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煮文嚼画
34610300000099

第99章 芋

上海画家朱屺瞻在九十四岁时,画了一幅极有气势极华丽的芋头图,是一个大斗方。他用浓淡墨蘸赭于画的右部涂出一只大竹篮,竹篮的小部分伸出画外,篮柄直达画的顶上端,篮子里画着几只大芋头,篮子左边斜靠着一只大芋头;左上角大字题款为:“蹲鸱劝加餐,风味亦可人。录宋人句。乙丑新春画于上海梅花草堂。朱屺瞻时年九十有四。”他画的芋头别出一格,以浓重的曙红涂出芋端的茎芽及鳞片;以赭石涂出芋身,再以焦墨略略点染。整幅充满着热烈的气氛,茎芽及鳞片如一束束火苗,让人猛想起火中煨芋的情景,似可闻扑鼻之香。

而李苦禅所作的《煨芋图》,则是另一幅景象,画的右上角,浓淡墨简洁地画出一火盆,盆中红焰跳跃,盆边交叉摆放两支夹炭的铁筷子,画的左下角,堆放几片芋叶,叶上置几只已煨熟呈微黑的芋头。其生活气息十分浓郁,可想这位老画家对往昔贫寒生活的温馨回忆。

芋,名芋艿、芋头,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叶如盾形,叶柄长而肥大,地下有肉质的球茎,可食用亦可药用。在我国南北方,芋都是一种常见的蔬菜。因芋头含有淀粉及多种营养成分,在过去往往以其当粮。齐白石曾在《齐白石自述》中说:“在青黄不接的时候……田里有点芋头,母亲叫我去刨,拿回家,用牛粪煨着吃,后来我画芋头,总会想起当年的情景,曾经题过一首诗‘一丘香芋暮秋凉,当得贫家谷一仓,到老莫嫌风味薄,自煨牛粪火炉香’。”

因齐白石出身于农民,曾亲自耕种于田间菜畦,熟悉各种农作物,在成了画家后,常拿来入画,笔端充满了一种纯朴的感情。他画芋,以淡红画芋端的茎芽,以淡墨涂出芋形,稍干后,以浓墨点画芋身的细毛,再略点赭石,似乎芋头刚从泥中掘出。

“芋”,又有覆盖之意,引申为居住。《诗·小雅·斯干》:“君子攸芋。”《毛传》:“芋,大也。”郑玄笺:“芋当作幠;幠,覆也。”王引之《经义述闻》卷六:“芋,当读为宇;宇,居也。”

芋的地下球茎,除称之为芋艿、芋头之外,又称之为芋魁。《汉书·翟方进传》:“饭我豆食羹芋魁。”王念孙《广雅疏证》卷十上:“芋之大根曰蕖,蕖者,巨也,或谓之芋魁,或谓之莒。”说球茎为根,自然是一种常识之误。

芋不但适应田园种植,也可生长于山地,山民称之为山芋。过去的深山古寺,出家人常以山芋充粮,而且以此清苦生活来锤炼向佛的意志。故近代名僧八指头陀有诗云:“参透衡峰芋火禅,江河湖海只随缘。”

芋头又可称之为榾柮。榾柮原意为木块、木疙瘩,因芋头形、色与之近似,故有榾柮之谓。

张端义《贵耳集》卷上:“嵩山极法堂壁上有一诗曰:‘……争似潢炉煨榾柮,慢腾腾地暖烘烘。’”因出家人常煨芋充饥,便将榾柮引伸为芋头。

浙江老画家诸乐三,为吴昌硕入室弟子,在一幅《芋头》画中,画两只硕大的芋头及几只小芋头,他以淡硃磦画芋端茎芽,以淡墨干笔扫出芋形,以湿浓墨画芋毛,或疏或密,很具神韵。题款云:“风雪侵茆檐,瑟缩寒彻骨。值此隆冬时,地炉煨榾柮。童年时常就炉火煨熟芋头,食之味极甘美,如此景象能不令人神往乎?乐三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