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雪夜归人》写京剧名伶魏莲生自视艺高名重,对自身的处境感到欣慰和满足。他与官僚宠妾玉春相识,这位青楼出身的女子虽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但她却十分明白,自己不过是别人手中的玩物,处在既可怜又可悲的位置。她告诫魏莲生不可安于眼前,应有清醒的自知,知道“人该是什么样儿,什么样就不是人”。他们二人真诚相爱,在出逃前夕事情败露,一对有情人终被拆散。20年后,在一个大风雪之夜,两人相向而来,固执地寻找他们当初的定情处,可是未及谋面,魏莲生即死于皑皑雪夜之中,玉春满怀伤痛,不知所终。
这部戏表面上写的是爱情悲剧,实际上宣扬的是人文思想。
剧中的感情戏写得深婉动人,充满着浓郁的诗意。
(第四节)讽刺喜剧的潮流
抗战以后,国民党政府迁都重庆。由于其政治黑暗、官僚腐败、消极抗日,因此激起人民群众的不满,遂掀起一股讽刺喜剧的创作潮流。
陈白尘(1908~1994年),是一位讽刺戏剧作家。1940年,即出版了喜剧集《后方小喜剧》。1942年创作了《结婚进行曲》,写一对年轻人既要追求人身权利,又要反抗庸俗的社会积习,由此陷入了令人哭笑不得的尴尬境地。早在抗战之初,由于产生了一些暴露当局政治腐败和现实黑暗的喜剧,便引发了“暴露”问题的讨论,剧作家们认为,一个自信的民族绝不讳疾忌医,它应当在笑声中告别过去。政治讽刺剧《升官图》,就是在这样的氛围中涌现的。
这部创作于1945年的三幕喜剧,代表着中国现代讽刺喜剧的最高成就。剧中,两个被人追赶的强盗躲入一所旧宅,在阴暗中沉沉入睡,进入梦乡。梦境中发生了一次农民暴动,愤怒的群众推倒了县衙,县长被打伤,秘书被打死。强盗甲乙便乘机冒名顶替。利欲熏心的一帮官员也包庇他俩,为的是坐稳自己的位子,连原县长夫人也默认现实,以保持原有的威仪。乌烟瘴气的县衙里,活跃着一帮昏庸无耻的东西:警察局长局身材奇短,却偏爱全副武装,总是扬言,要把全城的人杀光;财政局局长脑满肠肥,最善于中饱私囊和巴结逢迎,他还与县长夫人狼狈为奸,为虎作伥;工务局局长“外号摩登假宝玉,洋装西门庆”,是个不务正业的浮浪子弟。……两个强盗与这帮人混在一起,居然是浑然一体。警察局局长还将他妹妹许配给假县长,而这位小姐在汽车、洋房面前,竟也不再矜持,欣然前往。后来,省长大人到此地视察,原本勾心斗角的一帮小丑则又沆瀣一气,干出了许多营私舞弊的勾当。没想到的是,省长这位“仪表非凡”的人物敛财有奇招,以头痛为名专要足赤金条,待到钱袋涨满,原来的县长夫人又投向他的怀抱。正当这伙无耻之人春风得意时,愤怒的群众冲杀进来,群妖的闹剧收场了,两个强盗的美梦也做完了。
《升官图》借鉴了《钦差大臣》的喜剧构思和中国传统戏曲中的丑角造型,该剧的中心内容是梦境,但故事本身却相当完整。它对吏制腐败、恶人横行、庸俗无耻的社会现实,做了淋漓尽致的暴露和嘲讽。
此外的喜剧创作还有老舍的《残雾》、杨绛的《称心如意》和《弄假成真》等。
(第五节)近现代话剧历史
一、新剧时期
1906年,受日本“新派”剧启示,留日学生曾孝谷、李叔同等组织春柳社。1907年在日本东京演出《茶花女》《黑奴吁天录》。同年,王钟声等在上海组织“春阳社”,演出《黑奴吁天录》,这就是“话剧在中国的开场”。这种以对话为主要手段的舞台剧被称为新剧,后又称文明戏。以后10年间,上海、北京、天津、南京、武汉先后出现文艺新剧场、进化团、南开新剧团、新剧同志会等一批新剧团体,演出《热血》《共和万岁》《社会钟》等剧目,受到民众热烈欢迎。辛亥革命失败后,新剧逐渐衰落。这时期的代表人物是欧阳予倩。
二、爱美剧时期
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人物胡适、陈独秀、傅斯年等人对新剧启发民众觉悟的力量给予特别的关注,推崇介绍易卜生的社会问题剧。1919年胡适发表的独幕剧《终身大事》是他们主张的代表。同时,陈大悲、欧阳予倩等人响亮地提出“爱美剧”非职业戏剧的口号,先后成立民众剧社、辛酉剧社、南国社等戏剧团体;《获虎之夜》《名优之死》(田汉),《三个叛逆的女性》(郭沫若)、《一片爱国心》(熊佛西)、《泼妇》(欧阳予倩)、《一只马蜂》(丁西林)等一批优秀剧目诞生,为中国话剧建立了重要的文学基础。1922年留美专攻戏剧的洪深回国参加戏剧协社,针对文明戏的不良习气,从剧本、舞台纪律、导演制建立等方面大胆改革,推行男女合演,从而形成完整的话剧艺术体制。1925年北京艺术专门学校戏剧系成立,为话剧人材的培养提供了一块阵地。田汉主持领导的南国艺术运动,最能体现20世纪20年代新兴话剧的精神。1924~1930年先后上演了不少反帝反封建剧目,培养了陈凝秋、陈白尘、赵铭彝、郑君里、张曙、吴作人等一批艺术骨干。1929~1931年欧阳予倩主办广东戏剧研究所,出版《戏剧》刊物,组织演出《怒吼吧,中国》等几十个剧目。欧阳予倩、洪深、田汉被公认为中国话剧的奠基人。1928年洪深创意将英文Drama译为“话剧”,区别已陈腐的“新剧”,中国话剧从此定名。
