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总经理必读的法家12大管人绝学
32759200000050

第50章 6,防止下属越位

“法家语录” 权势不可以借人,上失其一,臣以为百。故臣得借则力多,力多则内外为用,内外为用则人主壅。 ——《韩非子》

“译文” 君主的权势不能借由臣下使用,君主失去一点权力,臣下就会得到很多利益。所以臣下得以代行权力其权势就会增强,权势增强那么朝廷内外就会为其所用,朝廷内外为臣下所用那么君主的法令就难以正常推行。

“说古论今” 作为领导,即使有再大的精力和才干,也不可能把所有的职权紧抓不放而事必躬亲,他总是需要把部分职权交给下属,让大家来共同承担责任。同时,领导人还要预防授权给野心家,最终下属擅权越位,自己则跌入万劫不复之境。 秦始皇统一全国不易,他本来希望秦朝能够二世、三世。。一代代相传下去,结果秦朝只存在了不到20年,仅仅到了二世就寿终正寝了。究其原因,就是因为秦始皇晚年宦官专权,二世胡亥在位时,赵高的擅权越位所致。 郎中令赵高依仗二世恩宠专横跋扈,因为私仇诛杀了很多人。他害怕大臣入朝奏事,于是向二世进言说: “天子之所以尊贵,不过是因为群臣只能听到他的声音,而不能见到他的容颜罢了。况且陛下还很年轻,未必能对每件事情都熟悉,现在陛下在朝廷上听群臣禀报事物,赏罚举止如有不当的地方,就会在大臣们面前暴露自己的短处,从此便不能向天下人显示您的圣明了。

“所以陛下不如深居宫中,由我和熟习法律的侍中们一起等事情人奏,事情奏上来以后,再与您一起研究处理。这样,大臣们就不敢胡乱上奏是非不明的事,

天下人都会称您为圣明的君主了。” 二世采纳了赵高的建议,不再坐朝接见大臣,常常住在禁宫里。赵高在宫中侍奉左右,掌管事务,一切事情都由他来决定。后来,赵高大权独揽,把丞相李斯灭了三族,还发动政变杀了秦二世。 信任下属,他们能把事情做好;放任下属,他们会把事情毁坏。高明的授权法是既要下放一定的权力给部下,又不能给他们以不受重视的感觉;既要检查督促下属的工作,又不能使下属感到有名无权。想成为一名优秀的领导者,就必深谙此道。 领导人要防止下属越位、越权,不但有着现实的利益冲突,也有着深刻的文化背景。在中国的团队里,上层和下层都有自己独特的运作规律,并且他们之间也有微妙而复杂的关系。比如,上层害怕下属越权,最担心自己的权威被挑战。这可以从“刘备白帝城托孤”的故事中看出来。 当年,刘备把诸葛亮请过来以后,关羽、张飞都不服气。很快,诸葛亮运筹帷幄,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才华,赢得了关、张二人的钦佩。在刘备看来,这就有些危险了。因为,他担心诸葛亮把自己取代了。 后来,刘备进攻东吴失败以后,逃到白帝城,他知道自己不行了,但是又担心自己的儿子无能,于是就试探诸葛亮。他说:“你如果觉得我儿子不行的话,你就取而代之。”刘备的用意很明显,如果诸葛亮流露出这个想法,就把他杀了。诸葛亮很聪明,他连忙磕头,头都出血了,然后说自己不会这样做。就这样,刘备才放心地离世。 其实,在中国历史上,上层领导为了巩固手中的权力,展开了一系列争权、护权、固权的斗争。因此,领导人最担心自己的权力被分散、架空。韩非子甚至鲜明地指出:“六微,一曰权借在下”,意思是,六种危害君权的隐微手段,其中之一就是领导的权势转借给下属。

“用人之道” 在任何一个集体中,核心领导权必须由领导者本人直接掌管,因为其下属一旦掌权,势必会为了追求更多的利益而与上级勾心斗角,影响管理者的声威及其对整个集体的掌控能力。这不仅对领导本人,而且对集体都是有害的。 因此,领导者要站在大局考虑问题,始终保持自己的绝对领导权,权威和法令不能由上下级共享,避免集体产生混乱的局面。 在一个团队里,让领导放心的是位高不越权或位低不失职的部下。一个称职的下属,不管位子多低,都能尽职尽责地把本员工作,不出现失误;无论位置多高,也要依权行事,做好自己份内的工作,该自己决定的自己决定,不该自己决定的就送到上级那里去请示,做事从不超出自己的职权。 具体来说,当领导发现有下属越位时,一定要引起警惕,采取措施,坚决杜绝。对于越权的部下,要严厉批评,直接了当地指出:单位是领导说了算,领导有决策权,越权的部下是任何领导都不能容忍的。在内部会议上,要对越位、越权者给予一定的惩罚,让大家引以为戒,希望不再发生越权行为。 对领导人来说,把握好手中的权力,比什么都重要。为此,我们提供了下面三点建议:

(1)让下属明确自己的职责范围。

权力是适应工作、责任而来的,有多么大的职务,就有多么大的权力,就承担多么大的责任。权、责、利相一致是领导工作的一个重要原则。只有三者相统

一,真正克服有责无职权、有职有权无责、有职无权无责、无职无责有权等现象,才能防止越权。明确职责范围,不能仅停留在制度规定上,而要研究出若干办法,制定实施细则,根据已有的经验,定位、定人、定责、定权。除规定一般决策、指挥、组织、管理等工作的分工外,明确可能出现的紧急问题由谁负责处理。

(2)防止权力过度分散和被架空。 对企业领导人来说,如果自己不能掌握人事权、决策权等核心部门,往往会使组织内部陷入严重的争斗,给企业发展带来消极影响。“分权”是许多企业领导人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但是不能因此忽视必要的“集权”。事必躬亲、大小权力一把抓,不是有效的管理之道;授权是必要的,但不能过度。领导人要防止权力分散和被架空,不能把核心权借给别人;只有把主导权始终控制在自己手中,才能永续组织经营之道。

(3)识别那些龃龉你手中权力的人。 对身居高位的人来说,你的位子时刻会受到对手的垂涎。如果你怀疑某人正是威胁你的人,那么就去试探。比如,你可以跟那个人说,我年纪也大了,你来接我的位子。通过察言观色,探听对方的语气,就能大致了解其意图。如果对方没有越权的意思,那么大家仍然相安无事;如果对方有这种倾向,那么你可以让他设一家分公司,或者帮助他创业,自然能化解彼此的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