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总经理必读的法家12大管人绝学
32759200000057

第57章 3,让大家认同的人担任要职

“法家语录” 圣人德若尧、舜,行若伯夷,而位不载于世,则功不立,名不遂。故古之能致功名者,众人助之以力,近者结之以成,远者誉之以名,尊者载之以势。 ——《韩非子》

“译文” 圣人的道德可与尧、舜并称,其事迹也不逊于伯夷,但如果其势位不被世人拥护的话,功业也不会树立,名声也不会流传后世。所以古时那些做到功成名就的人,众人会全力帮他,身边的人乐于结交他,远方的人真心赞誉他,权高势重的人也会推崇他。

“说古论今” 领导人都有这样的体会,考虑问题、制定战略、布置人力都不能考虑某一方面的因素,要通盘考虑全局。否则,任何决策都经不起考验,很难得到大家的认同,也难以推行下去。 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人只有学会做人做事,把各种关系处理得圆圆满满,才能胜任领导职位。同样的道理,领导人选用人才,也要注意到对方身上的基本素养,起码这个人能够被大家认同,才能委以重任。 传说黄帝以后,在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出现了尧、舜、禹三个著名的领袖。关于他们“禅让”的故事,流传了几千年。 尧,是帝喾的儿子、黄帝的五世孙。当上部落联盟的首领,尧和大家一样住茅草屋,吃糙米饭,煮野菜作汤,深受老百姓的拥护。 后来,尧年老了,开始考虑接班人的问题。当时,他的儿子丹朱很粗野,喜欢闹事,这显然不是担当重任的人选,一定要有一个大家认同的人做首领才行。于是,尧召开部落联盟议事会议,讨论继承人的人选问题。大家都推举虞舜,说他德才兼备、很能干。 尧很高兴,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舜,并开始了长达三年的考验。期间,尧发现舜处事公道,待人热情,具备大局观,很受百姓的拥戴。最后,尧放心地把帝位禅让给舜,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禅让制”。 等舜年老的时候,依然采用推选的方式寻找接班人。舜仿照尧的样子召开继位人选会议,经过民主讨论,最后推选禹做部落首领。 在一个团队里,从高层领导到中层干部,都发挥着统帅的作用。既然是领导大家做事,这个人一定要能够被认同,才会有权威和威信,大家才会听从他的指挥和调遣。因此,一个人即使有才华,如果他无法得到大家的认同,不能很好地处理各方面的关系,那么也不能被委以重任,特别是担任一定层级的领导工作。 今天,许多企业在招聘人才时,都会考察人才的团队精神、合作意识,这是因为高效团队必须具备协同作战的能力。而且,缺乏合作精神的人无法完成与他人的沟通,无论是开展工作还是展开协作,都会寸步难行。这样的人,怎么能录用呢?

“用人之道”

选用人才,让其独当一面,实际上就是一个中层领导干部。对于这些人才的选拔,一定要严格要求,重视他们为人处世的能力。

实际上,任何一个团队或企业,都好比一列火车。常言说得好: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因此,选好火车头至关重要,这就要求你必须善于选拔对骨干人才,才能大胆授权。 在下属之中选拔骨干,加以提升,一定要注意对方的人品。下属德才兼备,令其他人信服,这样的人就可以委以重任。概括起来,选用被大家认可的骨干人才,要把握好下面几点:

(1)具备应有的职业道德 一些下属在业务能力、技术水平等方面的确高人一筹,出类拔萃,但是,他们却缺乏起码的职业道德,经常违反工作条例,不能给其他下属留下好感。这样有才无德的人,如果被你不加分析地选拔、提升上来,就很难说服其他下属,弄不好大家还会产生抵触情绪,给你的工作带来麻烦。

(2)专业能力要过关 一些下属善于拉拢人心,待人接物可圈可点,工作上从不违反工作纪律,对同事、上司和其他人都一团春风、八面玲珑。但是,这类人在实际工作中却是水平低、能力差,工作任务勉勉强强能够完成,且质量极差。这种无才之人,尽管其他下属可能会给予一些好评,但绝不能作为提拔的人选。如果他真的被提升上来,新的更重要的工作会使他招架不住而败下阵来,这样既影响了本部门、本单位的工作,也会使你这位选拔者颜面丢尽,感到难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