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总经理必读的法家12大管人绝学
32759200000005

第5章 5,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立场

“法家语录”

舆人成舆,则欲人之富贵;匠人成棺,则欲人之夭死也。 一一《韩非子·备内》

“译文” 舆人造车,就希望有人富贵;匠人造棺材,则希望有人早死。

“说古论今” 在韩非子的思想里,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否定道德教化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作用,这与崇尚周礼的儒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作为传统道德的坚定批判者之一,韩非子鼓吹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观点。他认为人们一切行为的原动力都是追逐利益,道德对人们行为的指导意义不大。 为此,他举例说:“舆入成舆,则欲入之富贵”,并不是说舆人心地善良,而是因为只有大富大贵者才买得起马车,富贵的人多了,他的销路就会更广。他又说“匠人成棺,则欲人之天夭也”,看起来,开棺材铺的都是恶毒之人,但事实上并非如此,这些人只关心生意的好坏。 所以,道德并不是人们行为的出发点,利益的驱使才是关键,这就要求领导人不要把道德教化作为治理团队的基本原则,站在大家的立场上考虑问题更实际一些。 刘备三顾茅庐,终于把诸葛亮请出了山;曹操骑马踏坏庄稼,割发替罪;看到一个士兵身上长了毒疮,吴起用嘴给他吸吮疮脓。。刘备、曹操、吴起并非道德有多么高尚,而是因为他们把握住了用人管人的关键——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对策,所以在领导工作中处处透露着大局观,凡事都能处理得很妥当。 今天,以人为本的思想深入人心,给领导人提供了新的观察视角。坚持人本管理,首要的一点就是弄清楚大家的立场、诉求,而后与大家同舟共济。如此一来,团队的战斗性、组织力都会更上台阶。

“用人之道” 领导者用人管人,靠的是权力。权力发挥作用,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下属认同你的权力,你们之间有一个君子协定。否则,下属不跟你玩这个游戏了,一走了之,你的权力就失效了。 因此,领导人让下属承认你的权力、甘心为你做事,一定要明白对方的需求是什么,利益在哪里。善于站在员工角度思考问题,采取他们乐于接受,乃至大力支持的决策,领导人才能挥舞权杖,春风得意。 在李嘉诚的公司里,有很多中国人和外国人。他们在李氏企业里已经工作了几十年,而且大多身居要职,肩负着重任。这些人忠心耿耿,贡献着自己的才智,李嘉诚有什么带队伍的法宝呢? 我们可以从李嘉诚的谈话里找到依据。他说过:“留住员工的办法很简单:作为一个领导,想一想下属最希望的是什么?除了一个相当满意的薪金花红,你还要想想他年纪大时怎么样。人希望一辈子在企业中服务,最后得到什么,企业主想过吗?这涉及一生的生涯规划,一个家庭的规划。一个5年以上的企业,领导身旁如果没有一个超过5年的主管跟着他,那可要小心一点了。” 显然,站在员工角度考虑他们的需求,理解他们的追求,并满足这种利益诉求。由此可见,让员工踏踏实实工作,一定要先满足他们的需要,给他们某些东西,这就是“预先取之,必先予之”的智慧。 说得通俗一点,留住员工没有什么诀窍,重要的是站在他们的立场想想某些问题,注意满足他们的利益,对他们慷慨一些、大方一点儿。

对此,李嘉诚说得非常坦率:“我不是一个聪明的人,我对我的员工只有一

个简单的办法:一是给他们相当满意的薪金花红,二是你要想到他将来要有能力养育他的儿女。所以我们的员工到退休的前一天还在为公司工作,他们会设身处地的为公司着想。因为公司真心为我们的员工着想。” 留住员工,让他们真心付出,必须了解他们的立场,坦诚相待。在这个基础上,再对他们进行约束、引导、管理,就会得心应手。有的领导人对手中的权力顶礼膜拜,把员工的利益和想法置之脑后,很容易在管理中受挫。整个团队气氛不融洽,那么危机就不远了,这才是最可怕的事情。 李嘉诚的胜利,在于他回归到了最初的合作原点,真心实意考虑员工的利益,满足他们的需求,并把他们的理想与企业发展目标结合起来,实现了互惠互利、合作共赢。因此,多为员工考虑,让他们得到应得的利益,这样才能让大家以公司为家,真正投入自己的热情和智慧。

《韩非子》:“夫以法行刑,而君为之流涕,此以效仁,非以为治也。”用严酷的法令治理国家,大家就不敢轻举妄动;如果采取宽仁的策略,就不能达到有效治理的目的。 在现代社会经济运行过程中,法律和制度发挥着基础性的约束作用,它使社会成员各安其位。同样的道理,一个企业想要有序发展,也必须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 企业有了制度、法规,领导者便可依法来督促部属,可以防止部属各行其事,而能使其步调一致,进而使组织的目标能在按步就班中逐步达成。员工恪尽职守,管理者有法可依,领导人根据他们的能力加以任用,这就是遵循常规。