红山文化中的玉龙,远没有后世的龙那样张牙舞爪、神气活现,而基本上是一种爬虫的形式。其中一件名为猪首龙(辽宁建平县出土),犹如一个动物的胚胎蜷曲着身子。另一件黑色玉龙(内蒙翁牛特旗出土),虽然在蜷曲的基本原型上身子已展开许多,仍还未出现脚和爪。这两件玉雕,已开始出现利牙(猪首龙)和角的雏形(黑玉龙)。

2.良渚文化玉器

长江下游即今江浙一带,从7 000多年前的河姆渡文化开始,中经马家滨文化、崧泽文化、阴阳营文化,到新石器时代后期的良渚文化,陆续有玉器出土,而良渚文化玉器,以其数量多、品类繁、雕琢精美而被视为中国新石器时代玉器的最突出代表。如果说红山文化的玉器,是以保留玉材天然色泽的动物形象造型(龙、龟、鸟、鱼等),表现了活跃的生命力为其成就的标志,那么良渚文化的玉器,则是以浮雕精美的几何形象造型(琮、璧、钺、璜、冠状饰等),以内蕴的礼仪特性为其成就的标志。但就玉器的丰富文化性而言,当然首推良渚文化玉器。

(第二节)原始雕塑的文化内涵

原始人没有给我们留下可供研究的文字和有确切意义的图像材料。今天人类学所下的一切结论都是间接的和推演出来的。讨论原始雕塑的文化内涵,依然是根据远古的人类留下的这些历史片段或“零件”,来推演和想象出彼时彼地我们的祖先的所行所思。

一、人类最基本的欲求

原始社会的物质生产程度或文明程度,还不可能使原始人去为艺术而艺术。他们追求艺术的完善形式,往往与他们最基本的需求相联系,因而他们对美的追求,是人类最基本最起码的要求。

或者说,原始人的审美是一种低层次的审美。这些审美可以简括地归为以下三类:对生存的祈福;对物种延续的期望;对最起码的愉情娱性的要求。

二、原始宗教的痕迹

通过原始艺术的一些作品,如造型雷同的旧石器时代石球、新石器时代彩绘石斧、某些造型和功用特殊的陶塑用具等,可以看出一些原始先民的宗教态度,即原始宗教的内容。这些内容主要集中在原始信仰和灵魂崇拜者两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