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总经理必读的法家12大管人绝学
32759200000079

第79章 5,骨干是能说,也会做的人

“法家语录” 知术之人为工匠也,不得施其技巧,故屋坏弓折;知治之人不得行其方术,故国乱而主危。 ——《韩非子》

“译文” 懂得方法的人做工匠,却不能自由施展技艺,所以造出的房屋会倒塌,制出的弓会折断;懂得治理国家的人无法推行他的方法,所以国家就会混乱而危及君主。

“说古论今”

一国之中有没有人才,统治者会不会识别人才,是国家能否兴旺发达的关键。但统治者仅仅懂得识人之术是不够的,还应当懂得用人之方,如果人才的能力得

不到应有的发挥,同样无法达到治国的目的。 所以,无论是治理国家的君主还是管理企业的领导人,除了要能够识别人才外,还要懂得任用人才,使他们的才能得以发挥。因为真正的人才、骨干是既能说到又能做到的人,只有充分施展出才华,才能为国家和企业的的发展提供强劲的动力。 何并官为长陵县令,以他这样小的官职,恐怕很难与皇亲国戚一争高下。但何并并不畏惧,他在汉元帝的支持下勇打豺狼,惩治王林卿、斩杀了钟威、赵季、李款三人。 王林卿是汉元帝王皇后本家中人,平时深得王皇后宠爱,因此倚权仗势,招徕大批门客,结交称霸地方的不法之徒,一时间声势之大,震动京城。 有一次,王林卿来长陵上坟,但并不规矩,大摆宴席待客。何并看到势头不对,知道他素来张狂,肯定会出事,于是亲自上门,劝告王林卿办完事后及时返京,但王林卿怎肯将一个小小县令放在眼里?口头虽然答应,但并未打算立刻回京。 何并知道王林卿来头很大,但为了维护地方上的安定,他并没有打退堂鼓,仍给王林卿下了逐客令,这当然惹怒了王林卿,他离境时,派人将县衙门口的大鼓砍坏,以发泄心中不满。 早有防备的何并立即率领部下追赶王林卿,并最终斩杀了假扮王林卿的家奴,王林卿只得改名换姓,潜逃在外。王皇后听到王林卿已死的消息,十分伤心,于是便嗔怒于何并,并将此事告诉了汉元帝,欲将何并置之死地。 汉元帝作为领导者,面对一方是刚直不屈、秉公执法的属下,一方是骄横无礼的皇亲国戚,该站在哪一方呢?若听从王皇后的话,惩治何并,则天下不服。百姓一定会为皇帝滥杀清官而心中不满,其他的官员以后自然也不会尽责效忠,秉公断事。这种越权管理的代价太大了!因此汉元帝对何并的处理大加赞赏,提拔他为陇西太守,后来又升其为颍川郡太守。 其实,汉元帝是这件事最大的受益者。他支持何并秉公断案,保证了下属的权威,一来取得下属一片忠心,为民除害,勤于政事;二来取得百姓民心,获得明君美名;三则树立了法律权威,有利于国家长治久安和社会稳定。 企业管理和国家管理的道理是一致的。既然把权力交给了下属,就要放手让他们去做,而不是让他们戴着脚镣跳舞,否则,身边骨干成为能说而不会做的人,对任何一方来说都没有好处。

“用人之道”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对于员工来说,一旦工作没有什么压力,生活安稳,他们就会满足于这种安逸的生活而不思进取。这既影响了下属原有潜力的发挥,使之失去成为最优秀人才的机会,同时,更影响集体事业最大程度的发展。 随着社会分工的日益细致复杂,任何组织的管理者面对组织中纷繁复杂的事物时,都难以全面照顾到。因此,管理者必须寻找可以独当一面的骨干,作为自己的左右手,分别承担起各方面的责任,帮助自己处理各种事务。 人才都是逼出来的,越多的挑战,越能加速一个人成为有用的人才。但是就好像小树苗一样,开始的时候总要小心呵护,授以小权,渐渐地让人才得到磨炼,一旦时机成熟,就把权力在最关键的时候授给他,让他在危机中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力,以此来磨炼他们,以便使他们更快速的成长起来,早日成为能够独当一面的之才。

独当一面的骨干就像是一个个驰骋疆场的大将,管理者运筹帷幄之中,他们

决胜于千里之外。这样的人需要授予独特的权力和工作,才能培养出来。

(1)授予下属独立性很强的权力 虽然授权都具有相对于原权力的独立性,但是只以一般的独立性的工作来培养独当一面的人才是不够的,必须是有相当新颖性,需要高度自主性的工作,才能锻炼出独当一面的人才。

(2)用复杂多变的任务磨练人才 要真正成为组织某一方面的权威,必须在业务能力、判断决策能力和意志力等方面都有过人之处。这些能力必须通过复杂多变的工作任务来锻炼。 第一,授权任务必须有相当的难度。仅凭程序性、执行性授权是难以培养出出类拔萃的人才的。授权任务必须要求被授权者具备与授权要求相当的专业技术或业务能力,必须经过缜密思考和严密计划才能达到目标。 第二,授权任务应是长期的和复杂的。时间与复杂程度可以考验人的耐心和意志。有能力而无耐心的人最终也成不了大事,同样,有能力而无意志力的人也难成大器。所以,授权任务必须要求接受任务的人能坚持自己的理想和意志,能理性地面对事情的发展节奏,这些品质可以通过接受长期而复杂的任务来获得和加以锻炼。 第三,授权任务应有一定的灵活性。僵硬死板的人是不可能持续保持自己的优势的,因此,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一个能在组织中独当一面的管理者必须具备灵活变通的能力;否则,一旦遇到了新情况,管理者或者因忙于请示而耽误时机,或者因手忙脚乱而做出错误判断和决策。 要使下属成为独当一面的骨干,在对其进行锻炼时,对他们的授权应以灵活多变的任务为主,使他们能够适应变化,灵活处理各种新情况,这也是组织创新的根源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