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总经理必读的法家12大管人绝学
32759200000082

第82章 1,把赏罚控制在合理的限度内

“法家语录” 明于治之数,则国虽小,富。赏罚敬信,民虽寡,强。赏罚无度,因虽大,兵弱者,地非其地,民非其民也。

——《韩非子》

“译文”君主精于治国之术,那么即使国家很小,也会很富足。慎重地依据法令加以赏罚,民众即使很少,力量也会很强大。赏罚没有法度,国家虽大而士兵疲弱,那么其土地和人民也迟早会被其他国家所占有。

“说古论今” 中国古代统治者为了治理国家,制定了许多刑罚。比如,刺面、割鼻等肉刑始于夏、商、周三代,到西汉初年时依然在使用。 这些失去人性的刑罚虽然能够威慑百姓,但是也容易失去人心。汉文帝时,名医淳于意因人诬告而入狱,被判肉刑。淳于意之女为救父亲向文帝上书,她愿入宫为婢来为父亲赎罪,同时她还指出肉刑过于残酷,犯人受刑之后就不会有改过自新的机会了。 汉文帝是一个开明的君主,他为对方的孝行所感动,同时也认为肉刑的设置确实失当,产生了许多副作用。于是,就赦免了淳于意,也废除了肉刑。这种选择,其实是统治者对惩罚尺度的一次修正,有利于秩序统治秩序的建立。 法家主张依法治国,强调严明的法令必不可少;但是,刑罚过于严酷,也是不允许的,因为这很容易适得其反。对此,韩非子认为,一个国家强大与否并不在于绝对实力,而在于内部运行是否通畅、人心是否稳固等相对实力。 对于这一点,其实并不难理解。一个国家即使规模很小,但是如果君主懂得治国之道,法令严明,商法合理,那么就会上下一心,实现安定团结、健康发展的良好局面。否则,国家再强大也会出现内部混乱,必然走向衰落。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我们可以从人才使用的角度来理解。赏罚合理的地方,人心安定,大家按部就班做事,就会因为良好的秩序产生强大的动力。反之,一个地方赏罚不明,超出了人们正常的心理承受程度,就会人心混乱,大家无法安心做事,也就没有效率和价值产生了。 因此,领导人做出的每一项赏罚决策,都要能够被接受,那么你的用人艺术就炉火纯青了,你的团队也会迸发出强大的生机与活力。这就是合理的限度能够产生爆发力。

“用人之道” 原本很强大的国家,有一天忽然倒下了,陷入危机之中。这是因为国家内部出了问题,是人心不稳、民众不团结的结果。进一步考察,一定是赏罚出了问题,大家不再有信任感,于是法令失去了威严,一切都乱了。 作为一国之君,如果赏罚无度,必然会遭到臣民的反对。倘若领导人对某人奖赏过重、惩罚过轻,那么其他人自然会心生嫉妒,有的则想尽一切办法企图得到意外之赏,或心存侥幸逃避惩罚。这就是祸患的开头。 反之,君主对某人惩罚过重,则会使人人自危,整日诚惶诚恐,无法安下心来积极工作,造成国家总体实力下降。因此,君主所施行的赏罚必须要遵循一定的法度,才能使臣民真正信服。 把赏罚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其实是在规章制度的基础上,保障企业内部高效运行的命脉,制度的合理程度不仅关系到每一名员工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更深深地影响着整个企业的前途命运。 下面,我们就从赏罚两个方面,来解读一下保持合理限度的价值所在:

(1)奖赏适度才能把下属的欲望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高额奖金制度是所有员工的一致梦想,但是对于公司来说,奖金给得太多,

也是一个“重量级”隐忧。很有可能让一个明明是激励的美意,演变成负面的恶果! 为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需要奖励,但是过高的奖金制度不是万灵丹。一旦下属的贪欲被调动起来,而领导人又无法控制,那么就无法填补这个黑洞,进而演化成一场危机。所以,合理的奖赏,才是最有效的。

(2)过于威迫下属会造成鱼死网破。 要使部下的意志屈服,使他们认识自己的错误,发现自己的缺点,并且听从领导的统一安排,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其感到有压力,或是有免职辞退的危险。 作为管理艺术的组成部分,威迫手段显然是必须的。在运用具体的手段时,还是要分清不同对象,区别对待。首先,领导人要明确威迫手段的缺点,克服存在的不足,减少副作用。其次,采取威迫等惩戒手段之后,要能立刻采用应对的对策和手段,减少冲突的可能。 韩非子认为,判断君主用刑好坏的标准在于用刑是否恰当,而不在于数量上的多少以及程度的轻重。如果所用刑罚十分恰当,且有其必要性,那么用刑再多也不为过。因此,在奖惩这个重大问题上,领导人一定要站在全局考虑问题,把握好火候与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