三、左翼戏剧时期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1929年上海艺术剧社成立,提出“无产阶级戏剧”的口号。1931年1月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成立,从此中国话剧进入以左翼戏剧运动为主的发展阶段。左翼“剧联”总盟设在上海,领导北平(今北京)、南京、广州、杭州等分盟,建立50多个左翼剧团,演出《血衣》《乱钟》《怒吼吧,中国》《香稻米》《回春之曲》等大量进步话剧,涌现出夏衍、于伶、陈白尘、宋之的等一批新剧作家以及章泯、金山、赵丹、舒绣文等舞台艺术家。1935年上海业余剧人协会成立,演出《娜拉》《钦差大臣》《大雷雨》《武则天》《太平天国》,40年代剧社演出《赛金花》等大型剧目,舞台艺术水平大大提高。1934~1937年青年剧作家曹禺的著名剧作《雷雨》《日出》《原野》问世;1933年中国第一个营业性剧团中国旅行剧团诞生并坚持14年之久;1932~1937年河北定县农民戏剧实验在做话剧尝试;“红色戏剧”在江西、湖北、湖南、广东、福建等革命根据地十分活跃,演出《二七惨案》《八一南昌起义》《我红军》等几百个剧目,极大地鼓舞了根据地军民的战斗士气。1935年在南京成立国立戏剧学校,以后14年中培养学生千余名,演出独幕、多幕剧近180出,活动遍及苏、湘、鄂、川等省,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
四、延安和解放区的话剧
1935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结束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地区。
在此后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戏剧不断发展。在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精神鼓舞下,戏剧工作者深入民众,吸取民间艺术营养,描写现实生活,取得了很大成绩。
在整个抗日战争时期,一些原在重庆、上海的戏剧工作者纷纷投奔延安,壮大了这里的文艺力量。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成为他们的聚集地。由于他们不熟悉当地的生活,因此在一个时期,便以搬演大戏、名戏为主。演出过果戈理的《钦差大臣》、契诃夫的《求婚》、包戈廷的《带枪的人》等俄苏戏剧,也演出过《日出》《北京人》《塞上风云》《法西斯细菌》《太平天国》等国内著名剧作。仅1938年至1940年初,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戏剧系及其附属的实验剧团,就演出戏剧达100多场次。延安的戏剧工作者在创作方面也显示了自己的实力,其中比较有影响的有王振之的《流寇队长》、沙可夫的《团圆》、姚时晓的《棋局未定》、李伯钊等的《农村曲》等。
1942年,毛泽东发表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之后,延安地区和各战斗部队的群众性的文艺活动开展起来,秧歌剧、独幕剧比较流行,话剧反映现实的力度明显加强。
1943年,吴雪等人创作了多幕喜剧《抓壮丁》。这是一部喜剧,写国民党统治区域腐败的兵役制度,使得地方官吏刮尽民脂民膏,该服役的根本不去,而不该服役的却被送上前线。它以喜剧和闹剧手法,讽刺了国民党强行征兵的丑行。
1944年,由姚仲明、陈波儿编剧的话剧《同志,你走错了路》在延安中央党校上演。这也是一个比较有影响的剧目。它描写抗战初期党内关于统一战线问题的思想斗争,写八路军某部联络部部长因对国民党顽固派放松警惕,致使部队遭受严重损失,后来在事实面前,他开始觉醒。
在正确思想的领导下,才挫败了敌人,挽救了部队。活跃在华北的一支演剧队伍——抗敌剧社,不仅深入敌占区、游击区宣传抗日,而且在解放战争中随部队转战沙场,创作并演出了很多话剧。《李国瑞》,杜烽创作于1944年,它以真实的士兵生活入戏,表现落后士兵李国瑞向先进转化的过程。
延安时期戏剧成就的重要标志,是鲁迅艺术学院集体创作,贺敬之、丁毅执笔的优秀多幕剧《白毛女》。
《白毛女》是根据河北一带的民间传说创作的,(1945年)是一部新歌剧,但舞台风格却有类于话剧,是话剧的表现形式与民谣巧妙结合的产物。剧中,穷佃户杨白劳因欠下地主的高利贷,被逼身亡,其女喜儿又被抢去为奴。地主将其奸污后,又企图卖掉,逼得她只身逃入深山。因常年吃不到盐,见不到阳光,致使毛发变白,成了“白毛女”。共产党解放了她的家乡,才使她重见天日,过上正常人的生活。这个剧表现了“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的主题。
解放区的戏剧,从思想内容看,贯彻了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展现了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现实,塑造了比较鲜明并富有生活气息的人物形象。
解放区的戏剧还十分注意话剧的大众化问题,并在探索民族形式的过程中,做了有益的尝试。话剧语言力求通俗化、生活化,戏剧形式也以满足人民群众的欣赏习惯为前提,新歌剧与秧歌剧的出现,可看作是戏剧继承民族艺术传统,借鉴为群众所喜闻乐见的艺术手法的结果。
解放区的戏剧,其主题思想往往具有较强的政治倾向性,并且比较注重为谁服务和怎样服务的问题。这在当时,无疑会对加强戏剧的现实性,反映现实生活的本质起到积极的作用。
解放区的戏剧反映了现实生活,探索了戏剧的民族形式,为解放后中国话剧的大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