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怎么喜欢牡丹,觉得它是—种很俗艳的花,尤其是历来赋予它的“富贵”含义。
花草本来是无贵无贱的,全是人作祟,以自身所处社会的尊卑有序,便把花草也划分成三六九等,于是牡丹便成了“花王”。说牡丹开花早,四月便已是姹紫嫣红,其实比它开花早的还有梅花、山茶、水仙,有什么稀奇呢?说牡丹花型大,但自然界花型大的品种有多少?木芙蓉、夹竹排、绣球花,都是花大如球。
我国栽种牡丹年深月久。《通志》曰:“牡丹初无名,依芍药得名,故其初曰木芍药。”可见它的出身并不显赫,连个名字都没有。在秦汉以前,它的历史不可考,履历表上是一片空白。它的富贵气是唐代开元时才有的,那时它盛开于长安,且又天下太平,映照出一派堂皇景象,达官贵人突然青睐于它,由此而产生了许多名贵品种:姚黄、魏紫、文公红、状元红、娇客三变……到了宋代,洛阳成了牡丹之国,冠领天下。当今山东之菏泽,亦成了牡丹之领地,一时车马如潮。
文人墨客,常常以牡丹入诗入画。唐明皇与杨贵妃赏牡丹于沉香亭,并召李白同往,命其作诗。一向清高脱俗的谪仙人,居然写了三首《清平调》,来歌颂杨贵妃,令千古士子赧颜。其三云:“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
明代的文学家、诗人、画家徐青藤对李白这段影尘旧事似乎一直耿耿于怀。他一生坎坷,十分嫉恨权贵,充满着强烈的叛逆精神。他画牡丹不着色,以墨写之,并题了一首语含尖刻的诗:“墨染娇姿成淡匀,画中亦足赏青春。长安醉客靴作祟,去踏沉香亭上尘。”他不说李白是有心“谀上”,却说是靴子作怪,引诱李白去了沉香亭。
齐白石也是个出身寒苦的丹青大师,他画过一幅《墨牡丹》发泄心中的不平之气,题款曰:“衣上黄沙万斛,家中破笔千枝,至死无闻人世,只因不买胭脂。”
到底是不肯趋时近利者,鲜少矣。
有一位旅京的画家来信说,如今的老板、经理,都附庸风雅,买画悬之于壁,但所索题材却是惊人的相似,一为老虎,二为牡丹,前者以喻自己一啸威震天下,后者则自矜富贵。他说他一概谢绝,他喜欢画幽兰、篱菊之类。
但画艳丽牡丹者,到处皆是,买方与卖方两心契合,有什么办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