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总经理必读的法家12大管人绝学
32759200000078

第78章 4,管理者要有运筹帷幄的能力

“法家语录” 人主之道,静退以为宝。不自操事而知拙与巧,不自计虑而知福与咎。是以不言而善应,不约而善增。 ——《韩非子》

“译文” 君主的原则,以虚静、无为为贵。不亲自处理事务而明察臣下干练与否,不亲自谋划而能够得知臣下行事的祸与福。所以君主静退不言,臣下也能做出适当的反应;不加以规范,臣下也能很好地办事。

“说古论今” 孙子兵法指出:“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人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交战中的双方构成了一个矛盾对立统一的整体,即战争系统。其双方矛盾斗争所要达到的目标都是保存自己,消灭对方。保存自己,就是维持自己系统的稳定性,使自己这个系统保持良好的抗干扰能力。这就是孙子兵法所说的,要想战胜敌人,先把自己置于不败之地。即要想战胜敌人,首先要消灭自己存在的失败因素。 为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就要掌握主动权,做到运筹帷幄,力挽狂澜。“大权独揽,小权分散,以权统人,调动部属”,这是中国管理者常用的一种手段。 集权与分权看起来是矛盾的,其实不然。敢于集权就应当敢于分权,授权是中国的管理者常用的一个重要领导方法。 很多中国人都想当官,想拥有一点权力,管理者们正是利用了他们这样的一种心理,适度的分权,把自己从日理万机中解放出来,站在更高的高度,分职督事,运筹帷幄,以一种无为的姿势来成就有为的价值与事业。 韩非认为,君主在对臣下进行管理的同时,应该始终保持自己的神秘感,以“无为”的姿态来监督臣下。对于臣下来说,真正使他们担心的并不是君主“有为”,而是他的“无所作为”。 君主的“无为”其实是在分工的基础上总揽全局,定战略,部人才,从而实现运筹帷幄的管理。因为一个人的能力总是有限的,即使领导“日理万机”,要把所有的事都照顾过来,都办好,那也是不可能的。拿出一部分权力分给属下,他们做的只是以权统人。 因此,作为领导人应明确自己和属下的使命和角色:领导应当是帅才,总揽全局,通盘考虑关乎全局的大事;其他领导则是将才,他们应当各司其职,管好“线”上的工作;而员工则是士兵,应当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点”上的事情。

“用人之道” 在这个更加开放、开明的社会里,企业的领导者必须明确自己的职责,明白管理是一种实践的艺术。它必须艺术的为企业的经营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法,并为企业的良好运行护航,因此,就必须发动全体员工为这样的现实目标而努力,明确管理者的真正职责就是自己运筹帷幄,把每个人都变成管理者,这无数个管理者构成了现代企业组织的管理行为与成效。

“华人首富”李嘉诚之所以能拥有今天这样庞大的事业,主要是因为他成功地完成了从大包大揽的小作坊主的管理方式向充分发挥部下能力的大企业家的

管理方式的转变。通过践行领导者运筹帷幄的使命,他使自己和自己的事业都实现了一次华丽的转身。 因此,作为一个成功的领导者,首先应该做到的就是抓大事,而不应“事必躬亲”。管理者的责任,归结起来,主要是定战略、人力布局两件事。一切计划、决策、指示都属于定战略一类;一切选才、用人都属于人力布局一类。概括地讲,作为一个管理者应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目标规划和科学决策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可见计划、决策是工作成败的关键。现代领导者应当对本公司的发展前景有一张清晰的蓝图,对本公司的长远发展方向、中期和近期的奋斗目标了如指掌,并对实现这些目标的途径和步骤做出明确具体的规划。 科学决策,就是管理者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准备行动的若干方案进行选择,以期达到最优目标。当前,社会分工越来越细,每一个决策的失误,都会带来很大损失,作为一个管理者应该经常提醒自己决策是否具有科学性。

(2)制定规范和组织协调 建立合理而有效的组织机构,制定各种全局性的管理制度,协调好内部各种人员的关系,保证目标规划的实现,是领导者的又一项重要工作。同时,作为一个领导者必须注意做好组织的协调和沟通,使整个公司或部门形成一个坚强的集体,而各级管理就好比是一个乐队的指挥,一个高明的指挥,要能够在不干扰整体演奏的情况下,及时、巧妙地对某些乐器加以指挥和调整。

(3)选才用人和放权 任何一个领导者者的思想、意图都需要下属去贯彻执行,自己不一定处处比下属高明。而领导者的工作要想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必须善于选才用人。而且,作为一个领导者应按照下级的管理范围逐级放权。这样不仅可以减轻管理的负担,放开手脚抓大事,而且把权分给下属,人尽其才,各司其职,既提高了管理效能,又调动了下属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