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中华养生语典:民谚中的99条养生金言
34260600000086

第86章 吃药不忌口,枉费医生手

所谓“忌口”,是指人在治病服药时的饮食禁忌。忌口是中医治病的一个特点,历来医家对此都十分重视,其有关内容也广泛存在于《黄帝内经》

等医典中。“吃药不忌口,枉费医生手”说的就是忌口在吃药时的重要性。

实践证明,忌口是有一定道理并且还是颇为讲究的。

忌口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种忌口,叫忌“发物”,即能引起疮毒、风疹、咳嗽、哮喘等发作加重的食物,多为水产,如带鱼、黄鱼、鲤鱼、鲫鱼、螃蟹、虾等,还有肉类中的羊肉、狗肉、驴肉、马肉,以及蔬菜中的韭菜、香菇等。这些食物多属甘温性质,具有热性,吃后容易使人上火。所以,有上述症状的人,一定要有所注意了。

第二种忌口,是食物与食物、食物与药物之间的禁忌。药物与食物之间,如鳖甲忌苋菜,荆芥忌鱼蟹,天门冬忌鲤鱼,白术忌桃,服食滋补剂后禁服莱菔子及大寒大凉饮食等。食物与食物之间也有相忌,如鳝鱼忌狗肉,鲫鱼忌鹿肉,芥菜、鲤鱼忌猪肝等。

最三种忌口,是结合每个人的体质或病症而出现的。平时脾肾虚的患者应忌食生冷粘滑性食物,脾胃虚弱的人忌食辛辣香燥食物,有热症的孩子忌油煎、炒煨食物,肺病忌食辛辣,水肿忌食咸食,黄疸忌食油腻。

当然,腐烂不洁的食物、生肉、野生菌、未熟果物都在禁忌之列。

为了保障中药的疗效能更好地发挥治疗作用,在服用某些中药时,需要对一些食物忌口,通常应该注意的有以下几点:

服中药时不要喝浓茶,因为茶叶里含有鞣酸,浓茶里的鞣酸更多,与中药同服时会影响人体对中药中有效成分的吸收,减低疗效。

服用中药时不宜吃萝卜(服理气化痰药除外),因萝卜有消食、破气等功效,特别是服用人参等滋补类中药时,吃萝卜会降低补药的效果,使其失去补益的作用,而达不到治疗目的。

患有消化道疾病,如肝炎、慢性胃肠炎患者,服用健脾、温胃的胃药时,禁食大蒜。因大蒜中含有蒜素能刺激胃肠黏膜,使黏膜充血,所服的中药就不能有效地发挥其治疗作用。

服中药时不能吃辣椒,特别是热性病症,服清热凉血药时,更不宜吃辣椒,因为辣椒能使药效降低,使治疗无效或疗效减弱。

服中药煎剂及丸药时,宜忌生、冷、油腻。因为生、冷类食物刺激胃肠,影响胃肠对药物的吸收,油腻食物不易消化和吸收,如果油腻食物与药物混合更能阻碍胃肠对药物有效成分的吸收,从而降低疗效。

中医忌口的理论是经过长期临床实践充实和丰富起来的,因此对疾病的治疗有着积极的作用,并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但是,忌口也不是绝对的,还需结合个人的病情、体质、所用药以及人对一些食物的敏感性加以综合考虑,酌情掌握。

中药有忌口,那么西药呢?其实在服用西药期间,也有一些禁忌需要加以注意。西药多是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我们对药物的主要成分、吸收特点、体内分布、代谢途径也都较为清楚,所以能很好地避免不良反应。但是,一些常识是我们一定要知道的。

1药物与烟服用任何药物后,30分钟内都不能吸烟。因为烟碱会加快肝脏降解药物的速度,导致血液中药物浓度不足,难以发挥药效。

2阿司匹林与酒

酒进入人体后需要被氧化成酸,再一步被氧化成乙酸。阿司匹林妨碍乙醛氧化成乙酸,造成人体内乙醛蓄积,不仅加重发热和全身疼痛症状,还容易引起肝损伤。

3抗生素与牛奶、果汁服用抗生素前后2小时内不要饮用牛奶或果汁。牛奶会降低抗生素活性,使药效无法发挥。果汁中富含的果酸会加速抗生素溶解,不仅降低药效,还有可能生成有害的中间物,增加毒副作用。

4钙片与菠菜菠菜中含有大量草酸钾,进入人体后电解出的草酸根离子会沉淀钙离=F,不仅妨碍人体吸收钙,还容易生成草酸钙结石。专家建议,服用钙片前后2小时内不要进食菠菜。

5抗过敏药与奶酪、肉制品

在服用抗过敏药期间,忌食奶酪、肉制品等富含组氨酸的食物。组氨酸会转化为组织胺,而抗过敏药抑制组织胺分解,这就造成人体组织胺蓄积,从而诱发头痛、头晕、心慌等不适症状。

贴心叮咛喝中药加糖会伤身体

中药煎成的汤剂多数苦涩味很浓,有的人受不了这种苦,就在喝药时加糖。药房出售的各种冲剂、糖浆、膏之类的成药一般都是加糖的甜药,所以,有人认为喝中药时加糖是没问题的。其实,这种认识是不正确的。药里加不加糖,能否加糖,是一门深奥而严谨的学问。医师开的是苦药,就必须苦口咽下去。这是为什么呢?

药的化学成分比较复杂,糖特别是红糖含有较多铁、钙等元素和杂质,一旦中药中的蛋白质和鞣质等成分与之相合,就会起化学反应,使药液中的一些有效成分凝固变性,继而混浊、沉淀。这不仅影响药效,而且危害健康。

有些药必须利用苦味来刺激消化腺的分泌,才能发挥出疗效。若加糖,则失去了这作用,也达不到治疗效果。

糖能干扰人体对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吸收,抑制某些退热药的药效,降解某些药物的有效成分,如马钱子极苦,加糖就会降低药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