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中华养生语典:民谚中的99条养生金言
34260600000085

第85章 扎针拔罐,病去一半

针灸和拔罐是我国民间长期以来防病治病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我国传统医学中一朵独放异彩的奇葩,现已为世界许多国家所推祟和应用。“扎针拔罐,病去一半”,这句谚语的意思是说,扎针和拔罐对于很多疾病都有显著的疗效。

1扎针“扎针拔罐,病去一半”中的“扎针”,指的是我们现在常说的针灸。针灸是针刺和艾灸疗法的合称。针灸疗法是运用针刺和艾灸的物理性刺激,通过腧穴与经络的传导作用,调动人体内在的抗病能力,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针灸疗法对于许多疾病都有非常显著的疗效,如针刺太阳穴,可治头痛;针刺地仓穴、合谷穴等,可止牙痛;针刺内关穴,可止心悸;针刺足三里穴,可治肠胃疾病等。针灸疗法工具简单,不用药物,治疗方便,收效迅速。针灸疗法对人的健康,主要有以下好处:

(1)疏通经络

针灸最基本最直接的治疗作用,就是疏通经络。疏通经络的作用,就是使淤阻的经络通畅,而发挥其正常的生理作用。经络“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运行气血是其主要的生理功能之一。经络不通,气血运行就会受阻,临床表现为疼痛、麻木、肿胀、淤斑等症状。针灸疗法选择相应的腧穴和针刺手法,可使经络通畅,气血运行正常。

(2)调和阴阳

针灸治疗最终要达到的目的,就是调和阴阳。疾病发生的机理是复杂的,但从总体上可归纳为阴阳失衡。调和阴阳的作用,就是可使机体从阴阳失衡的状态向平衡状态转化。针灸调和阴阳的作用,是通过经络阴阳属性、经穴配伍和针刺手法完成的。

(3)扶正祛邪

针灸扶正祛邪的作用,就是可以扶助机体正气及祛除病邪。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正邪相争的过程。针灸治病,就是在于能发挥其扶正祛邪的作用。

针灸疗法还有许多优点:有广泛的适应症,可用于内、外、妇、儿、五官等科多种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治疗疾病的效果比较迅速和显著,能提高抗病能力,具有镇静、镇痛等作用;操作方法简便易行,医疗费用经济;没有或极少副作用,基本安全可靠,又可以协同其他疗法进行综合治疗。这些都是针灸始终受到大众欢迎的原因。

2拔罐

拔罐就是运用杯、筒或罐,排除内部空气,产生负压,使其吸附体表,得以治疗疾病的方法。拔罐是通过局部的温热和负压作用,引起局部组织充血和皮内轻微的淤血,促使该部位的经络通畅,气血旺盛,同时驱邪外出,具有活血行气、止痛消肿、拔毒散结、退热散寒、祛风除湿等作用。拔罐疗法采用的工具有许多种,有玻璃罐、陶瓷罐、竹罐、橡胶罐等,甚至家中的罐头瓶也可以用于拔罐。常用的拔罐方法有火罐法、水罐法、抽气罐法、闪罐法、走罐法、留罐法、刺络拔罐法等。

拔罐疗法是传统中医常用的一种治疗疾病的方法,这种疗法可以逐寒祛湿、祛除瘀滞、拔毒泻热,具有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解除疲劳、增强体质的功能,从而可以达到扶正祛邪、治愈疾病的目的。所以,许多疾病都可以采用拔罐进行治疗,尤其是一些慢性病,采用拔罐治疗效果更好。

(1)感冒

感冒了头昏、鼻塞、肩背酸痛,这时在肩膀和后背上拔上几个罐,立时会感觉肩背松快,头脑清醒。

(2)慢性咽炎

对于慢性咽炎,药物治疗往往难以令人满意,可要是时不时地在脖子前面的廉泉穴或天突穴拔上个罐,会让人感觉到不那么“堵得慌”。

(3)慢性鼻炎

对于慢性鼻炎,在后背脊柱两侧的膀胱经第一侧线用走罐法治疗,效果非常好。

(4)痛经

拔罐对寒湿凝滞型和气滞血淤型的痛经效果明显,可在腹部的中极、归来、天枢穴和背部的肝俞、肾俞穴上拔罐。月经期间禁用拔罐。

此外,运用拔罐疗法还可以消除疲劳,恢复体力,养颜美容。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人是不能拔罐的。心脏病、血液病、皮肤病患者,皮肤损伤者,精神病患者,肺结核及各种传染病者,各种骨折者,极度衰弱、过度疲劳者,孕妇,月经期妇女,过饱、过饥、过渴、醉酒者等,应慎用或禁用拔罐疗法。

贴心叮咛拔罐后并非印迹越深就越好

很多人对拔罐有个误区,认为拔罐后印迹越深越好。对此,专家提示,拔罐部位的淤青程度主要是提示身体局部寒、淤、湿等病邪的程度,但并非淤青越深效果越好。罐吸附的强度要以不损伤皮肤为度,局部皮肤有炎症,或是溃破、有出血倾向疾病的患者,都不宜拔罐。另外,在前一次拔罐部位的淤青没有消失之前,不要在原处拔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