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中华养生语典:民谚中的99条养生金言
34260600000038

第38章 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劳逸有度

在日常生活中,尤其是节假日期间,有的人常常不按常理吃饭、睡觉和活动,导致出现多种不适症状。其实,无论是平时,还是节假日,我们都应该做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劳逸有度。

1饮食有节饮食养生是我们祖先的一大发明,其在发展形成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饮食有节,这对养生保健来说十分重要。饮食有节,是指饮食要有规律,定时定量,不可过饥过饱。

(1)饮食要定时定时进食是维持身体健康的重要条件。《吕氏春秋》中说:“食能以时,身必无灾。”《尚书》也主张“食哉唯时”。按照一定时间有规律的进食,能使人体建立起条件反射,可以保证消化、吸收功能有节律地进行活动。每当接近吃饭的时候,胃肠便开始分泌消化液,饮食之物则可在体内有条不紊地被消化、吸收,并将营养输布全身。如果随意进食,不分时间,就会使肠胃长时间工作,得不到休息,以致打乱胃肠消化的正常规律,使消化功能减弱,从而导致食欲减退,影响健康。我国传统的进食方法是一日三餐,若能严格按时进食,不随便吃零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则消化功能健旺,于身体健康大有益处。

(2)饮食要定量人体每天均需摄人一定量的食物,以维持生命活动的需要。如摄入量不足,人体得不到足够的营养物质,会影响健康,甚至会滋生各种疾病。反之,如果饮食量超过一定的限度,也会损伤脾胃功能,引起疾病。正如《黄帝内经》所说:“饮食自倍,肠胃乃伤。”

现代医学也已证实,进食过饱后,人大脑中的纤维芽细胞生长因子比进食前要猛增数万倍,而这种纤维芽细胞生长因子正是引起人体大脑早衰的一种主要物质。大脑一早衰,其他器官也会相应跟着衰老。因此,有一种说法很流行,即适当减少进食,使机体处于半饥饿状态,能使自主神经、内分泌及免疫系统受到冲击,从而促进机体的调节功能,使机体内环境更趋稳定,增加免疫力,保持神经系统功能平衡。有动物实验也表明,自由进食的动物的寿命要比限制进食的动物的寿命短,而疾病则以自由进食的动物为多。因此,研究者根据动物实验推断,用限制摄取能量的方法来减慢生理性衰老的进程,人能延长生命40年。

2起居有常

起居,主要指作息,也包括平常对各种生活细节的安排在内。祖国医学认为,人的长寿原因之一,就是“起居有常”

在现代人的养生中,家居生活占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现代人的生活起居,要特别注意适度性和规律性。有的很有发展前途的中年人竞英年早逝,实在是令人惋惜,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做到“起居有常”。长期的起居无常,作息失度,会使人精神萎靡,面色萎黄,目光呆滞无神。

在生活起居方面,应坚持有规律的生活制度,尽量使工作、学习、休息、睡眠等保持有规律。每日宜早卧早起,保证一定的睡眠时间,还要注意居室空气的新鲜流通。有一个良好的居室环境,能为我们带来一份轻松和愉悦的心情。

在家中的室内或阳台上,可以种植一些终年常青的花木,茶几案头可以摆放一些鲜花嫩草,窗前的鱼缸内养些美丽的观赏鱼,这些不但可以美化居室环境,还能使居室内生机盎然,充满情趣。人人都希望居室内有一个舒适的环境,所以适宜的室内小气候对人体的健康是十分有利的。居室内的小气候包括温度、湿度、日照和通风等。最佳的室内温度应以22℃~25℃为宜,最佳的相对湿度应以40%~60%为宜。当人们生活在这样的居室环境里,就会感到非常舒适,精神状态良好,思维清晰,无论是学习还是休息都是大有裨益的。

3劳逸有度现代人工作忙,竞争激烈,工作与生活的双重压力,常常把自己逼得无路可退,无处可息,疯狂工作不注意休息的人真是太多了。工作之余给自己留点喘息时间,劳逸结合,这样才能拥有健康。

中国人自古就有“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习惯。适度的劳动锻炼和合理的休息,是保持人体精力充沛、健康长寿的重要条件。劳逸无度,则会影响人体健康,从而导致早衰。凡过劳过逸,均对人体不利。

《黄帝内经》中有言,“久视伤血,久立伤骨,久行伤筋”,属于过劳;

而“久卧伤气,久坐伤肉”则属于过逸。古人的教导,是很中肯的。作为现代人,一定要让自己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既不要一直坐在电脑前一天不动,也不要在节假日时玩得不知道今天是几月几日;工作时既不要太过劳累,也不能日日无所事事。

贴心叮咛每周要娱乐娱乐

连续一周的紧张工作、学习后,周末娱乐一下是个不错的做法。在双休日,我们要学会强迫自己放下手中工作,偕家人或者同事、朋友尽情地娱乐半天,让身心得以调整,这也是建立有规律生活节奏、消除疲劳、预防亚健康状态出现、达到健康的一项重要措施。

一个人若能够培养一项业余爱好,诸如琴棋书画、唱歌跳舞、旅游垂钓等,就能乐以忘忧,陶冶情操,丰富生活,有利于建立有规律的生活节奏。

适当地多参加文娱、体育活动,可以调节人们紧张的生活和工作,减少各种紧张的刺激,有利于身心健康。实验证明,文体活动能适当地增加高密度脂蛋白与低密度脂蛋白的比例,减少胆固醇蓄积,预防高脂血症、肥胖、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等疾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