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总经理必读的法家12大管人绝学
32759200000083

第83章 2,正确看待人才掉队现象

“法家语录” 古者有谚曰:“为政犹沐也,虽有弃发,必为之。”爱弃发之费,而忘长发之利,不知权者也。 ——《韩非子》

“译文” 古时的谚语说:“治理国家就好像洗头发一样,即使是洗掉了一些头发,也一定要洗干净。”因脱落的头发而惋惜,却忘了新发会因此而生长,这就是不懂得权衡利弊。

“说古论今” 韩非子用“清洗头发”,来比喻君主治理国家。他说,人在洗头发的时候必然要用手反复加以揉搓,同时还要用水不断地冲洗,这样就不可避免地会对头发造成一定损伤,一些头发就会因此而脱落。于是,人们常常为这些脱落的头发感到惋惜,但这有利于多数头发的生长,而且牺牲一部分是必然的,同时也无伤大雅。 治理国家也是如此,由于国家事务纷繁复杂,领导人往往无法面面俱到,总有这样那样的遗憾,实际效果也往往与最初的预期不一样。对此,领导人不应当患得患失,而应顾念大局。如果所做之事、所行之法对于国家来说利大于弊,那么就应该坚决予以贯彻执行,而不应该为了一些小小的损失而忧虑。 具体到用人,也无法做到尽善尽美,总会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遗憾。比如,原来一起打拼的创业元老离开了,辛苦培养起来的骨干离职了,一直看好的员工跟不上团队步伐了,等等。显然,对于这些问题,领导人要泰然处之;反之,耿耿于怀不但没必要,也会扰乱自己的心性,自寻烦恼。

古往今来,做大事的人都是不拘小节的。在用人上面,拿得起,放得下,是领导者应有的风范。否则,凡事斤斤计较,就无法把握好大局,也难以在领导岗位上有新的建树。

“用人之道”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一个团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不断需要优秀人才的加盟,也会有不称职的人离开,这是最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在用人这件事情上,领导人要看得开,牢牢把握住大局。对于其他一些正常的现象不必放在心上,学会用正确的方法去应对就可以了。 比如,在企业发展与人才掉队问题上,领导人就要真确面对,找到处理的良策。下面,我们就以联想集团为例,看看柳传志是如何做的。 柳传志,号称“中国企业教父”。他赢得了社会的尊重,不仅在于一手创办联想这家优秀公司,还在于它培养了杨元庆、郭为这样一批年轻的企业家,并很好地解决了元老问题。 在新陈代谢规律的作用下,企业中的元老人物迟早要退出。但是,怎样退出,而不影响企业日后发展大局,就是一个显示经营智慧的大问题了。 当初,许多人随柳传志一起创业,大家把联想从几百万年销售收入提升到过百亿,建立了不朽的功勋。另一方面,之所以有这样的成就,也离不开柳传志的领导与管理,是他把伙伴带到了这样的高度。 但是,后来有人陆续离开了,从倪光南、吕谭平、孙宏斌到杨元庆、郭为,新老员工交替登场,柳传志都气定神闲,引导着联想逐步发展壮大,一步步筹划着联想的未来。事实上,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本身就是“喜新厌旧”的,新员工为企业注入了生机与活力,所以有人离开很正常。 对领导人来说,重要的是学会处理“掉队”的人,而不是患得患失,让自己没有好心情。把人才掉队理解为一种常态,并学会应对之策就足够了。

(1)对待不能胜任、没有潜力的人才,应当给待遇、树牌子、削权力。随着企业发展,原来一些骨干人才思想落伍了,跟不上形势了。这时候,领导人要肯定他们的贡献,并面对事实进行权力和责任的转移,找到替代他们的新一代人才。

(2)让不能胜任、没有潜力,而且不踏实的人退出来。有些人倚老卖老,并且严重脱离了实际,影响了企业正常的管理。对他们应该给予推出通道,保持企业注入新鲜血液。

(3)坚决解除不称职的下属。俗话说,慈不掌兵。领导人最重要的是有决断力,不优柔寡断。面对一个不称职的员工,你在犹豫什么?是想再多给几次机会,是怕解雇之后找不到人顶替,还是他在其它方面表现很出色,弃之可惜?顾虑越多,问题越多,日后的麻烦也越大。不称职的人必然给经营管理带来麻烦,最好的办法是快刀斩乱麻,把他们解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