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中华养生语典:民谚中的99条养生金言
34260600000032

第32章 饥不可暴食,渴不可狂饮

“饥不可暴食,渴不可狂饮”这句健康谚语旨在告诉我们,当一个人在短时间内一次性进食过多,或饮入过多的水、饮料、酒等等时,这对于身体健康来说是不利的。

人在进食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会依赖于人体胃肠道和消化附属器官的正常结构和功能来完成。首先食物通过口腔的咬碎、咀嚼后咽入食管,再推人胃内,在胃中,食物与胃内容物彻底混合、储存,成批定量地经幽门被输送达小肠。蛋白质在胃内被初步消化,而高脂溶性物质,如酒精在胃中被少量吸收,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电解质等物质被完全消化吸收的场所在小肠。小肠内壁表面存在环形皱折,有成千上万个绒毛及微绒毛,它的表面积由此增加30多倍,相当于一个网球场的面积。在多种消化液的辅助下,营养物质在小肠被充分完全地吸收,最后形成的食物残渣在大肠停留1~2天,吸收掉每天约1500~2000毫升的剩余水分,经肠蠕动,将其以粪便的形式排出体外。一个人若在暴饮暴食后,就会完全打乱胃肠道对食物消化吸收的正常节律。

特别是当一个人在大饥大渴之时,脾胃虚弱,消化功能很差,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一下子进食过多,脾胃一时就会承受不了,会造成食物不化,结滞于胃肠内,造成胃胀得难受,严重的还可以胀死。历史上曾有遭到围城后逃出的长期饥饿的难民,为一顿饱食送掉性命的,就是因为其身体过于虚弱,胃肠的功能受到伤害,不能突然承受太多的食物,而造成的可怕后果。

所以说,在日常饮食中,有时我们会因为忙碌而来不及吃饭,于是便希望能通过暴饮暴食将上一餐的损失弥补回来的做法是不对的。小孩子容易暴饮暴食,是因为小孩子还不太懂事,这需要家长的监视;而年轻人如果暴饮暴食,不加克制,其实就是拿自己的身体进行赌注。古人对此多有告诫,所谓“不欲极饥而食,食不可过饱;不欲极渴而饮,饮不可过多”。饱食过多,则结积聚;渴饮过多,则成痰游。这是经验之谈,所以又有“大渴莫大饮,大饥莫大食”、“暴饮暴食会生病,定时定量保安宁”的说法。

知道了这些道理后,在日常饮食中,我们应养成好的习惯,不可暴饮暴食。可是,生活中有的人并不是因为没有好的饮食习惯,而是因为心理出现了问题无处发泄,就以吃东西来消解自己压抑的心情。这样的人,常常会吃很多东西,而且会吃很多平常都不怎么经常吃的东西,到了暴饮暴食的地步,自己却并不知道。这是一种不健康的表现,对于这些人来说,按照常规的方法让他去合理饮食,并不容易做到,还会使他们更加苦恼。这时,只有让他们克服心理问题,才能克服暴饮暴食的行为。

贴心叮咛夏季吃冷饮需小心

夏季由于高温的影响,人体会产生一系列生理反应,导致精神不振、食欲减退。这时,若能适当吃些冷饮,不仅能消暑解渴,还可帮助消化,益于人体健康。然而,有的人在吃冷饮时往往不注意卫生,暴饮暴食,以致诱发了许多疾病,如食物中毒、痢疾、病毒性肝炎等。因此,在吃冷饮时,有些事项一定要注意。

1在剧烈运动后不可吃大量冷饮人在剧烈运动后,会导致体温升高,咽部充血。此时,胃肠和咽部如突然受到大量冷饮的刺激,就会出现腹痛、腹泻或咽部疼痛、发音嘶哑、咳嗽以及其他病症。所以,在剧烈运动后,不可吃大量的冷饮。

2不卫生的冷饮不要吃由于大肠杆菌、伤寒杆菌和化脓性葡萄球菌均能在-170℃的低温下生存。因此,吃了不洁的冷饮,就会危害身体健康。所以,没有品牌的汽水或冰棍不可食用。

3不新鲜的冷饮勿食用

吃冷饮以“色清、味美、品鲜”的为佳。在挑选冷饮时,一定要认真查看冷饮是否卫生、新鲜。一般的果汁类饮料应没有沉淀,瓶装饮料应该不漏气,开瓶后应有香味。鲜乳为乳白色,乳汁均匀,无沉淀、凝块、杂质,有乳香味。罐头类饮料的铁筒表面不得生锈、漏气或漏液,盖子不应鼓胀,如果敲击罐头时呈鼓音,说明已有细菌繁殖,是不能食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