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总经理必读的法家12大管人绝学
32759200000092

第92章 5,找到人才的闪光点

“法家语录” 和氏之璧,不饰以五采;隋侯之珠,不饰以银黄。 ——《韩非子》

“译文” 像和氏璧那样的美玉,不必用五色饰物来装饰;像隋珠那样的珠宝,也不必用黄金白银来镶嵌。

“说古论今” 历史上,和氏璧是稀世宝物,成为了各国诸侯的必争之物。然而,它最初并没有斑斓的色彩,只有晶莹光亮、洁白圆润的质地。后来,经过不断开发,才显露出光彩夺目的一面。 其实,人才也是如此。优秀的人才开始并不显眼,往往需要领导者不断历练、持续开发,才能独当一面,日后可堪大用。 唐代柳宗元曾讲过这样一件事:一个木匠出身的人,连自己的床坏了都不会修,而求助于他人,足见他斧凿锯刨的技能是何等的差。可他却自称能够造房,柳宗元对此将信将疑。后来,柳宗元在一个大的造屋工地上又看到了这位木匠。只见他发号施令,操持若定,众多工匠在他的指挥下各自奋力做事,有条不紊,秩序井然,柳宗元大为惊叹。 对这位木匠应当怎么看?如果看他先前的表现就说他不是一位好的木匠,而把他贬得一文不值,那无疑是埋没了一位出色的工程领导者。 从这个故事中也可以悟出这样一个道理:若先看一个人的长处,就能使其充分施展才能,实现他的价值;若先看一个人的短处,长处和优势就容易被掩盖和忽视。 既然人是长与短的统一体,故在用人时,只能是择其长者而用之,恕其短者而避之。古人对此有许多精当的论述。如“任人之长,不强其短;任人之工,不强其拙。”等等。古人既然如此,现在更要看到:任何人的长处,大都有其固有的条件和适用范围的。长,只是在特定领域里的“长”。如果不顾条件和范围,随意安排,长处就可能变成短处。所以,选用人才最重要的是看到他的闪光点。 韩愰是唐德宗时的镇海节度使,在用人方面,随才器使,都很恰当。有一位老朋友的儿子来投奔他,不过此人实在看不出有何所长。这下难住了韩愰。 有一次,韩愰邀请他赴宴,他始终端坐,不与邻座交谈一句话。照一般人的理解,这真是一个废物了。但韩愰却从他这一点,看出他有非凡的一面。于是,就安排他看管库门。此人每天从早到晚一直端坐,更没有人敢随意出入。

真正的贤臣并不在于外表的光鲜和言辞的华美,而在于其内在的品质。因此,领导人在用人方面,不要被表象所迷惑,而应当看清对方的可用之处,发挥其优

势。

“用人之道” 国际著名管理专家彼得·德鲁克说过:“倘要所用的人没有短处,其结果至多只是一个平平凡凡的现职,所谓样样都可以,其实必然是一无是处。” 有高山必有深谷,谁也不可能十项全能,才干越高的人,其缺点往往越明显。使用人才,最重要的是发挥对方的长处,才能让公司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 美国南北战争时,北军的格兰特将军是一个嗜酒如命的人,当林肯决定委以重任时,遭到了大家强烈反对,林肯则力排众议,果断启用,任命这个有瑕疵的人为北军统帅,最终取得了南北战争的胜利。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如果一个人缺点太多或某方面的缺陷足以给事业带来致命打击,即使他有特长也要慎之又慎,以免得不偿失。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这是领导人用人时要牢记的一个基本原则。对此,唐太宗也曾说过“君子用人如器”的名言。许多管理者经常抱怨没有人才,其实是缺乏一双识别他人长处的眼睛。用人如果能随时看到对方的闪光点,天下就不会有被弃置的人才了。 因此,领导人在用人时要全面地看一个人,对待不同的下属、不同的条件,要区别对待,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

(1)对有特殊才能的人 一定要尽可能给他们最好的条件和待遇。特殊人才,特殊条件,特殊待遇,这是我们应该遵守的原则。

(2)对犯有错误的能人 一个办法是调到外部门去,改了还可以再回来。再一个办法是根据实际情况降职使用,但仍给实权,是降而不压,既发挥作用,又留有后路。

(3)表现一般的人 给其在他人面前表现自己的机会,求得别人的信任和自己的心理平衡。也要注意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证明自己的能力。

(4)对有能力的年轻人 可以给他们开拓性的、进取性的、有一定难度的工作。对有经验的中老年人,可以让他们做稳定性的、改进性的、完善性的工作。

(5)对个性突出,缺点、弱点明显的能人 一是用长。长处显示出来了,弱点便被克制,也容易得到克服。二是做好思想和情感沟通的工作。

(6)对道德上有缺陷的能人 可采取这样几种办法:一、任其副职,以正职制约;二、派副职监督、帮助。三、在职能权力上约束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