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总经理必读的法家12大管人绝学
32759200000081

第81章 7,别被有本事的中层架空

“法家语录” 人主有二患:任贤,则臣将乘于贤以劫其君;妄举,则事沮不胜。 ——《韩非子》

“译文” 君主有两大祸患:任用贤明,那么臣下就会凭借自己的才干来要挟君主;随意用人,那么行事就不会成功。

“说古论今”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国家的一切政命皆出于一人之手,皇帝掌握着一切生杀予夺的大权。集权统治,甚至可以说独权统治。然而,一个领导者不可能事事亲历亲为,他必然要将权力进行分配。但是,分配的前提必须是大权在握,先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然后将分配出去的权利最终再汇集到自己的手中。 古今中外,无数事实都说明一条真理:没有权力,就不能驾驭,驾驭和权力不可分离。没有权力,就像鱼、龙离开海洋一样,纵使有天大的本领,也无从施展,更不用说驾驭。

三国时期,献帝在迁都之前实际上已经大权旁落,不过是个傀儡而已。曹操早就手握兵权,控制着国家的命脉。可是曹操还觉得不够,总是觉得献帝碍手碍

脚,除了兵权,他还想将任、免、赏、罚的政权全部揽过来,实现真正的大权在握,一人独揽,这样才能一步一步地实现他的雄心大志。 此时,有人向曹操进言说,汉室气数已尽,取而代之的应当在魏,曹操是土命,许都属土,到那里就一定会兴旺。于是曹操就决定让献帝迁都。献帝不敢不从,群臣也害怕曹操的势力,也都不敢有异议。 曹操迎接銮驾到许都,建造宫室殿宇,重立宗庙社稷、省台司院衙门,修葺城郭府库,又封了董承等13人为列侯。赏功罚罪,全都听从曹操处置。曹操自封为大将军武平侯,以荀或为侍中尚书令,荀攸为军师,郭嘉为司马祭酒,毛阶、任峻为典农中郎将,催督钱粮,程昱为东平相,范成、董昭为洛阳令,满宠为许都令,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皆为将军,吕虔、李典、乐进、于禁、徐晃皆为校尉,许褚、典韦皆为都尉;其余将士,各各封官。 自此,曹操将所有的大权集中到自己的手里,朝廷的大事,都是先禀告曹操,然后才上奏天子。通过迁都,曹操挟天子以命诸侯,达到了独揽大权的目的。 《韩非子·功名》一针见血地指出:“夫有材而无势,虽贤不能制不肖。”“桀为天子,能制天下,非贤也,势重也尧为匹夫,不能正三家,非不肖也,位卑也。千钧得船则浮,锱铢失船则沉,非千金轻锱铢重也,有势与无势也。” 尧、舜、禹,虽是贤人,如果不得权势,连三家人也管不住。小小的珠宝,如果无船也会沉入水中,也就因为这个道理,管理者应珍惜手中的权力,善加运用。中国的统治者明白,能否驾驭下属,最关键的一环就是有没有权势。有权力,就能驾驭人,无权力就不能驾驭人。 身为领导者,就必须要先确保大权独揽,运筹帷幄,才能有效地驾驭下属,如此,方能上令下达,保证命令和措施得以快速地贯彻实行。否则一不小心,就会被有本事的中层架空。

“用人之道” 信任不是放任,信任能把事情做好,放任能把事情毁坏。不负责任地下放职权,不仅不会激发下属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反而会适得其反引起他们的不满。 高明的授权法是既要下放一定的权力给部下,又不能给他们以不受重视的感觉;既要检查督促下属的工作,又不能使下属感到有名无权。若想成为一名优秀的管理者,就必深谙此道。 尼克松在他的统治时期内,就巧妙的将权力集中到了自己的手里。在尼克松内心的天平里,白宫工作班子重于内阁,他把忠诚与能力兼备的佼佼者优先考虑放进白宫班子便是证明,如此一来,内阁的实力就相对地薄弱,自然便于总统集权。 尼克松在原有竞选班子的基础上组建他的白宫新班底。在他设置的4个高级职务中,就有2个由其心腹担任,鲍勃·霍尔德曼任白宫办公厅主任,约翰·埃利希曼任总统国内事务助理。霍尔德曼后来承认:“时至1971年,尼克松使用着3个下级——霍尔德曼、埃利希曼和科尔森。” 乍看起来,白宫班子的4位人物霍尔德曼、埃利希曼、基辛格和舒尔茨权倾朝野,他们各自独当一面,与总统单线联系,对美国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起着无法估量的影响,但实际上一切权力的终端都集中在尼克松那里,他分权给他的4位幕僚,目的有两个:一是经他们之手把本该归属于内阁各部的权力收回到他这里;二是借此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发挥各系统的功能,保证白宫班子的正常运转,从而达到治理国家的目的。

韩非子站在集权的政治立场上指出,用人问题是治国的关键,既要选好人才,

又不能被有才能的人所控制。对企业领导者来说,这里就涉及到一个企业治理中必须处理好的基本问题:集权与分权。 集权是指一切决策权均集中在上级机关,下级机关必须依据上级的决定和指示行事;而分权是指下级机关在自己管辖的范围内,有权自主地决定做什么和怎么做,上级不必加以干涉。 集权与分权是一对欢喜冤家,既互相矛盾,又密不可分。怎样才能化解它们之间的恩恩怨怨,使之发挥最大的整体协调效应呢?要达到这一目标可遵循以下两条原则:

(1)战略上的集权和战术上的分权。 具体到企业管理中,就是少数重要决策权要高度集中,如客户、财务、人事等应由高层集中掌控,多数运行权力要彻底分开,如品种开发、生产、营销等由基层自行掌控。

(2)因势而变的弹性交错。 企业对集权与分权的划分,不能拘泥于一成不变,而应根据企业内外形势的变化作相应的权变。权变的思想关键在于“兵有分聚,各贵适宜”。 处理大事的权力,应由领导掌控。领导者如果与下属共掌权势,办事就会没有效率,长而久之,也很容易造成大权旁落,最终使自己丢失权力。因此,领导者应妥善处理好集权与分权的问题,不能被有本事的中层、下属架空。

管子说:“取于民有度,用之有止,国虽小必安。取于民无度,用之不止,国虽大必危”,意思是,向老百姓征收杂税要有限度,使用民力要有休止的时候,这样国家即使弱小也会稳固;反之,滥用民力,即使国家强大也会陷入危险的境地。 在这里,管子对“度”作出了准确的诠释,提出管理活动中把握好“度”是企业稳固发展的关键。再好的制度和管理思想,如果不能与企业发展实际有效结合,把握好火候,都不能发挥其应有的功效、实现良好的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